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媒介素养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

2021-12-28赖文琼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务学生党员媒介

赖文琼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当今社会,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万物皆媒”时代已经开启。高校学生成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高校学生党员在海量信息潮涌、社会思潮碰撞、网络泛娱乐化的新媒介环境下,对媒介信息的甄别、处理和判断等能力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特别近年曝光的网络舆情如洁洁良事件等,暴露出高校学生党员媒介素养能力的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会议时指出,要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在提高质量上下真功,防止形式主义,有力度有温度,切实提升新时代党员素质。这对新时期如何加强改进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媒介素养的视阈下,对福建沿海、内陆六所高校的学生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行随机匿名的问卷调研,从中审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思考制约瓶颈,探析加强学生党员再教育的路径选择。课题组对学生党员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68份,有效问卷454份,占比90.8%,调研对象的专业背景跨理工、文史和艺术等,其中正式党员197人(占43.5%),预备党员257人(占56.6%);对教师党务工作者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75份,有效问卷273份,占比91%,调研对象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80人(如党支部书记、党务秘书、组织员等专职党务人员)占65.93%,兼职党务工作者93人(如辅导员、专业教学教辅人员)占34.07%。

一、媒介素养与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关联性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发展至信息媒体时代,其内涵衍生为“人们面对新媒体各种信息时所表现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在媒体高度融合的时代,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与党员教育管理息息相关。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是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入党动机多样化、入党前后表现差异及模范先进性发挥等有重要作用。

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与再教育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表现在传递与接收的信息内容

调查发现,学生对新媒体特别是手机的依赖性非常高,有92.89%的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豆瓣等交互工具,88.64%的学生一刻也离不开手机,其中有67.28%的学生在上课的间隙都会关注手机信息。互联网催生的碎片化、纲条式的海量信息使学生通过媒介获取的信息呈现良莠不齐的快餐化特点,58.35%的受访学生党员日常会主动关注党的理论知识、党情党史、党在革命和社会实践中的成就宣传等,45.27%的学生特别关注社会热点中矛盾或不公平问题的反映,有13.61%的学生坦言偶尔会浏览非主流、娱乐化、非典型代表的社会信息。

(二)表现在对信息的甄别获取上

调查显示,在获取信息渠道上,除新闻资讯平台(占80.73%)外,有交互功能的微信朋友圈(占75.84%)、公众号(占73.23%)、微博(占70.67%)、知乎(占58.46%)、豆瓣(占55.21%)、贴吧(占43.54%)等有较高关注度,虚拟空间中特别考验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可隐匿身份的新鲜刺激的表达可能会颠覆理性话语规则,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信息的辨析能力尚乏主动理性,78.85%以上的学生坦言在第一时间会对所获取的信息自发地选择信其有。有些学生可能会走向良好媒介素养的对立面,或者对有些不公的社会现象存在理性不足、冲动有余的表现,甚至出现对党的信念和忠诚动摇问题。

(三)表现在党员再教育成效的影响

媒介信息的便捷和包罗万象冲破了受地域时空群体的单一同质限制,各种思潮同时涌现,学生容易被各种精心包装的不良思潮所影响,对不良信息抵御能力不足,失去对传统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的兴趣,对高校弘扬主旋律的德育教学实践漠视,对教师一味的正面宣传产生逆反排斥心理,甚至因个人认知偏差、未能明辨是非产生质疑心理等。受访的对象中有36.76%的学生坦言出于好奇、迷茫等各种原因驻足浏览过消极低俗非主流网页信息,有82.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并增设相关课程体系。这些都应成为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二、从媒介素养视角审视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颈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党员再教育模式的不平衡

1.党员再教育机制上不平衡。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重心放在发展上,较为注重发展前的考察培养和发展程序,忽略发展后的继续教育,未建立机制保障,学生党员的再教育问题出现不连续和断层。诸如调查中发现有30.25%的学生党员表示入党后比较少受到培养联系人的帮助了,有56.78%的学生党员认为党员在组织关系的层面外较为游离,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被党组织约谈,85.32%的学生党员认为在入党的过程中受到集中教育的阶段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党校培训上,78.69%的学生党员认为在日常的党员教育学习的组织形式上还是以支部为单位的自主学习,89.86%的学生党员认为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日常党内活动较多停留于形式,常因课业或其他文体活动的冲突而影响。

2.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不平衡。近年来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高校也积极采取措施,做出了改进和提高,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大多高校的党员再教育以党校短期集中学习培训方式为主,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还有待改进。调查中了解到,有85.46%的学生党员认为对党的理论学习多源于高校的“两课”学习,有53.29%的人认为党课教育以课堂讲授的模式较为单一,40.39%的人认为讲授的内容上较为陈旧,缺乏新意与时代气息,60.58%的人认为利用媒介载体创新党课的吸引力方面仍不足,45.27%的人认为关联或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性思考上发挥作用不够。调查还发现,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还普遍存在重专业实践轻党日实践的现象,为避开冲突兼顾专业实践与党日活动,常常会“二合一”地开展活动,却往往在内容设计上有所偏颇,或者在党员教育的活动实效上还停留于形式,存在“走过场”现象。

