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2021-12-28陈淑燕陈惠虹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头骨密度

陈淑燕,陈惠虹,曾 纯

(普宁市人民医院 广东普宁51530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等股骨头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其中股骨颈骨折最常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良好,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恢复运动功能,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以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为主,且较难处理,因此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居家护理是护理人员对其家庭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护理与生活护理,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提供对应的医疗护理,包括日常生活和专业护理。居家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对减少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1-2]。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患者居家护理,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诊断处理并发症,尽可能满足较多人的医疗需求[3]。本研究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居家护理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9月1日~2021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1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②患者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③患者未长期服用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④患者无内分泌系统疾病;⑤患者3个月内未服用过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⑥患者无抽烟酗酒嗜好。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恶性肿瘤;②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③患者存在心理疾病;④患者不会使用移动联网设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65~92(80.6±7.2)岁。观察组男16例、女44例,年龄65~88(79.5±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恢复期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规范功能动作,家属督促患者按时进行锻炼。出院后1个月进行常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并发症,解答患者疑问,并嘱其定期复查。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移动互联网的居家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建立移动互联网居家护理健康知识指导平台,在微信平台上创建本科室微信公众号,根据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健康需求,引入健康教育、术后自我护理、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在线咨询等功能。组建出院患者自我护理微信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交流群”,患者及家属可通过微信群与医护人员交流。护理人员负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居家护理的健康知识教育,每周推送3~4篇文章。成立网络咨询小组:包括主治医师4名、护士长1名、护师5名,经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知识与护理操作支持。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需落实出院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关注科室公众号并进入交流群,指导患者查看相关健康知识推送,解答患者的疑问,记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移动互联网居家护理: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相关知识推送至微信公众号,包括居家护理的目的、恢复情况观察方法、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方案、饮食注意事项、伤口护理、拆线时间、术后并发症、复查时间及日常生活习惯等,录制功能恢复训练标准动作视频,上传至交流群并嘱患者及家属及时下载保存。患者不适时应及时通过语音、文字或图片等方式在微信群中与医护人员联系,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宜的处理方法。每日17:00~21:00为答疑时间,由资深护士解答患者的问题,若患者有疑难问题可咨询主治医师。21:00后为患者解答紧急问题,如切口疼痛、出血、有外力牵拉导致假体松动等,为患者提供应急处理方案,症状严重者建议尽早就医。同时询问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康复训练等,纠正错误习惯,提醒患者按时复查。对出院1周未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患者,责任护士需主动与患者沟通。同时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身感受,及时纾解不良情绪,必要时给予心理干预。嘱患者每月复查1次,3个月后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在复查时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完整填写后收回,调查患者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居家护理的认知情况,分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与常规健康教育进行比较,针对结果进行针对性改进。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在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从生理、心理、独立性及社会关系4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估,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②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2、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90分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③比较两组假体松动情况:使用双能量X线测量法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1、2、3个月的假体周围骨密度(BMD),BMD低提示有骨质丢失,骨密度降低,BMD越小,假体松动的可能性越大。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脱位。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后不同时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的假体周围BMD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的假体周围BMD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方式,近几年在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中应用较多,且技术较成熟、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但其术后康复时间长,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有重要作用[4]。股骨头疾病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身体基础情况较差,康复难度较大[5]。常规健康教育仅简单讲解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患者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因此出院后的护理效果差,不利于患者的恢复[6]。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护理持续关注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情况,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与突发状况,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同时持续地关注患者身体情况可促进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与康复训练的配合度,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独立性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居家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通过微信交流群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及时处理患者的突发情况,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术后康复,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期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持续向患者推送术后护理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患者对术后护理的认知,使患者了解功能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且患者通过交流群可互相沟通、互相鼓励,并可根据医护人员上传的视频及时规范训练动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组内在不同时间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提高了患者骨密度,但术后不同时期观察组假体周围骨密度均略高于对照组。由于术后假体周围破骨细胞的作用,导致患者假体周围骨质丢失、骨密度降低,从而易发生松动;而观察组术后的假体周围骨密度略高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假体松动可能性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为:观察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督促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居家护理及功能恢复训练,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检查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周围骨密度略高于对照组。骨密度反应了骨质的坚硬程度,骨密度高的部位不易松动,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假体松动可能性较对照组低[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居家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通过微信交流群,患者可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突发事件并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长期卧床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观察组通过健康教育及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因此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2]。

综上所述,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居家护理,可降低假体松动率,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头骨密度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