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总目次
2021-12-28
三国历史文化研究
于禁驻扎之城考
肖 洋(1·05)
六朝诸葛亮的贤相形象(下)
瞿安全(1·10)
走马楼吴简土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曾心昊(1·16)
毛评本《三国演义》中的华佗形象及其叙事功能
吴 伟(3·05)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陆]》中的别字现象例析
耿晓晴(3·10)
晋剧三国戏的整理和探析
薛雨欣,雷 勇(4·05)
事能抑或守学——《魏略·儒宗传》考释
王昊哲(4·12)
王夫之的诸葛亮论
刘治立(6·05)
马谡缺失于“南征戏”的主要原因略论
刘砚秋(6·12)
襄阳三国地名文化的复杂性及其独特价值(上)
王前程,谭 颖(7·05)
刘繇王朗“今岁不战,明年不征”考——兼论献帝朝廷的和解军阀政策
刘天宝(7·11)
也论魏延“子午谷之计”的战略价值
王瀚尧(9·05)
孙吴交广分置部分问题探析
王玉龙(9·11)
诸葛亮《黄牛庙碑》辨伪
彭 波(9·14)
曹魏文学职务的设立
张佳婷(9·19)
走马楼吴简所见“雀”及“雀右旨”
朱文慧(9·24)
决敌之资:蜀汉的蜀锦政策再析
刘运杰(10·05)
诸葛亮创设参署机制刍议
吴 娲(10·10)
杨 兰(10·13)
襄阳三国地名文化的复杂性及其独特价值(下)
王前程,谭 颖(10·19)
三国东吴巴丘邸阁城与岳阳楼
舒邦新(12·05)
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探微
申 雷(12·10)
龙舟歌里的三国题材作品初探
夏小燕,陈 新(12·16)
襄阳历史文化研究
望火楼与古代城市消防——兼论襄阳樊城水星台
方东明(3·17)
元世祖忽必烈与宋元襄樊之战
王夕平,李治和(4·17)
米芾的刻帖观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影响
杨豪良(7·18)
家庭语言规划新探——湖北襄阳青年家庭语言状况调查
韦 钰,李 莎(7·23)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襄阳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王 莉(10·22)
“襄阳文化”专题目录系统的编制
车红侠(10·29)
孟浩然研究
孟浩然与范成大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靳 凯(1·22)
宋玉研究
宋玉赋数字类核心词及其运用艺术
雍寒清(4·21)
论宋玉赋的天文意象
李安妮(6·17)
道安研究
道安思想的老子学底蕴
韩焕忠(12·21)
哲学研究
从多元决定论到偶然相遇唯物主义——阿尔都塞中晚期思想比较研究
闫金敏(1·26)
重建人道主义的理论尝试及其终结——科拉科夫斯基“伦理社会主义”构想探析
黄 洋(7·29)
大变局时代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哲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盛雪仪(10·32)
诺埃尔·卡罗尔从艺术到自然的分析美学思想研究
刘 强(10·38)
政治、经济学研究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践逻辑及其社会基础——基于浙江省S县Y乡的考察
刘天文,罗兴佐(1·32)
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化解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基于个案管理视角
何晓红,刘 新(3·21)
乡村治理内涵界定之争: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何虹果(3·27)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甘肃省自驾游线路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范满满,黄安民(3·33)
精英策动:解构党员下沉对社区治理影响力的新视角
肖丽丽(4·27)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理论及其新时代价值
肖泽龙,曾红宇(4·32)
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营造的现实困境、潜在优势与可能路径——基于对中部S村的调查与思考
夏国锋,胡向慧(6·22)
新冠肺炎疫情后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心理干预策略——以武汉市单洞社区为例
张 樊,王欣佳(7·35)
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蒋晓倩,胡晓梅(9·30)
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党员教育作用探索——以十堰地区高校为例
陈 露(9·36)
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李双胜,卢 岚(10·43)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研究
喻莉姣(10·49)
法学研究
紧急状态视域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分析
曾学斌,胡晓建(1·37)
代持股权的强制执行问题——九民纪要背景下对商事外观主义应用的探究
张春梅,李倩倩(3·39)
指导性案例的司法使用——以《<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的具体适用为视角
龚乾厅(4·36)
论彩礼的返还条件——以彩礼的给付目的为出发点
陈芝铭(6·27)
沉迷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 晶,胡晓建(7·39)
“三治融合”与法律便民服务
孙立智,高春怡,张 晶(7·44)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及法律规制
邓喜莲,胡芝春(9·40)
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准入制度研究
翟 艳(12·26)
文学、语言学研究
《繁花》:对新都市小说的传承与突破
金莹莹(1·41)
京剧《欲望城国》:一个跨文化戏剧的案例
周沁寒(1·46)
“三维”转换理论下的《捕蛇者说》三译本比较
喻欢欢(1·50)
湖北随州方言小称词缀“娃儿”“娃子”
胡炎炎(1·56)
耶鲁大学苏必德校长2019年毕业典礼演讲的人际功能探析
梁书琪(1·61)
现当代家族小说叙事与人物焦虑状态的关联
孟 亮,许祖华(3·46)
探析夏曾佑小说理论的“五易五难”矛盾
戴霞飞(3·50)
论《日瓦戈医生》中的莫斯科书写
胡 珂(3·54)
乔伊·哈乔诗歌中的故事叙述
刘旎媛(3·60)
杜甫秦州交游诗论略
李昊宸(3·65)
试论“随口”的成词与演变
宋玲玲(3·72)
《少年游·并刀如水》的文化情境与风物时俗
邵 杰(4·42)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浅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反笔”笔法
向 卉(4·45)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三寸金莲》
王亚琪(4·52)
从《第四十三页》见韩少功“新时代”观照
文 姣(4·55)
《达洛维夫人》中基尔曼的生存困境与宗教救赎
