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节译本的叙事建构策略探讨

2021-12-28安小利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督教译本章节

安小利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 033000)

对于通过结构主义的有关方式来进行文学作品研究的叙事性作品,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在法国以及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下萌芽而出的。当该学科建立后,促使对于文学的研究从表象的文本外部逐渐向文本内部结构规律有序的进行转换和改变。在叙事的视角下进行重复的翻译是译者利用建构策略在社会现实中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西游记》的节译本的有关叙事建构策略,对译本叙事与社会现实叙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生动探讨和研究。

一、《西游记》的简单概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化瑰宝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有着世界级神魔鬼怪小说创世之作的美誉。该小说其主要的故事线围绕玄奘、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等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该小说,主要以劳动人民为创作背景,在长期受到封建社会压迫的境况下对于暴政、暴权的顽强斗争,歌颂了他们的伟大精神。

二、翻译事项中有关叙事的几种建构策略

据了解,有关贝克提出的翻译叙事中的“建构”的相关概念,最早起源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是在一套机制的体系上进行个人意识形态以及运动目标的关系建立,并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翻译学者将翻译策略中有关“建构”定义为一种具有积极意识形态的文学策略。借助该策略,人们可以对现实的具体事项进行有针对性、有意识的建构。下面主要就四种翻译建构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即:时空的构建、文本素材的采用、具有标志性的建构、人物事件的重复定位。上述四个有关建构策略对于同一部译本来说,可进行单独或重复使用。其中,有关时空构建策略是在翻译的活动中,将制定的素材安置在特定的空间背景之下,使得读者在该译文的叙事方式和其他叙事方式间建立好一定的联系。该策略是译者在进行文本选材和译本语言环境理解的重要参考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为新叙事赋值以及架构叙事之间联系的过程。对于文本的研究素材来说,其主要使用的则是翻译中最为常见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将所选择的文本素材进行一定的章节删减或精简,以达到强化或者更改叙事的某一方面,从而有效的实现翻译者进行该文章翻译的叙事目的。此外,运用标志性的翻译建构策略时,则是通过某一词汇或短语对于叙事中的某一个人、地点、事件或其他关键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在扭转的叙事的解读视角下,对策略的使用在实际的翻译中为文本标题进行意义上的重构。

三、《西游记》节译本的叙事建构策略分析

《西游记》作为经典的神魔小说,包含有浓烈的宗教文化。李提摩太翻译的节译本中,将原文中有关东方文化的叙事体系忽略,从而建立起新的叙事结构。该节译本在运用时空建构策略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利用序言、副文本来引导读者,在自身思想体系上建立有关译本叙事和现实社会叙事的有关联系。第二,具体表现在文章内部的时空架构。

首先,对于序言的部分进行节选性翻译的时候,译者不断强调的是唐玄奘在去西天取经时拿取的是大乘佛教,不是小乘佛教的经文。对于该类型的强调,侧面反映出了大乘、小乘以及西方道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亲疏。小说中所推崇的大乘佛法,是具有一定的神论断, 借助神佛恩典进行世人的救赎,其主要主张在对自己进行救赎的同时救赎他人,在直达天堂和乐土的主张上与西方基督教存在共同之处。在译者的认知基础上,没有将大乘佛法提及到,因此,在这里译者通过对中国主流宗教叙事源基于社会背景结构的故事中,从而造成东方文化的宏观语境,为基督教叙事在中国的大力传播铺设了道路。其次,在整个译文中,有关叙事的时空建构也有所体现,在中国主流的宗教叙事基础上对基督教进行有证据的叙事,从而使得基督教文化叙事方法根植于社会结构的故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和意义, 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时空缓冲。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进行时空建构策略的实施是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归化、注解以及相关翻译策略来完成的。

例1: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

译文: Three Emperors came forth to rule the earth and five sovereigns fixed thesocial rela tions.

在节选的这段译文中,作者通过借助归化译法对所描述的情景进行具有西方叙事时空氛围的营造,在例文中以夹注的方式来解释上帝的创世论。这种类似的时间与空间的营造与替换为译本的叙事构建了新的时空框架。此外,当译者在借助注解、大写以及其他手法对人物名称以及经典情节进行强调,从而营造出具有西方特征的叙事时空。

例2:南无弥勒笑和尚。

译文: THIS IS NO OTHER THAY MILEH FO.THE MOST HONNURED IN THE PARADISE OF THEWEST.

