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漳县域农村中小学现行建设标准的地域适应性研究

2021-12-28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学标准农村

刘 越

(1.湖北文理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目前,我国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的参考依据主要有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201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鄂教规[2011]3号),以及各地区办学条件评估指标和国家示范学校建设方案体系等。由于上述标准和评估指标的制定、发布时间差异较大,制定目标和侧重点不同,且农村中小学的数量较多(大多数学校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政府投入的资金和教学设备依然无法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学发展需要。在国家大力振兴乡村发展的大背景下,站在“城乡教育统筹”的角度,本着资源节约的目的,研究建设标准的地区适应性,对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南漳县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建设标准的地域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湖北省城乡中小学建设的统筹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基本概况

(一)地域环境

南漳县现辖清河农场(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和10个镇(城关镇、武安镇、九集镇、李庙镇、长坪镇、薛坪镇、板桥镇、巡检镇、东巩镇、肖堰镇),共计283个行政村和31个社区(见表1)。全县常住人口54.64万,其中农村人口为29.07万人,占53.20%比例,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农业大县。[2]3

表1 南漳各乡镇的基本情况及中小学数量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5月,南漳县域中小学校共计88所,其中初级中学22所,小学66所,包含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5个教学点,详见表1。[2]48初中在校生10 613人,小学在校生29 701人,合计40 314人。教职工3 887人,其中初中1 862人,小学2 025人。

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调研过程中重点选取具有显著特点的乡镇进行考察:清河农场(管理区)、城关镇、武安镇、李庙镇、薛坪镇、巡检镇,它们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城乡差别、自然资源、文化底蕴都有一定的差异。如清河农场(管理区)和武安镇离县城很近,经济相对中上水平,地势平坦,用地宽松;李庙镇、薛坪镇和巡检镇地处大山区,交通不便利,发展迟缓,但自然资源和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田野景观较好。我们划设计和标准修订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美丽校园。

二、建设规模类指标的地域适应性

地域适应性是指建筑的形式和空间构成,在长期的特定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环境中逐步适应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能力特质,体现建筑与自然、人文、技术环境因素之间彼此制约、相互塑造的状态和相融程度。[3]现行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涉及面广,在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统领下呈现出“普及化”现象;然而不同学校的建筑风格需要风格迥异、形态丰富,才能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与交流空间,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本文建设规模类指标,主要是指总班数、每班额定学生人数和学生总人数等。

(一)人口密度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非完全小学的适宜规模为120人左右,完全小学及寄宿制小学的适宜规模为240~960人,初级中学及寄宿制中学的适宜规模为540~1 080人。[4]2

南漳县域的22所初级中学,在校生人数10 500人,平均规模478人;66所小学在校生人数达29 701人,平均规模451人。66所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学校接近9所,且都集中在偏远山区;22所中学中14所规模不足400人,而实验中学的规模达到1 500人,远远超出标准的适宜规模范围。可见,县城和农村的生源规模对比悬殊,分布不均匀。

(二)班级规模

良好的教育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这样才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各学校师资力量和生源素养各不相同,班级规模的设定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资源。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学校规模和班额宜根据生源按下列规定布置:1)小学:非完全小学为4班,30人/班,完全小学为6班、12班、18班、24班,近期45人/班,远期40人/班;2)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近期50人/班,远期45人/班。[4]2

条码扫描仪:接收控制中心指令,同时扫描保护装置机箱条码并传递给控制中心。本系统采用左右两个工装台进行交替式测试,智能测试控制中心根据扫描仪的ID号进行左右测试子系统的识别与控制。

限于调查对象资料的相似性,在此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量比较全面的中小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包括4所中学和4所小学,见表2。

表2 南漳中小学班级规模与建设标准的横向比较

比较表2中的4所小学和4所中学的建设规模,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学校的现状及建设标准的适应性。初中学校中,只有金庙中学(良好地理位置)和清河中学(教育质量优异)的班级规模达标,分别高于基本标准9人和6人;4所小学中,只有峡口中学小学达标。其他不具备良好地理位置(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学校明显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班级规模,专任教师和学生的配比值也超出规定标准。