(二)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与媒介素养的不平衡

1.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吸纳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学生政治辅导员加入,调查了解到有90.56%的党务工作者同时还是学生思政教师身份,有85.79%的人是一线辅导员,有95.82%的受访党务工作者是兼职身份。他们中有48.52%的人是因为诸如人事调动岗位调整等接替前任从事党务工作,有58.39%的人认为自己不会长时间兼职党务工作。作为从事党务和党员教育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有着自身业务熟悉和成长的周期,队伍人员的不稳定和兼职的状态都会影响相关党建和党员教育工作的延续与深入。

2.党务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不平衡。相比起前辈,年轻的党务工作者更容易受到新兴媒介的影响,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资讯信息和社会思潮目不暇接,这就要求他们要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来甄别信息优劣,甚至还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与鉴别,有85.36%的受访教师希望能在党建党务工作培训中增加相关内容,有72.04%的人认为自己因受兼职工作或其他因素影响,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思想根源,68.29%的党务教师认为个人媒介素养能力的制约导致了授课形式的单一,期待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开发利用。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对党务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停留于起步阶段,有些高校此项工作甚至还尚未启动。

(三)党员再教育媒体平台监管力度的不平衡

受全媒体时代信息飞速传播和风涌云起的社会思潮影响,高校传统静态的信息监管机制也受到冲击。如前述青年学生关注的网络平台特别是具有社交属性的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最容易出现因某类突发事件诱发各种形态的网络舆情。对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高校应及时建立舆情监测和预判机制,并与社会公众及媒体形成同步合力,进行及时的舆论引导和管理,特别对于开放式的自媒体,疏导应大于删堵,如若只是采取删信息、封账号等简单粗暴方式,就容易出现监管力度上不平衡,甚至滞后性,使舆情往不利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也是要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党员的质疑信息话语权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特别是党员学生对舆情事件发生客观合理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及时从负面苗头导向正面积极的舆情发展。

三、从媒介素养视角构建“四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路径

(一)重视营造有时代感的党建创新媒体学习平台

政府部门、融媒体以及高校联合,如政府应构建政策上的监督及协调发展机制,媒体机构应加强媒体技术层面监管、提供绿色干净的融媒体平台,高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加强党员再教育工作的创新。在理论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传播媒介,讲解新时期党员好故事、身边党建好案例,开展讨论,众筹优秀党课、慕课等多途径凝练集结“党建智库”。从实践角度,客观上创造条件,建设全媒体的运营平台和新媒体矩阵联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有效运用,围绕学生党员的需求研发各类新媒体软件、远程教育与交互功能的学生党员再教育模块,实现手机APP或PC终端使用,以辩论、咨询、展示、沙龙等多种形式增强党建学习平台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以党建智库与学习平台的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虚拟空间的“键对键”与现实空间的“面对面”有效联动,推进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重视党务教师媒介技能培训

目前党政干部、群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学生政治辅导员是当前高校党员再教育的主要师资队伍,从人事管理体制上做好导向设计,确保党务工作队伍的稳定性。重视加强他们的媒介认识和使用技能、教学中应用媒介的能力、参与学校媒介教育发展的能力等,并以此为内容开设相关的课程培训及实践应用,如可聘请从事媒体工作有实战经验的人员作培训师,以岗前培训、骨干研修、课程轮训等多元化模式强化提升,使广大高校党务工作者掌握媒介基本知识和技能使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探索参 与式教学、体验情景式教学、课堂沙龙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掌握传授技能,应用新兴媒介平台提升教育时效和实效。

(三)重视拓展学生党员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内拥有如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校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平台,这些都成为校内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利用虚拟开放、自由平等、即时交流等特点,搭建数字化信息宣传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资料、时政新闻内容融合其中,搭建对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微”阵地,如开发卡通人物系列的“时政早知道”“名家名师讲坛”“身边的党员先锋”“党课青年说”等“微资讯”栏目,集图文、音视频的多媒体形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调动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致,契合他们的交流心理,让理论学习有温度。除了搭建理论学习平台外,重在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能力拓展的媒介素养实践项目也很重要,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如利用VR技术将红色革命旧址在网络全景化呈现,设计“村意”微信小程序助力革命基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互联网+”红色经典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这些化“强力灌输”为“春雨润物”,让学生党员在接地气的实践中袒露心声、交流互动,让党员教育有风景、有力度。

(四)重视打造高校学生党员媒介舆情队伍

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媒介舆情队伍的骨干,参与作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平台的“红色理论阵地”的日常运营,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明确组织结构及管理职能,加强培训指导,明确禁止发布的内容,做好相关信息的审批回复。组建网上评论员“红客”队伍,学生党员参与其中,既可锻炼和提升媒介素养,亦能在实践中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同时也是党性修养提升与自我管理服务的再教育成效体现,他们作为媒介舆情队伍也能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党员和学生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传播红色正能量、党员好声音。

猜你喜欢

党务学生党员媒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学生党员在文化惠民主题活动中的专业优势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