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技术要点研究及思考
2021-12-28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仉 博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边华丹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疗废物产生量激增背景下,提高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的途径措施。方法:梳理研究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法规政策文件,特别是疫情后的重要文件,结合监督管理实践,应急收运处置、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的案例分析。结果: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能力紧张,应急处置工作缺乏管理经验。结论:区分疫情医疗废物和常规医疗废物,前者应该全程分开管理。应科学制定处置方案,加强相关方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疗废物产量激增,有地方医院甚至出现了堆积。医疗废物处置是疫情防控的第二道防线,是抗“疫”狙击战的关键一环[1]。特殊时期,医疗废物管理呈现很多新特点、新困难和新要求,疫情医疗废物及其他医疗废物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强化管理,科学制定应急处置技术路线。梳理和总结分析医疗废物管理环节,辨析技术要求,对帮助监管部门完善管理体系以及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规范操作具有价值。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为常规医疗废物以及新冠疫情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的相关活动过程之中所产生的有着直接或者是间接感染性、毒性或者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新冠疫情医疗废物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发热门诊以及病区(房)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
医疗废物管理涉及:产生及定义,分类收集、包装、内部运送、暂时贮存、转移运输、处置及EHS管理等环节。
1.2 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主要梳理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法规、政策、文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生态环境部、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重要文件。管理实践,结合监督管理执法发现的不规范问题,突出需要重点解决的管理环节。案例分析,主要分析上海、武汉等地应急收运处置、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的案例。
2 结果
2.1 医疗废物法规标准体系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主要依据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该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两部上位法制定,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2]。主要专门法规标准规范包括:《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2.2 全过程管理各环节关键要求
分类收集环节的关键要求是要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置于符合标准的包装袋/容器内,放入之后全过程均不得取出;损伤类医疗废物应使用“利器盒”;传染病人或疑患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管理,使用双层包装并及时密封;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各种高危险的医疗废物,必须要当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是进行化学消毒处理,接着再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收集处理;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应当系中文标签。
内部运送环节的关键要求是转运前检查分类、包装、标签等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登记和交接记录,转运应避开人流物流、避开诊疗高峰时段。暂时贮存环节的关键要求是不得露天堆放,贮存仓库应有严密的封闭等措施;应尽量做到日产日清,最长不超过48小时。
2.3 疫情医疗废物特殊管理要求
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管理,除执行日常管理要求外,还应满足特殊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第六章 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SARS”病毒污染的废弃物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特殊管理要求主要包括区分疫情医疗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集中处置能力不足的应科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4 违反管理规定将负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主要在《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进行了规定,包括:①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限期改正;②处以不同数额的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④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暂扣或者吊销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⑤追究刑事责任。
3 讨论
3.1 疫情时期医疗废物处置难点
(1)产生量激增带来收运处置挑战。医疗废物产量激增主要会造成收运、处置不及时,甚至超出能力范围造成积压,进而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特别是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原本就缺乏地区。
(2)疫情医疗废物比平时更危险。新冠疫情防控、诊疗的各环节、多部位、各情形,产生的医疗废物到底属于其他医疗废物、属于生活垃圾,还是属于加强版的疫情医疗废物,容易造成管理混乱,风险很大。
(3)临时性设施更需要提高标准。抗击疫情过程收治病患对象更有针对性、医疗废物危险性更强,管理组织和人员新接手,故临时性设施不应因临时使用、仓促建设而降低标准,反而更需要提高建设和管理标准。
(4)应急组织工作缺乏知识经验。应急的组织的相关人员甚至政府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以往未接受过医疗废物专业培训,未经历过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3.2 科学制定处置技术方案
(1)疫情医疗废物应采用高温焚烧。疫情医疗废物(包括临时性医院产生的)具有高度感染性,高温焚烧方式处置与微波消毒、高温蒸汽消毒处置技术相比具有优势:杀毒效果好、吞吐量大、减量效果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要优先收集和处置疫情医疗废物。
(2)处置能力不足时开展应急处置。较为成熟的应急处置方式有: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水泥回转窑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应采用炉排式焚烧炉,不宜采用流化床式焚烧炉;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焚烧每小时比例控制在5%以内。
开展区域协作和管理豁免。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应优先使用本行政区内的设施。对于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地区,可以与其他地市一起协同构建应急处置跨区协同机制[3]。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疫情时期的医疗废物管理要区分疫情医疗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应优先处置疫情医疗废物,其他医疗废物可转移至应急处置设施处置。
4.2 建议
(1)强化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医疗机构必须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并要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强化处置单位管理责任。开展应急运输、处置医疗废物的,如消防部门应急运送医疗废物,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水泥回转窑应急处置医疗废物,由于新接手的组织和人员知识经验不足,容易导致危害甚至安全事故,应加强培训,优先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组织、指导、管理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