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
2021-12-29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廖依云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廖依云
一、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多元化和科技化的社会,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经济不断的崛起和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不断加深。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大批新型互联网企业。在高度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因为互联网而加剧,传统的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将不足以支撑互联网企业走向更长远的未来,如果不及时调整战略,那么传统理念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并购成为了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并购在给并购双方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并购前后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并购交易数量不断上升,交易额不断增大,但并购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基于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对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分析,继而对并购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我国互联网企业实施并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长效发展。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
(一)互联网普及率升高,互联网用户增多
“互联网+”经济高度全球化给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大数据技术的革新和普及为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1]。互联网经济新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多样的技术带来的全新商业运作模式吸引了大量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日益增多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交易扩大,“马太效应”明显
近几年我国的并购市场一直呈现着不断发展的态势。结合每年的经济形势,选取较为稳定的时间点,根据并购数据库相关资料整理可以看到,仅2018—2019年期间,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数量从2640多起增加到2780多起,并购金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在整个并购市场中位居第一。以BAT为首的三大互联网行业巨头也不断通过并购的方式加速整合市场资源,进而扩大其市场份额。百度收购PPS和91无线、入股糯米网,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入股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腾讯收购大众点评、认购美团、入股搜狗等等。可以看到,以百度、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都加快了并购行为,积极进行行业内布局。国内互联网并购逐渐形成了以BAT为主导的三大巨头统一与对峙的平衡局面。与互联网行业新兴企业或者小企业相比,马太效应逐渐明显。但是作为互联网企业而言,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面临发展规模进入瓶颈期,此时企业通常会寻求上市进行融资或者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市场占有率。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
融资作为并购中的第一步,在整个并购过程至关重要。融资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风险即并购方企业根据并购计划是否能按时足额筹集到收购并购方的全部资金可能面临的风险。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其大量的并购资金需求,这时并购方为了能顺利完成并购计划,往往会采取一些非传统的融资方式,比如风投、签署对赌协议等等。这类非传统的融资方式可能会增加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一旦融资过程把控不足,则会对并购方的并购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危害并购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对并购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另外,因并购所需要的资金金额巨大,而并购企业的自身储备资金往往难以全资支持,一般都需要进行融资来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但无论是传统的融资方式还是非传统的融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融资风险,如何在维持企业稳定经营运转的前提下快速拓宽融资渠道,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二)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与融资风险紧密相关,是指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流动性不强的风险以及股权会被稀释的风险,即资金的使用风险。作为企业定价和融资的最终目标,支付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现阶段,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根据企业选择的支付方式不同,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支付风险也有所差异。现金支付方式虽然能快速获得被并购方的经营权和控制权,但会增加并购方的资金压力和债务负担,容易使并购方面临资金断流、资产流动性和周转性不强甚至破产的风险;股票支付方式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并购方的资金压力,获得相应的税收价值,但会增加股权被稀释的风险[2],从而减弱对被并购方的控制力度,不利于并购后的整合;杠杆支付方式能以较少的资本“撬动”较大资产的控制权,但让被并购方面临高杠杆、高负债的风险;混合支付方式虽然比前三种支付方式风险小,但是各种方式的最优选择和组合费时费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购的时间成本和资金管理的难度。
(三)估值风险
估值风险属于一种事前风险,是并购方实施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由于互联网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其无形资产居多,难以完全准确反映在报表当中;价值评估还会受到经济、政治、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对互联网企业估值相对困难,并购企业必须对目标企业有充分且连续的了解;如果估值过高,就会出现商誉过剩的问题,一旦将来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达到预期,商誉就会有减值的风险,进而影响当期损益,对并购方自身的发展非常不利。反之,估值过低易使并购企业损失前期投入甚至导致并购失败。评估的准确性将会对并购的支付对价产生直接影响,只有根据准确的评估结果计算出收购价格,才能保障并购效益最大化。
(四)整合风险
并购整合风险是指并购企业没有对被并购方的财务组织结构和财务人员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得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无法实现,并购所预期的盈利目标无法完成而产生的风险。整合风险涉及财务、人员、文化等多方面,而财务整合风险最关键的一环,其结果最能直接反映并购的效果[3]。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通常具有时效性,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若不能在并购初期快速将被并购方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合,就会增加资产贬值的风险,达不到财务协同效应中“1+1>2”的效果,甚至导致最终的并购失败。
(五)垄断风险
垄断风险是指在并购完成后,并购方在市场上竞争不当、滥用市场地位造成垄断的风险。例如2021年4月阿里巴巴由于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被处以182.28亿元罚款。企业只有充分认识本国法律、法规,熟悉市场变化,清楚政策变动可能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才能有效规避垄断,发挥并购的最大效用。
四、互联网企业并购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实事求是,选择合适的融资和支付方式
互联网企业在融资时应考虑到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融资前后自身资本结构的变化,不断完善融资方案。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金融团队,优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4]。在选择好合适的融资方式后,根据企业本身的资金结构,避免采取单一的支付方式,尽量采取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来分散并购中面临的支付风险,减少自身的资金压力。
(二)做好事前尽职调查,完善事中和事后监督体系
估值风险大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并购方在选择好目标企业后,首先可以通过税务部门的相关调查尽可能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其次应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事前风险控制,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对被并购方进行全面估值,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估值风险;第三,在估值过程中和估值阶段完成后还应该根据市场、国家政策等因素对被并购方的财务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与更新,严格控制估值流程,最大程度上降低估值风险。
(三)优化资源配置,重视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无论是实施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都应该重视并购后财务资源的整合以规避并购后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首先对并购双方的财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对有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细化和整合;其次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增强并购双方业财融合度;第三重视财务人员的调配管理,加强并购双方财务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加快其业务的熟练度和了解度,实现财务制度、财务人员、会计体系等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合理有效的规避并购后面临的财务风险。
(四)熟悉并遵守国家政策法规
互联网企业并购呈现出来的“马太效应”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垄断风险,但是企业首先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来适应市场的自然规律,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其次,可以实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必要时可以成立相关的风控部门,对垄断风险定期监测,切实规避这一风险。
五、小结
大数据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但也让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互联网企业在选择并购发展战略时应该统筹全局,合理分析并购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合理的机制,使企业规避各种并购过程中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真正实现财务协同效应,从而达到并购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