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旅游教育质量认证背景下旅游管理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12-28丁敏赵维军刘肖梅彭淑贞魏云刚王夏金花

高教学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OBE理念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丁敏 赵维军 刘肖梅 彭淑贞 魏云刚 王夏 金花

摘  要:文章深入贯彻国际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OBE理念和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构造质量为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旅游管理专业“产出导向”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的社会竞争力。重点打造品牌教育活动,促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和培养模式的升级,例如卓越经理人工程、任务制项目制课堂革命、课程群教学团队优化工程、多元化产业基地建设以及一贯式导师制等系列工程。

关键词:OBE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6-0022-04

Abstract: We deeply implemented the OBE concept of UNWTO TedQual Certification and the goal requirements of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 a quality-oriented "student-centered, achievement oriented"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that is, the output-oriented innov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social competitiveness of talents. We focused on creating br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new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upgrading of training mode such as the Excellence Manager Program, task-based and project-based classroom revolution, optimization project for course group and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industrial bases and consistent tutorial system and other series of projects

Keywords: OBE concept; talent training mode; applied universitie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人才培養永远是高校第一位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办学成效的核心标尺。一流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流人才。能否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一流人才取决于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校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处于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立德树人,振兴本科教育,推出系列计划,从国家战略宏观层面的“双一流”高校到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1]和高水平一流学科再到微观层面的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学分制改革等无不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双万计划”要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振兴本科教育就要针对目前的传统教育进行大幅度改革。一流专业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课程、教师、学生及教学方法的统一整合平台。把一流本科专业办好,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在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每个专业必须立足前沿重新思考“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考虑专业发展与学校定位与社会需求统一的问题,必须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一、教育理念和研究现状

国际旅游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成为实现旅游一流本科专业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内在诉求,实现旅游人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得力杠杆[2]。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高校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导,明确了专业认证是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我国旅游管理类专业认证建设起步晚、标准尚不完善。高水平的国际认证,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所支持的“UNWTO-TedQual”全球性质量认证为代表,成为我国旅游院校实现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3-4]。我国一些旅游院校已获得了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所支持的“UNWTO-TedQual”全球性质量认证为代表的国际认证,如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黄山学院旅游学院等,国际认证建设符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本科专业认证”的原则,为促进旅游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经验[5]。

国际旅游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之所以成为唯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类教育质量认证。核心在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一套严谨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完整体系[6]。OBE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关键内涵是“以生为本”,实施须把握三个关键问题:反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实施、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估。使贯彻教育观、培养观和质量观三维立体化[7]。国际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符合旅游一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国际认证的指标体系与一流专业建设目标相契合。TedQual国际专业认证体系蕴含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以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定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5]。

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对旅游人才提出新要求,急需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旅游管理一流人才培养应适应旅游消费升级、文旅融合产业提升的需要,充分对接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动机也显现得越来越多,对旅游的要素也不再仅限于传统六要素,旅游市场已经对旅游要素进行了创新。有学者将商务、养生、研学、休闲度假、情感、探奇也纳入了旅游要素。旅游产业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培养目标应从技能型目标切换至素能型目标,培养过程中跨界融入规划、投资、大数据等新元素。这些实践将使学生对接胜任文旅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需求,使他们尽可能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设计、管理和决策环节。

国家与社会对旅游人才的更新升级,促使各旅游专业开始研究新的旅游发展新局面并寻求新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据《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已有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37所,其中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本科院校占据多数,且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8]。但这些地方本科院校与211、985高校由于在生源质量、教学、科研、师资结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等制定中应遵循“跟随时代发展,满足地方社会需求”的原则与发展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9];我国老龄化与亚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康养旅游等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因此亟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人才的培养输出[10];同时,优质旅游时代对优质旅游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现有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11];在优质旅游、智慧旅游时代,同样对旅游信息化人才、研学旅行等具体业态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人才需求也应成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12-13]。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我校为例)

结合我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前在旅游新型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人才定位产出导向性不强

旅游人才同质化比较严重,专业培养目标与地方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学生培养规格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市场需求脱节。应该培养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卓越管理人才。

(二)課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对标一流旅游人才培养

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核心内涵。课程体系中除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外,方向课以酒店管理、旅游社管理和导游服务为主,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和信息化等,急需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改革;旅游是综合性、应用型、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旅游资源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种自然文化遗产为主,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和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德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思政元素融入不多。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国家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凸显

对接地方、融合发展和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培养方向、培养过程与地方产业行业对接不够紧密;旅游管理是国际化、综合性、实践性、多学科交叉融合非常强的新文科,目前优势不突出,需要加强。泰山学院等应用型高校的一流旅游人才重要特征是服务地方,一定要抓住泰山文旅产业发展的最大实际需要,以世界“双遗产”泰山,成就专业地域优势。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需要加快建设面向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虽然双师型教师比例已经比较多,其中专任教师中有25人为“双师型”,拥有旅行社总经理、餐饮部门经理、乡村旅游规划师和咨询师、导游员、调酒师、营养师、茶艺师、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有30人次。但在旅游行业、产业挂职锻炼的比例相对较少,需要经验丰富的旅游行业产业教师,除了引入企业导师外,专业教师的行业产业从业经验也十分重要。另外,专业教师具有海外经历的人员偏少,能够用双语授课的教师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产业行业经验的教师有一定比例,但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完善的轮训机制。

