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高校的智慧人才培养

2021-12-28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董海阳赵翠莲

内江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创新能力智慧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董海阳 赵翠莲

在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人才成为首要稀缺资源。高校作为人才的发源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各式新型人才的重责,必将助力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本文讨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需求,提出了依托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崛起,智慧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化城市的发展战略[1]。本文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和人才需求情况,重点讨论了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同时分析了依托高校的高端人才培养。

2 高校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基本使命,是各大高校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国际竞争优势等战略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2],高校学生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导致人才的供求方面出现偏差,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确、不能充分认识课程意义等问题;部分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更无法体现其人才的价值。

(2)由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缺乏资金等问题,高校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大量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而实验课程匮乏,使学生动手能力存在欠缺。

(3)教材更新不及时,学生在校所学基础知识落后于相关技术在社会的应用。即使学生学成毕业,工作之后也必须再次进行专业培训,无法第一时间胜任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下列高校建设建议,以便于高校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人才,构建智慧化城市。

(1)在学生入学初期,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奋斗方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尤其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实践能力是衡量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的向实验和实践的方向倾斜。针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困难等问题,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助其完善实验室建设;另外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借助企业的资金优势,广泛地和企业建立实践对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的同时为企业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这对企业和高校来说是双赢。

(3)针对教材知识的缺陷,高校应当不定期更新教材版本以适应实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也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技术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及时传授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使学生获得处理实际问题的第一手经验,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4)为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政府可适当在高校增设物联网、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以培养更加对口的专业人才。

3 高端人才培养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件大工程,其终极目标是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加和谐便利的生活,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应用人才提供技术支持,还需要基础科研人员不断推进理论的深入、资深技术工程师带动技术的革新,这是一个闭合的循环,任何一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学生一般可提供技术应用服务,但这类人才创新能力有限,要实现智慧城市的长久发展,推进理论、技术革新这类高精尖的工作,还需要对其进行更为专业的培训。因此,可以从普通应用型技术人才中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或企业可出台政策,鼓励这些优秀技术人才到国内乃至国际的龙头行业学习参观,或去高校进修补充理论知识,或邀请行业专家到企业进行讲座培训,这都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这些优秀人才来说,可根据所学不断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和更新,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此外,还可通过当下盛行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人才,对于沧州地区而言,要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这个大的发展平台,出台资金、住房或其他方面的福利政策,吸引京津冀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高层次人才。

而对于高校的基础理论研究人员来说,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这主要是因为在基础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高额的科研资金,但同时其见效慢,前端科技成果不能马上转化为技术成果。但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技术的不断创新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持,没有理论支持技术创新就难以找到方向。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重视,为其科研的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推动技术的创新。

4 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项目,而人才是智慧建设的第一要素,因此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要主动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注重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动力作用,以理论突破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创新能力智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