姜悦儿,李保杰(4·59)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中心”之探析——以《月亮与六便士》两中译本为例
林瑞榕(4·64)
论古代文论中的“金石之声”
贾晓倩(6·34)
再论《茶酒论》的戏剧性——以P.3910为中心
张焕忠(6·38)
论“兄弟怡怡”幻灭的原因——兼论张沛君形象
查媛媛(6·44)
论余华新世纪创作的中国想象
凌建辉(6·47)
对汉口版《新华日报》副刊《团结》研究的三处订正
袁仕萍(6·52)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厚/薄”语义拓展对比分析
钟文硕(6·55)
复魅·回归·消融——“女性向”网络小说的文学价值
魏晓彤(7·49)
被忽视的转折:《死后》的结构及其意义
曾宇宁(7·53)
由“动物群像”书写看“五四”启蒙主义的局限性——重读鲁迅《示众》
朱玉川(7·60)
科技论文主体间性的立体解读——以引言的语步结构和介入资源为例
郑心笛(7·64)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现代中国的戏剧改编考
丁世鑫(9·44)
宋高宗朝后期颂体词的承继与新变——以曹勋为考察中心
陈修圆(9·51)
抗拒与接纳——从《左传》看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张力
杨 梓(9·57)
米歇尔·图尼埃作品中的森林意象
曹 聪(9·63)
小量否定和大量否定的接口研究——以“丝毫”和“万万”为例
张 妍(9·68)
楚歌与早期临终诗起源
陈毅超(10·55)
多元因素与废名诗歌传播
张 皓(10·60)
论中国现代家族小说影视改编的可行性——基于“戏剧性”视角
胡飞海(10·66)
论《日用家当》中的共同体意识
李 璇(10·71)
从语法分布看《史记》“令教射狗马禽兽”句读——兼谈“当”的语义指向性
张雨涛(10·76)
《祝福》中叙述者“召唤读者”的机制
何禅君(12·32)
论文学史中沈从文经典化及其阐释的多元化——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编撰及修订为中心
曾彩宜(12·36)
艺术研究
李斯特钢琴演奏的技术特征及情感表现——以《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为例
林葳蕤(1·68)
论隋建国雕塑作品的语言书写
甘秋莉(3·77)
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演奏技法及艺术特色——以《D大调华丽波兰舞曲》为例
胡亚凯(7·70)
荆楚古音的现代回响——钟信明笛子协奏曲《巴楚行》第一乐章《往事》音乐分析
李碧高(12·42)
教育、教学研究
襄阳市乡村小学体育教师现实困境调查与治理探索
周红萍,苏家福,张 娟,解 超(1·72)
基于专利物化的实践教学设计
曹林涛,徐福卫,裴晓敏,范建辉(1·78)
“汉字书写”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探析
黄振东(1·81)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
张臣文(3·81)
北美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文学课程教材选用的影响
王 林(4·76)
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希望的多重中介作用
雷玉菊,艾建华,熊德明,张莎莎,谢 岭(4·80)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崔俊涛,龙雨萍,朱运海(5·79)
基于CBE的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校地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朱运海,崔俊涛,汪胜兰,向金利(5·84)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教学的“新”向度
李仁卿(6·61)
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
雷 俊(6·66)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混合式学习需求调查与思考——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徐 微,徐 玲(6·70)
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的伦理危机及价值匡扶——以大学思政智慧课堂建设为例
张耀天,余 晨(7·74)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王仲毅(7·80)
张之洞与清末湖北留日教育的发展
侯恋恋,郑 刚(7·84)
国际认证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余 鸿,黄燕玲,罗盛锋(8·82)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突破——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实地调研为样本
滕建河,曾化辉,郭 强,柳中奇(9·74)
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
曹秀萍(9·79)
高校思政课“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熊明秀,肖泽龙(10·81)
艺科协同 产教融合——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赵 德(10·84)
适应地方院校的“建筑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陈 鹏(12·48)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社工专业融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刘英为,何晓红,徐 苛(12·54)
论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融入本科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方式及其路径——基于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探索
杨紫秋(12·58)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彭菊萍,高 敏(12·64)
南漳县域农村中小学现行建设标准的地域适应性研究
刘 越(12·69)
信息传播
老年广告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央视网公益广告作品为例
周 婷(4·70)
基于DEMATEL的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李桂群(9·84)
共情力:当代新闻记者重要的采写能力
刘嘉豪(12·76)
基础理论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共存下带有模糊不确定的薪酬契约研究
毛三丰,陈晓燕,黄振生,杨 柳(2·05)
Modified Kansa法在求解双调和方程中的应用
宋灵宇,卢梦双,武莉莉(2·12)
应力波穿过节理传播规律综述
李业学,成 羽,薛金顺,王元元(8·05)
实践实验
基于多特征优化算法的丁酰化修饰位点计算分类
王丽娜,汪敬琳(2·16)
改性磷石膏对Pb(2·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杨 灿,黄升谋(2·21)