(五)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多元化,尤其是外部实践基地相对单一

实习实践不能全面对标学科素养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虽经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泰安市人才培训基地资金的支持与建设,建成了虚拟仿真实验室、旅游企业ERP实验室,客房、酒吧、茶艺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平台。但产学研融合发展力度较弱,急需完善。

(六)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有待优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人才培养过程和机制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

三、旅游管理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总体方案

本项目重新定位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做相应的迭代升级,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活动做配套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循环监控。切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思考如何将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到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和全内容,如何使学生的行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情感价值观素养有机结合,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旅游管理卓越人才(详细见图1)。

四、旅游管理一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一)贯彻OBE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重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OBE理念,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地方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研地方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明确专业建设发展特色和方向。

(二)重构产出导向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图2)

1. 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项目制金课建设

学习内容的改革:根据新形势下旅游学科和社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的改革:强调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现“高阶性”和“挑战度”;学习方式的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学生创造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革命,尝试项目制和任务制教學,体现“创新性”。

2. 构建面向文旅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方向

根据旅游发展新形势新业态,优化课程群建设。除了传统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服务等专业方向,如增设旅游大数据、文旅产业发展与策划、旅游经济与投资等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

3. 搭建面向学生就业的产业学院等基地建设

加强与就业一体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积极探索旅游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4. 加快建设面向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与课程群相对应,打造相应优质教学团队,尤其产业和学生发展需要,重点打造双师型、产业型、国际化师资。重点打造与课程群相对应的四个教学团队(智慧旅游、文化旅游与策划、旅游产业新业态、旅游企业投资运营管理)。

(三)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五位一体导师制

四年一贯导师制,可以实现学习+各类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就业考研等五位一体化的负责制,导师制能够有效强化本科生培养强度和满足学生个性培养需求。

(四)构建面向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评估制度,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制定、教学执行情况、学生评教与同行评教等,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过程管理。

(五)人才培养模式迭代升级的预期效果

旅游管理专业将以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为指引,打造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立足泰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一流专业。

本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成果,以毕业生质量的指标——就业质量和考研率等体现,通过重塑新培养目标,主要通过优化和重构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过程监控不断循环来实现。当然也包括将人才培养改革经验凝聚成报告和论文等。具体成果表现在3年内打造一流金课。省级一流课程2门以上;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以上;5门以上线上课程优化课程群平台+模块+方向,形成智慧旅游、文化旅游与策划、旅游产业新业态、旅游企业投资运营管理等课程群。成果:研究期末,要有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或者同等级的获奖1-2项。学生创新创业省级以上获奖3项以上,高质量就业率80%以上,考研率30%以上等。

五、结束语

在应用型高校建设和旅游国际质量认证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1. 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理念上以国际旅游教育认证的OBE理念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创新性将国家各教育部门的新思想新理念(金课打造、课程思政、新文科、全员育人、导师制改革等)集合渗透于OBE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以“产出导向为主”的培养体系重构。2. 教育模式和教育机制的创新:高质量就业成为教育活动的必然。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在全部的教育活动中,全部的教育内容上,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提高培养质量。重实践重能力重创新和应用,特别强调协同育人,旅游管理也做好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培养。3. 顶层设计上的创新:素养结合育人模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以及全员全过程导师制的实施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EB/OL].(2019-4-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

[2]马勇,童昀.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诉求与实施路径[J].旅游学刊,2020,35(5):3-4.

[3]张俊娇,姚延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国际认证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2020,35(5):4-6.

[4]赖美娇,蔡武德,游秀凤.建设一流专业对接国际教育认证的案例研究[J].福建轻纺,2020(6):27-31.

[5]王毅聪,胡善风.国际质量认证导向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黄山学院通过TedQual国际认证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8,20(4):91-96.

[6]陈江.关于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思考——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珠江论丛,2019(1):125-138

[7]张男星,张炼,王新凤,等.理解OBE:起源、核心与实践边界——兼议专业教育的范式转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09-115.

[8]吴大为,李直蓉,杨洁.时空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9):152-153.

[9]张燕.双高背景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20(9):174.

[10]韦家瑜,谢琼.基于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康养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390-391.

[11]丁晓娜.优质旅游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5):167-168.

[12]郭又荣.“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0,25(2):89-92.

[13]邓琼芬,梁锦梅.研学旅行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嘉应学院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20,38(2):79-83.

猜你喜欢

OBE理念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