三、总体规划类标准的地域适应性

为确保学校项目选址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一般会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势条件、区域交通、辖区人口密度、生源、景观环境等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步行路程及直线距离)等。

(一)服务范围及半径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三章第十五条,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原则,根据“规模”办学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4]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有规定:“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 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 000 m。”(小学生上学时间控制在步行10 min左右,中学生上学控制在步行15 min~20 min左右。)[5]6

笔者对南漳各行政村到不同学校的最近距离进行了统计,经软件计算发现:在283个行政村中,与小学的距离小于0.5 km的75个,占比27.3%;0.5~1 km的90个,占比32.6%;1~1.5 km的52个,占比18.9%;1.5~2 km的16个,占比6%;2 km以上的41个,占比15.2%。

由此表明:南漳县域中小学县镇周边平原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服务半径宜在1 km以内,个别学校可放宽至2 km内;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利的区域中小学服务半径宜在3~5 km,个别偏远山区学校甚至可以放宽到5~8 km。

(二)总体规划布局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三章第十七条,总体规划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并应符合:(1)教学、图书、实验用房应布局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2)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相邻的校外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中的规划、消防、日照等有关规定;(3)教学用房与体育活动场地应有合理的间距,田径场地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方向;(4)校园内的交通应便捷,校园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的主出入口不宜设在主要交通干道边上,校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4]4

调查发现(图1、表3),南漳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总体布局的长远期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具体表现在:(1)功能上除了教学区、室外运动场地等,其他功能较少配置,或者很薄弱;(2)整体布局较分散,小体量建筑较多,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3)生活区与教学区、运动区流线交叉,很多学校将公共厕所建于楼外,对总体布局影响较大;(4)运动场地的位置较多不合理,对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噪声干扰,且部分学校运动场地不符合标准,长边呈东西向。

清河中学金庙中学刘集中学闫坪中学黄连树完全小学雷家巷完全小学薛坪中心小学峡口中心小学

表3 8所学校的基本情况一览

可见,经过长期改扩建而来的农村中小学多有见缝插针的规划现象,教学区与生活区、运动功能区等关系混乱,必然对师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后续发展建设应重视功能分区,均衡布局,统筹规划,有效控制各功能空间的距离。总之,应把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注重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增加。

(三)生均用地指标

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三部分。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周围道路、零星绿地及小片活动场地;体育运动场地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所需要的场地;绿化用地是成片的集中绿地和学生劳动种植园地等。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四章第二十一条,建筑用地系指用于校舍建设的基地,其面积按确定的建筑容积率(非完全小学不宜大于0.30,完全小学不宜大于0.70,初级中学不宜大于0.80)计算,公式如下:建筑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4]4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容积率=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再通过计算各类学校的容积率和标准规定值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教育部办学条件规定,小学、初中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0 m2、25 m2,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各学校的定额人数,公式如下:定额人数=建筑用地面积÷生均占地面积标准值,生均占地面积实际值=建筑用地面积÷实际在校生人数,教学及其他面积的标准值是初中6.66 m2/人、小学5.66 m2/人,其实际值=建筑面积÷在校生人数。

以闫坪中学为例,建筑用地面积40 816 m2,建筑面积有13 110 m2(见表4),其容积率为13 110 m2÷40 816 m2=0.30,其定额学生数为40 816 m2÷25 m2/人=1 633人。就是说,闫坪中学理论上可容纳学生数1 633人,但目前在校生仅378人,该校的容量趋于不饱和状态。其他几所学校的定额学生数见表4。

表4 8所学校的实际数据与行业规范的基本标准横向比较

由表4看出,8所学校中,中学容积率最高不超过0.53,小学容积率最高不超过0.23,说明各校用地环境相对宽松,与我国面临的用地资源紧张形成强烈对比。生均占地面积差异很大,如金庙中学位于县城,交通便利,师资力量良好,出现用地紧张或不足现象。与之对照,黄连树小学土地使用率比较低,有一定浪费现象。