再生粗骨料掺量和冻融循环对再生混凝土孔结构和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陈海玉,徐福卫(5·05)
经济·旅游
旅游视频形象感知、地方依恋与出游意向关系研究
李万莲,冯林燕,张胜武,林传红,郭雯洁(2·28)
我国智慧旅游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核心期刊载文数据
吴星星(2·35)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对教育效率的空间效用分析
杨淋杰,刘 琪,张 磊(2·41)
基于游客体验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析——以中原军区旧址景区为例
杨 琴,冯群超,彭晓果(2·50)
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朱兆珍,李 凤(5·11)
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影响:一个整合模型
郭云贵,彭艳容(5·17)
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及其空间结构优化
许克强,黄燕玲,罗盛锋,罗妹梅(5·24)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时空演变研究
李智慧,张 盈,余芳芳,唐小惠(5·31)
基于网络游记的城市生态旅游体验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
熊芳芳,叶 鹏,成 蝶(5·37)
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网络可达性及其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
蒋小荣,董 鑫,汪胜兰,张 弢(8·1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证分析
周瑾瑾(8·21)
数字经济、制造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胡德顺,潘紫燕,苏 斌(8·29)
基于字源意义的文化旅游空间及其演化探析
张烈琴(8·39)
民族地区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融合发展——以广西龙州县为例
李全兴(8·44)
共享理念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以威海市后山于家村为例
陈志波,李新瑶(8·50)
文化资本对旅游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分析
邓祖涛(11·05)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困境、特征及实施路径
孙 伟,曹诗图(11·13)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链研究综述
杨建翠,王 浩(11·19)
基于RNN循环神经网络的金融风险预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夏佳佳,姜 涛(11·26)
民族节庆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析——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何羚榕,汪 旭(11·33)
基于产业融合的小城镇旅游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以皖南黟县为例
吴 慧,许屹山(11·39)
双元学习与平台竞争——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蔡晓龙(11·46)
调查研究
合作网络双重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柔性惯例为调节变量
朱云鹃,刘 畅,刘景东(2·54)
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姜红波,张文丽,邵 婷(2·61)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旅融合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郭 爽,王钦安,朱 燕(2·68)
国内游客满意度调查质量的制约因素及提升
王 浩,李立华,黄茄莉(2·75)
旅游目的地品牌:国内研究进展与启示
刘 辉,由亚男(2·81)
旅游者诗词认知和情感评价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罗文斌,谢东旭,唐叶枝,钟潘莲(5·43)
滨海旅游目的地居民影响感知实证研究——以广东巽寮湾为例
严雪雁,谢金晶(5·52)
土地政策约束下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以湖北省天梯村为例
冯群超,彭晓果(5·60)
电商智能化服务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一项基于fsQCA的研究
汪 聪,赵 洁(5·64)
家族企业二代介入下两权分离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查修哲(5·71)
基于消费者异质性视角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选择行为研究
胡彦蓉,刘洪久,戴 丹(8·55)
消除性别收入差距的多元路径分析——基于fsQCA方法的分析
胡敏华,臧春凤(8·64)
基于POI数据的武汉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新瑶(8·70)
武汉东湖风景区景中村旅游功能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
彭晓果,冯群超,杨 琴(8·76)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的考察
王志标,杨盼盼(11·55)
互联网时代公司创业防御与隔离路径研究——以支付宝为例
李晓翔,张 翔(11·62)
基于贫困户感知的脱贫驱动力因素实证分析——以鄂西北集中连片特困区9县1637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
南瑞江,肖俊涛(11·73)
职场冷漠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信任氛围与主动性人格的作用
聂顺婷,梁振东(11·80)
医学理论与实践
剖宫产术后并发腹膜外血肿一例临床诊疗分析
张 帆,李道坤(11·86)
书 评
材料、方法与创获——王辉斌先生《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评介
谢玉晓(1·85)
经济伦理如何从理论走向现实——《经济伦理:价值原则与实现机制》评介
戴桂斌,张 涵(3·86)
风流儒雅伟丈夫——评长篇小说《赋圣宋玉》中的宋玉形象
邓康丽(4·85)
其他:
“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再审视
吴 涛(6·77)
村落体育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变迁——基于湖北朱村的田野调查
孙文波,张华江,叶世俊,唐 莹(6·82)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乡村体育事业研究
何 忠,许志琳(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