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练习课插上“探究”的翅膀
——对一节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的赏析与反思

2021-12-28文|高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笔算两位数算式

文|高 飞

练习课,顾名思义就是以练习为主的数学课。一般以巩固、强化、延伸和拓展为目标,在一个单元、一个知识点和技能学习后而专门设立的一种训练课型。毋庸置疑,对于一节普通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而言,教学重点是巩固和熟练笔算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所以,通常这种课的教学程序不外乎是“巩固法则—辨析错误—解决问题(应用)”,教学现场往往是教师一题一题地出,学生一题一题地练,“疲于应付”,课堂气氛单调乏味,死气沉沉。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特级教师王正义《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练习课的案例,使我眼前一亮,让我完全改变了原先对练习课,尤其是计算练习课的固执和偏见。王老师凭借“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对称”现象,匠心独运,巧妙设计,将一节笔算练习课上成了让学生轰轰烈烈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具有丰富内涵的数学探究课。由此,学生不仅获取了法则的巩固、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感悟了数学对称原理,积累了探究活动经验,充分体验了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上课伊始,王老师先从图形“对称”现象引入,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经验。接下来,王老师出其不意地指出:“图形中存在对称现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也存在对称现象”。由此,引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于是,师生合作,共同在黑板上写下了三组不同的“对称”算式:

41×28 82×14

24×84 48×42

69×32 23×96

师:只会写几个“对称”的算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能发现这些“对称”算式之间的秘密就了不起了。假如让你们来研究这几组算式,你会研究什么?

生:我会研究它们的积是多少。

生:我会研究它们相差多少。

生:它们之间的积可能相等。

【赏析:从轴对称图形引出“对称”算式,已经吊足了学生“好奇”的胃口。教师却说这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能发现“‘对称’算式之间的秘密就了不起了”,从而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探究这几组算式的“秘密”上。为此,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交流,自主生成了研究主题。“主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指导了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更可贵的是,教师精妙的“穿针引线”,既使学生望见了“树木”——知道了“算式”中的对称现象,又眺望到了“森林”——“对称”算式之间“有秘密”。】

师:要想知道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呢?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它们的积是多少?

(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估算出结果)

师: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呢?先往大估,再往小估。

师:往小估结果就怎样了?

生:比如,第一组41×28 和82×14,往小估是40×20=800 和80×10=800,它们的积相等。其他两组也是这样的。

师:能不能光靠估算判断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快在草稿纸上笔算出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两个对称算式的积相等。

【赏析:三组算式从估算到笔算,单从练习量来说,已经不小,但是学生却乐此不疲。其中奥秘何在?那就是在探究目标的指引下,从估算到笔算,这是探究发现的必由之路,更是达成“心中愿望”的内在需要,所以每位学生都有努力实现的目标!进一步,这里的估算和笔算练习,已经完全超出了纯粹的计算技能训练,而是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手段。当然,在学生全身心投入估算、笔算和思考过程中,完全可以巩固笔算的法则,提高估算的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自然随之拔节生长。】

师:同学们对这个结论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再举个例子:36×42 和24×63。

(学生笔算后成立。此时,学生纷纷表示赞成)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主人买了一只公鸡,他第一天给公鸡喂了一把米;以后每天如此,一直到了第99 天。第100 天公鸡心想今天主人还是喂一把米,结果怎样呢?

(学生纷纷表示还是一把米)

师:主人家来了客人把它杀了。

师: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公鸡99 天得出的结论都是错误的,那么我们举了四个例子就能证明结论是对的吗?

(学生开始试着举例,发现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并分类整理)

【赏析:原以为得出四组“对称”算式的结论,教学至此可以结尾。但是教师却以故事喻疑,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引发了学生质疑的念头,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于是,通过再次举例和演算,不但促使学生笔算技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对称”算式中反例,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的平衡。由此,在新的任务驱动下,全体学生又一次“兴致盎然”地踏上了新的探究征程。】

师:为什么老师写的算式都是相等的,而你们写的却有不相等的呢?难道里面还藏有什么秘密吗?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写的算式)

生:老师写的十位上相乘的积和个位上相乘的积相等。

师:如何完善原有的结论,怎样修改?

生: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十位数相乘的积等于个位数相乘的积的“对称”算式的积相等。

师:对于这个结论你们相信吗?

(学生有的怀疑,有的相信)

师:既然有怀疑,我们该做什么?应举什么样的例子验证?

(学生再举例演算,验证自己的观点)

……

【赏析:在新一轮的探究征程中,学生通过对“相等”与“不相等”对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交流等活动,终于识破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算式中“积相等”蕴藏的秘密。但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进一步推波助澜:“对于这个结论你们相信吗?”“既然有怀疑,我们该做什么?应举什么样的例子验证?”于是,通过再次验证,学生确认了新结论的正确性,修正了原先的结论。教学至此,得出“结论”的正确与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达成和提高了“巩固笔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的练习目标,更是体验了探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丰富了探究活动经验,促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而这些才是实现“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真正的诉求。】

【反思】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品鉴,不由引发了我对练习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巧设问题情境

“情境”“探究”“合作”“互动”成为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为此,对于新授课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教师备课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创设新颖别致、内涵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练习课,教师往往是“直截了当”,宣布练习主题和内容,缺乏预设教学情境的“深思熟虑”。当然,对于练习课来说,教师倘若能结合练习内容,积极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同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案例中,教师巧借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现象”及其蕴含的运算规律,循序渐进地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诱发认知冲突,进而引领学生兴趣盎然地全程参与猜测、计算验证、归纳和概括等活动,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兴趣,而且在多次乐此不疲的演算过程中,巩固和提高了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技能。

二、突出“四基”目标

一般而言,教师对新授课都能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适度挖掘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数学思考、活动经验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对练习课来说,仍然多抱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着力点放在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提升训练上,往往忽视了练习课与新授课一样应该承担的“育人”功能。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心怀“四基”,深研教材,巧借数学知识和技能中蕴藏的性质或规律,精妙设计,适当展开,就能在引导学生逐层进阶地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既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一举两得”岂不乐哉。如上文所言,教师凭借两位数乘两位数中蕴含的“对称”现象及其规律,引导学生不断经历“猜测”“验证”“调整”和“归纳”等探究活动过程,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积累了探究活动经验,体验了成功发现的快乐。

三、彰显探究过程

众所周知,无论是概念、计算、性质或规律等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教学,还是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公式等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教师都能自觉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但是练习课,教师往往“就事论事”地以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充其量再增加一些综合性、拓展性训练。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成为当下练习课的主旋律。是不是练习课就毋须“有过程”?答案是当然否定的。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规律遍布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其中,关键是教师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能像本案例那样,教师善于选材,合理安排,巧妙引领,精心点拨,学生同样能经历运算“对称现象”及其规律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再比如,在学习“倍数和因数”之后,教师通过以6 为例引出“完美数”的现象,鼓励学生寻找完美数(即除本身以外的所有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自然数)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完美数的规律,揭示完美数的概念的过程。如此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及算法的掌握,并且学生有兴趣,乐于参与,从而实现“过程”和“结果”和谐共生、齐头并进。总之,一旦练习课拥有了“探究”的脊梁,插上了“发现”的翅膀,“过程”照样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笔算两位数算式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怎么写算式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