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实现策略分析
2021-12-28潍坊职业学院图书馆孙栋阁王瑞红
◇潍坊职业学院图书馆 孙栋阁 王瑞红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能校园”等智能服务概念不断的涌现。高校图书馆在经历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或称为复合图书馆等发展阶段后,“智慧图书馆”也被提上了日程。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是随着时代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立、发展和应用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以及智慧图书馆构建服务平台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逐渐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转而发展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网络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向智慧型和智能型图书馆转变[1]。图书馆在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主要以纸质文献服务为主的最初阶段;之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顺应时代的需要,发展到以数字技术进行存储和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数字图书馆也经历了纸质文献和数字技术共存的“复合图书馆”,而智能型或是智慧型图书馆则是图书馆更高的发展阶段[2]。
1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内涵
所谓的智慧图书馆就是将智能化服务手段应用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智慧图书馆的提出、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技术依托。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为智慧图书馆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特别是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智慧图书馆综合运用超大容量的存储技术和高速传输的信息技术,通过各个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在充分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智慧化的图书馆还应该具有根据现有知识库对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根据读者个人的信息提出适当的学习方案和不同的借阅组合。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则需要紧贴高校广大师生的需求,提供更符合高校需求的智能化服务。
2 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主要是为了对物体进行更全方位的了解。物联网技术是在需特别关注物体的重要部位植入传感器,通过接收物体内的传感器信号感知物体的状态,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和管理的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就是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图书和物联网的融合,对包括图书的识别、统计、借阅、登记以及分类,图书馆内的温度、湿度,环境条件、图书馆的座位分配等在内的图书馆活动需求做出智能化的响应和决策,从而使图书馆成为真正的智慧图书馆。
2.2 RFID技术
RFID技术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线射频技术,是双向非接触性通信,和传统的接触性通信技术条形码和磁条等相比具有通信快速、不易磨损、体积小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只要电子标签或射频卡成功读写之后,其工作效率将大大提升,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非常低,大大降低了维护和维修的费用。这项技术由于其发展前景好、使用方便、效率高等特点,被业界认为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技术。RFID技术由于其适用性、高效性、独一性和简易性等特性,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也在逐步的引进RFID技术[3]。RFID技术的引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传统图书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不足。RFID技术可以实现多本书借还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能够实现的各种应用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精确化的定制,第二个就是预测[4]。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和用户需要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建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用户信息服务资源库,从而帮助我们可以更好地为高校的读者和用户提供专业精准化的自动定制服务、进行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信息推送,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更快地实现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
3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实现路径
3.1 转变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
图书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从传统被动提供服务发展到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目标。高校图书馆与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相结合,深挖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智慧图书馆能实现广阔的互联和共享,以人为本,进行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现服务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3.2 构建智慧服务服务平台
随着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提出,以及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智慧服务平台是基于图书管的数字化资源信息构建的为广大读者提高服务的平台。目前一般认为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就是信息收集,这是智慧服务的基础,其次是协同感知,就是将读者的不同需求和平台能提供的服务进行整理,最后是广泛使用。在建设一个智慧图书馆的时候,一定是要充分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数据需要。智慧服务平台在进行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互联网的知识结构和模式,对已收集的数据信息和资源根据数据的不同分类进行相应地处理,比如说将不同地域、不同方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汇编和整理,一本书涉及两个专业的,可以将其进行关联,使其为不同专业所共用。知识网格是一种高级的虚拟化社区,用户本身、网格内的知识资源、以及平台提高不同个性化的服务共同构成了这个知识网格。每个数据网格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和周边网格相互关联的必不可少的存在,既可以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服务的一部分。这样的知识网格可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信息检索功能,也可以方便的和其他网格交换数据,互通有无,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3.3 依托先进的智能技术服务
随着上述物联网、RFID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这就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将新技术应用于智能图书馆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搜集信息,将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的转变,实现最大程度上资源的重复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互联,这样就可以让一个高校图书馆称为整个网络图书馆的一部分,但是图书馆的使用者却可以享用整个网络图书馆的所有资源。高校图书馆依托先进的智能技术,借助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对资源的检索、分析、存储、专递和共享。借助大数据分析,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的分析读者的需求和个性化服务要求,为读者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知识库的作用。有效提高高校广大师生的知识素养。
3.4 提高高校智能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的智能服务平台除了要依托高科技技术和产品外,同时也离不开专业人员对智能化服务平台的维护和专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馆员虽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比较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是图书馆相关专业出身,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利用程度。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定期举行培训和学习,设置相应的学习课程与讲座,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为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提供支撑。精确高效的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提高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的能力。
4 结语
智慧图书馆拥有传统图书馆不具有的优势,其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可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服务,大大提高了知识共享的效率。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信息资源系统,提出更适合读者的服务,才能更好的服务高校的广大在校师生和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