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课程的思政融入策略

2021-12-28秦娜刘宴涛

高教学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秦娜 刘宴涛

摘  要:物联网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是计算机网络的扩展和延伸课程。在物联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物联网课程作为思政依托,提出了“思政教育为魂,通识教育为根,专业教育为本”的本科教育思想,总结了一套“由点及面,由史及今,由中及外”的思政融入策略,形成了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教学效果表明,所提出的思政融入策略有助于把智育和德育高度统一,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物联网;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6-0189-0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nternet of Things(IoT)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the majors related to communications,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s. It is a succeeding and extensional course for the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s. Ad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IoT and combin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geniously will utilize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course system, and make professional courses cooperat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teach and moralize students. This paper takes IoT as the platfor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a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deology as "t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soul, using generalized education as the root, and making special education as the essential".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scheme is summarized as "from point to plane, from history to present, from China to foreign countries". The strategies for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nd innov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proposed. Teaching effects show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ng scheme proposed helps to make intelligence educa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unified, and helps students form confidence to the road, the theory, the regime and the culture of the socialism.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oT; the integrating strategies

“培養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然而,德育教育决不是几门专门的道德课程或科目就能够完成的,高校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又要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协同育人,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完整巧妙地融入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文精神等思政要素,达到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最本质目标,所有课程都应该具有思政教育目标,非思政课程同样具有思政教育目标,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必须高度一致,所有学科专业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教师要努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一门课程除了实现本学科的专业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实现态度、价值、兴趣、习惯、思维、情感等教育目标,在追求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使课堂教学饱含情感和温度。

自从2014年上海市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以来,大批学者开展了对该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中有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论、实践、路径、发展的一般性论述。比如,谭泽媛从内涵、历史逻辑、课程逻辑、现实逻辑等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进行深入地分析[1]。石岩等人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集中表现的认识差异、课程体系欠缺、方法选择困难、教师主体缺位等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实现路径[2]。徐鹏以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为出发点,对比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学习和课程知识的浅层学习的特征,从构建主义的视角设计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框架,阐述了目标、内容、技术与评价等方面的思政设计策略[3]。此外,还有研究者[4-10]专门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和思政融入策略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结合各门课程各自的特点,发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融入点,设计思政案例,促进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的能力培养,修改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和教案,强化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等。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通常由各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是指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通识必修课,这些课程专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知识,所有专业都要修习。思政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与思政课不同,课程思政是指在除思政课之外的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让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专业教师充当思政教育的主力军,课程建设充当思政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充当思政教育的主渠道。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了课程思政对于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養质量的重要性,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要求和内容重点,指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求专业教师要提升和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广阔的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领域,培养具有高远的理想信念、健全的身心人格、精深的专业学识、深厚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批判的创新思维的时代精英,培养具有文化包容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见,在该培养目标中包含了很大比重的德育和思政教育的要求,这绝非一门或几门专门的思政课程能够完成的,必须紧密结合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运行,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此外,已经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12项毕业要求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科学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等,其中大部分毕业要求都包含了在专业课程中应该融入思政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本文以物联网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阵地和依托,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学科和专业背景下,探讨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如何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把智育和德育高度统一,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帮助同学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物联网课程思政的融入策略

物联网课程属于理工学科类的专业课程,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这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作者总结出了“思政教育为魂、通识教育为根、专业教育为本”的本科生教育思想。基于这一教育思想理念,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由点及面,由史及今,由中及外”的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物联网课程的时候,作者实践运用了这套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应用“由点及面”的方法,从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引申出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实现腾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热点舆情和伟大成就,从而充分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有优势。

其次,应用“由史及今”的方法,通过回顾历史,把我国建国初期和当代的科技发展与国防力量进行纵向对比。抚今追昔,让学生明白我国在建国初期是如何艰难,国防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如何舍弃小我,担当大义,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为国家撑起核保护伞,使西方列强不敢再次侵略,从而让学生铭记历史,致敬英雄。通过回忆两弹元勋的丰功伟绩和艰苦岁月,通过讲述在2020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这一天祖国接回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烈士的遗骸这一事件,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动,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真正形成“感国土恩,怀家国情”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铭记历史、感怀先烈的民族情怀。

最后,应用“由中及外”的方法,把我国和西方强国在各个科技领域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北斗导航、高铁、天眼、量子通信、载人航天、深海下潜等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向学生展示我国是如何在通信、导航、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仅用短短70年的时间,从建国初期远远落后于西方强国,到迎头赶上,再到实现超越所创造的奇迹,以事实胜于雄辩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是如何奋发图强、勇于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的,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也大大激励了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念。

