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贡献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年度报告分析

2021-12-28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翟林香

内江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盘锦市盘锦学院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翟林香 谷 月 杜 倩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以提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为使命,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乡村振兴、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提升了服务发展水平,增强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和贡献度。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大幅度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1]。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服务贡献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重要组部分。本文对盘锦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质量报告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做法、典型案例和服务成效。

1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1 对接区域产业集群,优化专业布局

职业教育应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对接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系统,推动职业院校特色发展。按照“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统一的原则,构建专业群、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服务产业发展[2]。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和盘锦市的产业布局,构建常态化的专业随产业发展调整机制。面对盘锦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紧贴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专业布局,集中力量办好石油化工、能源装备智能制造2个高水平特色专业群,打造护理、大数据与会计、学前教育、现代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骨干特色专业,增设化工安全生产类等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使学院专业与区域产业良性互动、同步发展,成为支撑、助推、引领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为盘锦市及辽宁省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维修、医疗卫生、财经商贸、现代物流、学前教育、旅游等行业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

1.2 开展双元培育改革,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开展双元培育改革是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改革试点地区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机遇。双元培育改革致力于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及先进理念,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工商大会(AHK)开展双元培育项目,在石油化工类、机电类、老年护理专业进行试点,深入探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改革。经过39个月的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构建了“矩阵协同、动态轮转、行动导向、精臻定制”的双元制本土化模式,实践了“三站互动、动态轮转”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基于行动导向的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成果,产生了“精臻定制”的良好育人成效。

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石油化工技术、油气智能开采技术专业获批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学徒人才订单培养。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完善了校企深度融合的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开发设计了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和教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施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双导师联合培养,学生、学徒、准员工三种身份衔接;构建了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和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社会、家长、学生四维评价机制,有效提升了校企协同育人质量[5]。

1.3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质量

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毕业生主要在辽宁宝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盘锦市人民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为盘锦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辽宁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2020年,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学院医疗护理分院8名毕业生主动请愿加入辽宁省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奔赴湖北支持疫情救治工作。学院优秀毕业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南丁格尔精神,诠释了盘锦职院“德艺周厚、知行合一”的校训,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2 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应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促进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完善专利管理办法,提升专利质量并促进专利转化应用,激励高端成果产出;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科研育人氛围。构建集科研管理、信息服务、成果转化、交流合作于一体的科研运行平台,提升科研管理服务质量。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机制,搭建政行校企协同创新创新平台,获批辽宁省中小微企业服务示范平台、盘锦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选盘锦市科技双创孵化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盘锦科技孵化器的签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加强与地方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以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石油化工2个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为依托,打造了能源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石油化工技术、信息网络技术3个科技创新团队,瞄准行业企业普遍关注与领先的关键技术,与企业开展横向科技合作,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6]。2020年,学院获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经费项目4项;荣获盘锦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7项。获批国家专利4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团队研发的《可分离式井下抽油管道自动传输设备》,经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院校应积极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优质师资和实训基地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积极拓展社会培训领域,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化工生产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电气实训中心、大数据与会计实训中心、油气采集输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中心(基地),成立了AHK中德(辽宁盘锦)培训中心、“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获批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培训单位”和“建设执业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建成标准化的户外教育培训基地。面向盘锦市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医疗卫生、旅游、建筑、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现代物流等行业领域,开展AHA急救员、月嫂、育婴师、营养师、建筑施工员和技能工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石油化工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户外教育等社会培训项目。2020年,学院与辽宁臻德化工集团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社会培训、技能竞赛、合作机制等领域的合作,全面开展化工类社会服务,为臻德化工集团的新员工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专业培训。

4 服务乡村振兴

职业院校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助力新农村建设,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力量。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开展政策导向研究、培训体系建设、科研课题建设、成效推广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学院与盘山县坝墙子镇结成帮扶对子,选拔2名同志担任坝墙子镇驻镇第一书记、坝墙子镇坝根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围绕“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四项制度、办好惠民实事”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院教育、文化和科技资源优势,以贴近坝墙子镇产业结构和从业需求的专业为依托,成立计算机、化学、水产养殖等专项培训组,对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进行计算机维修技术、微课和PPT制作技术、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安全培训等定向培训,对当地渔民开展水质监测、河蟹养殖技术等养殖技术培训。

5 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是高职院校走向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7]。学院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功能,传承发展地域文化,创建非遗项目展厅,拓展师生阅读空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非遗文化展厅分为五个展区:教职工非遗技能展区、鸟类标本展区、地域文献实物精品室、丹顶鹤展区、地域文献非遗资源库。图书馆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幼儿园、进乡村、进社区,开展多种原生态、仿生态的民俗活动及民间工艺动手学等互动形式,构建了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空间,提升民众非遗意识和情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展示了城市文化魅力,彰显了学院的校园文化特色。

6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应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发展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盘锦市盘锦学院
盘锦红海滩
初等教育学院
书香不怕巷子深
Theshiningblackpearl
劳动力量 美丽盘锦
盘锦市多年水资源状况分析
学院掠影
盘锦人工岛建设条件分析
盘锦地下流体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辽宁盘锦大米升级推出“玉粳香”生态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