译文中,将佛教中有代表性的和尚注解成西方的救世主耶稣,从而激起读者对于西方宗教中有关上帝的叙事联想。这种将文中的任务或故事情节经过译者处理后的翻译技巧,对于文章前景化的凸显,具有一定的效果。显而易见,当对文章内部和外界进行时空构建时,运用基督教的叙事方式会更直观的将作者带入到西方世界中,并在读者阅读认知体系中埋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一定的空间基础,进一步对读者在现实社会活动以及宗教信仰的相关行为上起到指引作用。

四、进行节译的素材的选择性采用策略

本文的节译素材在选择的过程中,根据贝克的相关策略性概念,即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素材的相关删减操作,是与翻译者多秉持的不同层次的叙事方式紧密相关。在进行节译本的具体翻译过程中,基督教和既有西方宗教氛围的文学的叙事方式起到了一定的结构塑造作用。对于节译的素材的选择性,本文主要就章节结构、章节删减以及文章人物形象塑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1)从译文内部结构出发

一般来说,《西游记》 节译本并没有将整个文章进行翻译,只是选取其中的经典章节或核心章节进行全文翻译,其他章节只是简单的进行复述或概括。首先,对于《西游记》整套小说来说,在进行材料挑选时,前七回以及第九十九、一百回都要进行详尽的交代。将译文的首尾进行翻译,是为读者交代了故事前后发生的背景和结局,从而增强节译本的可读性和整体性。例如,在《西游记》的第十一回为“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需续配”该章节,介绍了唐太宗的魂魄在地府游荡的时候所见所闻所感,其中有关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以及奈何桥、孟婆汤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该章节的情节在描绘的视觉效果上与西方文学但丁的《神曲》中有关地狱的情节描写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两部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对地狱的黑暗、阴森、恐怖的描写,来表达出一种惩戒作恶者下地狱的强烈感情。当译者在对该章节立意时,明确指出将基督教比喻为友善的乐土,为作恶者下地狱的惩戒思想寄托在《西游记》小说中,进一步说明了该小说是部基督教朝圣之旅的文学范本。

(2)译文的韵文功能发生改变

在《西游记》的原文中,大量采用骈文、绝句、诗律等相关文学韵文,能够将文章所描写的神魔、人物特征以及动作场面描写的更加戏剧性和生动性。对于具有描述性的韵文来说,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大多会忽略不译,而保留下来的韵文也会经过译者的大篇幅修改。

例3:“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经微万法全。慢摇麝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译文: Mysterious are the three Religions. In essence and fruitage all cpmplete. Now preaching, now praying.All unite in one essential. Repentance and sincerity. As the path of life for all.

原文在对菩提祖师进行讲道的场面进行了描述,并借助人物的话语向观众表达了“三教合”的道教思想。在节译文中,对于该思想的描写进行了选择性的删减,并将西方基督教有关术语、传道和祈祷运用在文章中。通过对原韵文的部分性删减以及表达思想的改变,译者在原有的基督教叙事方式上进行了重新设置,在于将译者叙事与基督教叙事之间建立相互依赖、影响的关系。最后,在对《西游记》进行节译时,有关的人物形象也会在原著基础上存在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出现该调整的原因也和中西方文学叙事方式差异性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小说中,唐僧的形象会给人一种懦弱、无能、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在西方的朝圣类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谁都会在整个路途中表现出勇敢、坚定、无畏的形象。因此,在西方文学叙事方式的作用下,将刻画唐僧唯唯诺诺的场景会进行一定的弱化处理或删除。这种修改、删减、调整的建构策略,成为了西方叙事结构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元素。

五、结语

由此可见,在对《西游记》节译本的叙事建构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时,发现翻译活动从来不仅仅是将语言进行简单、表象的处理和转换,而是一种叙事性的结构重组, 使得其重构后的译文在其叙事策略和社会现实活动影响上产生一定的交互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西游记》节译本在翻译叙事学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解读,从而总结出有限叙事建构策略的相关理论知识,希望能够更好的实现译本叙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基督教译本章节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基督教传播初期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