四、校舍主要建筑用房的地域适应性

(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中小学校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等。依据规定,(1)小学的普通教室应在三层及以下,初级中学的普通教室应在四层及以下;(2)教学用房宜采用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3)温暖地区宜采用开窗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换气;(4)建筑造型应简朴、美观、大方。[4]11-12

由图2、表5可知:(1)南漳县域小学教室多为3~4层,初中教室多为4~6层;(2)教学楼平面多为矩形板式,单外廊,楼内功能组成缺乏变化,较单一,很少有混合式交通模式,除了教室便是走道,教室内部构成要素简单,仅有黑板、讲台和学生听课区等,缺少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开放性空间与共享交流空间;(3)建筑结构多为砖混式,抗震性差;(4)卫生间几乎都是楼外集中布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闫坪中学刘集中学金庙中学雷家巷完全小学峡口中心小学薛坪中心小学

表5 教学楼建设现状的调查统计

尚处于自发形态的农村中小学教学用房已不能满足现行教育改革理念及新生代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开放、自由、灵活空间替换原有封闭式教学空间,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的设计策略如扩大走廊尽端,增加交通廊道的变化;置换一间教室为多功能用房,采取灵活隔断的布局来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将北侧的某间教室改为室内卫生间、增设饮水处等。

(二)体育用地及器械设施

根据相关标准,12个班级以下的中学应配置200 m环形跑道田径场,18个班记以上的应有300 m环形跑道田径场,每6个班至少有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6个班级以下的小学应设置60~100 m跑道,12~18个班级的配置200 m环形跑道田径场,24个班级的配置300 m环形跑道田径场,有6个班的学校至少有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调查发现(见图3),(1)改薄计划的实施使目前南漳地区大部分学校的体育用地符合规范标准,但有个别学校因土地征迁,校园用地紧张,导致在校外布置体育场地,且与球类用地混合使用;直跑道或者环形跑道尺寸不达标,且多为水泥界面。(2)球类场地(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位置随意,使用界限不明确,面积和数量也不足,且地面是水泥或者土质;健身活动区域的设施种类不齐全,设备陈旧或破损,数量也不够。(3)体育运动场区的选址与布局不科学,大多数学校“见缝插针”,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行为或心理学特征,而且沿教学区周边设置体育运动场,造成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等的混乱,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到教学秩序。(4)标准班级规模对应的设置要求和实际班级的配置规模不一致,参考标准较模糊。

闫坪中学刘集中学清河中学雷家巷完全小学薛坪中心小学峡口中心小学

在南漳,大多数学校并不适应静态建设标准,虽然学校有足够面积的场地和足够大的运动场地,但对于学生运动之余的休憩场地和共享交流空间缺乏一定的关注(表6)。原因在于,我国的相关标准未对其环境的具体设计进行强制要求,导致出现新旧不接、布局分散、布置粗糙等现象,增加了大量学校投入资金和管理成本。

表6 8所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与相关标准的横向对比

综合以上分析,农村中小学校规划不仅要遵循国家和地方标准,还应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并贯穿于前期策划与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各类建设指标对后期设计与施工的统领作用,更应该尊重地域文化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从建筑形态、平面布局、走廊形式、功能分区、屋顶造型、装饰与色彩多方面进行方案设计与空间营造,创造有助于个性化发展的灵活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利用行为学和心理学特征正确分析和引导设计理念和建设实施过程,在严谨科学的建设标准框架中体现地方特色的传承与共生。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对于农村中小学的新建或者改建计划,作为建设者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引领发展,深入思考,综合考虑,尽量遵循“尊重环境,突出个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校园环境才会是协调统一的、有机整合的弹性有力空间,使其为城乡平衡发展和农村基础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中学标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多解中学创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