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建筑业发展与改革的初探
2021-12-28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胡秋越屈永平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胡秋越 屈永平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建筑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也关系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民生、就业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当代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改革方向以及对建筑业未来的展望。
建筑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建筑业应该创建新型的建造方式,并且对项目管理进行创新性研究,同时也应该推动建筑业进行可持续的发展与变革。本文主要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建筑产业变革以及建筑业的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从而得到我国建筑业变革的主要思路。
1 建筑业发展状况
1.1 当代建筑业的发展状况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建筑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建筑业仍然存在着建筑能耗较高、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工程量质量和安全方面、建筑市场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且资源短缺、建筑业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1],其中我国建筑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
1.2 建筑业发展特点
(1)产业规模稳中有进。自2017年以来,建筑业继续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了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全国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大部分建筑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所提升。建筑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用依然突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3%。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7.13%[3]。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稳中有进。
(2)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当前面临着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在过度竞争状态下,局部市场呈现出竞争不足的状况。目前我国与建筑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达到峰值,建筑市场上演过度竞争,建筑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压价和低价承包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筑业企业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和转型升级,着重提高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加强中外标准的衔接,以“一带一路”政策为战略引领,注重在技术输出、对外投资和援建工程项目中推广运用。建筑业企业积极地参加国际标准认证、交流等活动,充分开展工程技术标准的合作。统筹协调建筑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我国建筑业企业在公路、铁路、高层建筑、油气长输管道、港口、机场建设等工程建设方面的特殊优势,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对外承包工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地建设。
(4)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方向与措施以来,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堡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行政法规,为建筑业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2 建筑业面临的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筑业改革发展,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方向与措施,是建筑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市场、竞争、技术、材料、企业管理和团队总体上成熟且稳定,一些大型国际工程企业,除了技术上的逐步精进,经营和管理模式几十年都没有太大变化。但这往往反映了建筑业的缺陷,在行业迅速发展阶段过去后,部分靠增长掩盖问题的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例如,从事联营挂靠的企业,项目风险接连爆发,官司缠身;从事投资的企业,比如BT/BOT项目,购买方不守信,应收账款暴增,且回收遥遥无期;走向海外的企业,由于环境不同、模式不同,项目履约困难,一个项目的陷阱就让企业溃不成军[4]。
2.1 改革建设建造模式
改革建设建造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政府和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建设组织实施的方式。在改造方式改革上,实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装配式建筑发展环境,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通过制定完善绿色施工、推广绿色建材、推进住宅全装修,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2.2 增强企业竞争力
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与工程一体化的创新优势,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发展的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由于建筑业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使得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而大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加强中外标准的衔接,提高对外承包的能力,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承包对外工程。同时也要坚持实施“引进来”战略。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有建筑企业和省外优势建筑企业。支持建设建筑产业园区,整合建筑行业各类生产要素,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
2.3 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企业应该走发展高质量工程的道路,坚持“质量兴企”的战略,提高建筑行业、建筑企业甚至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人民的住房质量,市政的道路质量以及建筑业各方面的质量做出保证,对建筑工程进行多方面的质量安全检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优化营商环境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优化市场营商环境,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完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严格招投标执法监管,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机制,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推行以保函和保证保险等方式替代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的工程担保制度,降低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减轻企业的负担;建立材料信息价格修正机制,推行施工工程结算,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工程造价的管理机制,降低企业承受的市场价格风险并提升工程结算款结算效率[5]。
2.5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目前建筑行业正面领着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的态势。建筑从业人员作为建筑项目中的建设主体,应该为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内在的驱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意见》提出支持鼓励建筑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建筑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大BIM技术应用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加快培养建筑人才,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建筑业专业人才。同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工人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3 建筑业的前景
从长远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新型建筑工业化业为我国建筑业提供了发展的方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建筑业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建筑业提供了发展基础,建筑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总而言之,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建筑业将仍然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大作用。
3.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广阔市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的优化发展。不断促进城市群的发展成熟,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市化地建设进程,持续推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3.2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市场空间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建设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同时也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开放合作的积极影响,陆海内外形成联动模式、建设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沿线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正面领着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未来几年,“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公路、机场和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将优先发展,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大有可为。
3.3 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持续动力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动力,一方面依靠BIM等技术进行建筑业的科技创新,一边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对建筑业进行转型升级,不再过度依赖传统建筑业的发展模式,转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运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利用装配式技术减少建筑垃圾,从而持续推动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4 结语
广阔的中国建设市场推动了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建筑业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业需要注入新的生命的源泉。建筑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继续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组合,提高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在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国国家政府机构已基本改革完成,各行业都在探究改革之法,尤其是建筑业更要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