在授课过程中还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国家命脉北斗导航,民族工业华为公司,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制定者大唐电信,国家名片高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等。这其中有学生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讲解,以事实胜于雄辩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学生感国土恩,怀家国情,从而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的,在讲授物联网课程中传感器网络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我们设计了如下三个思政教学案例。

(一)思政案例1

授课内容:Ad hoc网络属于不需要基础设施支持的网络,解释基础设施的含义和为什么Ad hoc网络不需要基础设施支持。

思政融入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融入方式:(1)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2)我国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取得的巨大成功。通过对上述两点的阐述和说明,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成效: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二)思政案例2

授课内容: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发展历史。

思政融入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融入方式:无线自组织网络起源于军事领域,服务于国防工业。通过对无线自组织网络发展历史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多产生于军事领域,并应用和服务于国防工业。进而以“两弹一星”为例,通过对国防工业历史的回顾,让同学们铭记历史、感怀先烈、致敬国防工作者(以邓稼先为例具体讲解)。

教学成效:通过对革命先烈和国防工作者抛头颅、洒热血,担当民族大义的讲解,感人至深地让学生产生“感国土恩,怀家国情”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怀。

(三)思政案例3

授课内容: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思政融入点:根据通信专业的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牢固树立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

融入方式:通过讲解我国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牢固树立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举例:北斗导航(把国家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华为(民族工业挺起国家脊梁)、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勇立科技潮头、引领科技前沿)、大唐(TDS-CDMA抢占国际标准高地)、国家名片(高铁、航空航天、天眼等)等。

教学成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不但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强国的差距,而且迎头赶上,甚至引领潮流,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坚定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三、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

为了实现既定的思政育人目标,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同特点,物联网课程的思政教育考核应打破以考试为主要评价的传统单一考核方式,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课程的整体评价中,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考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读书报告、史海寻踪、案例分析、方案设计、调研报告、小组讨论、演讲比赛、角色带入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考评方式,把传统以考卷为主的学习成果评价基准改变为以笔记、作业、报告、案例为参考的多维度成果产出和考评对象,把传统以教师评分为主的考评机制改变为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小组打分、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赋分机制。

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過程应该且必须是一个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首先,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应该是不断更新的,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充和自我完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同学们开发或设计的优秀思政案例也应该加入思政案例库;其次,本文提出的课程思政方法和融入策略以及设计的思政案例虽然是以物联网为课程背景,但同样适用于电子、通信、计算机涉及的各个专业的各门课程,不是自我封闭的。应用本文提出的思政融入策略可以帮助所有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案例,与专业教学无缝衔接;再次,物联网是全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的课程,这些院校都会在该课程上进行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思考,因此物联网课程的思政方法、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应该兼收并蓄,持续改进;最后,对思政育人目标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方式也将不断推陈出新,自我完善,通过学习借鉴其他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并持续改进,教育教学不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对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门专业课程都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以物联网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阵地和依托,深入分析了其课程特点,提出了“思政教育为魂、通识教育为根、专业教育为本”的本科生教育思想,总结了一套“由点及面,由史及今,由中及外”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及策略;应用该方法策略,设计了三个“物联网”的课程思政案例,详细分析了各个案例的教学内容、思政融入点、融入方式和教学成效。教学效果显示,该思政融入策略有助于把智育和德育高度统一,帮助同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后,本文还提出了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未来,将把本文的思政教育思想和思政融入策略向其他专业、其他课程延伸和实践,积累更多的思政元素,探索更有效的思政融入方式,设计更多的思政案例。

参考文献:

[1]谭泽媛.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探析[J].高教学刊,2021,7(26):185-188.

[2]石岩,王学俭.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J].教学与研究,2021(9):91-99.

[3]徐鹏.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与思政融合构建策略[J].高教学刊,2021,7(27):177-180+184.

[4]林媚珍,汪碧玲,吴卓,等.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环境学概论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26):181-184.

[5]杨文琳.“课程思政”背景下《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举措[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5):51-54.

[6]王瑞兰,张景俊.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J].潍坊学院学报,2020,20(6):81-83+122.

[7]时翔,史永.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264-265.

[8]韦灵,胡艳华.课程思政融入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19):168-171.

[9]苑东伟,李慧奇,赵小军,等.“工程电磁场”课程高效教学及思政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35):21-24.

[10]邰枫,王宇譞,姬庆庆,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未来路径[J].高教学刊,2021,7(25):181-184.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