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本土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凯里学院为例

2021-12-28韩学阵

林区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均值满意度

刘 洋,李 军,韩学阵

(凯里学院 旅游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应依托多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工艺美术、节庆会展、戏剧、影视、动漫等文化品牌,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1]。产业发展靠人才,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支撑。

本土课程是基于本土文化背景,围绕本土文化认同培养、本土知识理论体系构建、本土实践技能水平掌握等,针对本土人才培养而设立的一系列课程。本土课程的学习,是帮助学生提升本土文化认同感、构建本土知识理论体系、掌握本土实践技能的重要渠道,是本土人才培养的直接方式与手段。学生的本土课程学习效果及其满意度,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问卷设计

目前,本土课程共开设七门,即黔东南民族文化、景点导游、旅游地理、民族歌舞、饮食文化、民族旅游商品、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管理。本问卷选取2016、2017、2018和2019四个年级中上过本土课程的班级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设计。问卷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统计、满意度调查和开放性问题三部分构成。其中,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满意度调查主要涉及本土课程选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整体满意度,并采用五点计分方式,很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满意3分,满意4分,很满意5分,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开放性问题主要针对课程存在的其他问题及建议两部分。

(二)调查数据分析

1.整体满意度结果分析

根据构建的满意度指标体系及调查结果,本文主要计算了学生对本土课程在选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四个维度上的满意程度及整体满意度。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本土课程的整体满意度均值为3.325,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在具体教学维度上,选用教材满意度均值为3.376,排名第四,满意度最低;授课内容满意度均值为3.411,排名第二;授课方式满意度均值为3.421,排名第一,满意度最高;考核方式满意度均值为3.381,排名第三。

2.个体特征变量下的满意度分析

(1)女生课程满意度高于男生。根据调查发现,在本土课程选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及整体满意度方面,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其满意度均值均介于3—4之间且小于3.50,表明学生对本土课程的满意度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且偏向一般。此外,通过男、女生满意度均值的比较可以发现,女生在各维度上满意度均值高于男生。

(2)低年级课程满意度高于高年级。调查数据显示,各年级对本土课程各维度满意度均值介于3—4之间,表明各年级对本土课程的满意度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总体偏向一般且年级越低,各维度满意度越高。具体而言,在选用教材、授课内容、考核方式及整体满意度上,2016—2019级满意度逐级增加,2016级满意度最低,2019级满意度最高;在授课方式上,2016—2019级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38、3.30、3.50、3.69,2017级满意度最低,2019级满意度最高。

(3)旅游类专业课程满意度高于酒店专业。据数据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学生课程满意度总体明显高于酒店管理专业。具体而言,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选用教材和整体满意度上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40、3.45、3.20和3.33、3.40、3.23,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学生满意度最高,旅游管理专业次之,酒店管理专业满意度最低;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上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47、3.15、3.30和3.46、3.25、3.37,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满意度最高,酒店管理专业次之,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满意度最低;在考核方式上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45、3.20、3.17,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满意度最高,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次之,酒店管理专业满意度最低。

三、统计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使用教材

在对使用教材不满意的原因统计中,教材内容体系不全面占比26.9%,教材内容陈旧占比23.86%,教材缺乏案例、知识拓展少占比56.35%,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求占比62.44%,教材价格高占比23.86%。由此可见,学生对使用教材不满意最主要的两大原因是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求以及教材缺乏案例、知识拓展少。其次是教材内容体系不全面、教材内容陈旧以及教材价格高。

(二)授课内容

在对授课内容不满意的原因统计中,授课内容陈旧、缺乏先进性占比27.41%,授课内容偏理论、轻实践占比65.99%,授课内容有交叉、重叠占比49.24%,授课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吻合占比28.43%。由此可见,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授课内容偏理论、轻实践和授课内容有交叉、重叠,其次是授课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吻合以及授课内容陈旧、缺乏先进性。

(三)授课方式

对授课方式满意度的调查统计显示:很不满意的为0人,占比0%;不满意的为8人,占比4.06%;一般的为114人,占比57.87%; 比较满意的为59人,占比29.95%;很满意的为16人,占比8.12%。由此可见,学生对授课方式总体满意度偏向一般及以上。根据访谈发现,对授课方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本土课程授课方式是以教材为主的常规教学,缺乏互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四)考核方式

据调查,目前学生对本土课程的考核方式很不满意的为0人,占比0%;不满意的为8人,占比4.06%;一般的为119人,占比60.40%;比较满意的为57人,占比28.93%;很满意的为13人,占比6.6%。总体来看,学生对考核方式满意度介于一般及比较满意之间,但偏向一般。主要原因是目前本土课程的考核方式以试卷考核、撰写课程论文为主,属纯理论性考核,但学生更偏向于进行实操考核或是二者的结合。

(五)整体满意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本土课程整体学习效果很不满意的有1人,占比0.51;不满意的有8人,占比4.06%;一般的有123人,占比62.44%;比较满意的有56人,占比28.43%;很满意的有9人,占比4.57%。总体而言,整体满意度偏向一般。影响整体学习效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课程没有教材或教材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教学内容交叉,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方式常规化,以教师为主;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及本土知识体系构建及技能提升不明显。

四、对策

(一)注重教材选择的实用性

教材是本土文化知识体系及其应用的理论缩影和升华,是本土文化知识及技能传播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对本土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第一,教材范围尽可能选择国家规划教材,保证教材整体质量;第二,教材内容尽可能选择既有基本理论认知又有行业实践案例的,保证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在日后就业岗位中的实用性、指导性;第三,教材出版时间尽可能选择在近五年内出版的教材,以保证教材内容的时效性。总之,在本土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从本土人才最终的就业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去选择兼具本土理论知识体系与行业案例的实用型指导教材。

(二)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建构与优化

本土课程以黔东南地区文化为核心,课程授课内容的改进需要做好如下:首先,根据本土课程门类设置,对本土文化知识体系整体进行二次梳理与分类,各归本位,各扬所长,尽量避免在教学内容上的简单重复与交叉。其次,在各课程内部,从毕业后岗位需求、行业需求出发,对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水平进行梳理与重构。再次,根据梳理好的知识技能框架体系安排相应教学内容,规划理论与实践内容比重,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知识教授与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提高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应用性。最后,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针对性地增加行业动态、学科动态交流板块,以保证引用案例、教学观点等的时效性、创新性。

(三)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做到: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最终评判者,根据对授课班级学生教学方式偏好的调查,了解学生想法,为教学方式的最终选择提供学生视角的理论支撑与依据;第二,结合本土课程性质,如理论课或实践课、必修课或选修课,选择适合该课程的、与课程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授课方式;第三,了解新型授课方式,了解最新教学手段,在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以教学效果作为检测标准或依据,灵活叠加新型教学方式进行不断试验、探索与改革,保证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1]。

(四)加强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综合化

考核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分数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起着无形的导向作用。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做好如下:第一,以就业需求、行业需求为导向,判定该课程性质及其对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第二,根据课程性质及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考核方式,如理论课程选择试卷考试、论文写作等侧重理论考核的考核方式;技能类课程选择实景模拟、汇报演出等侧重技能评定的考核方式;综合类课程选择“试卷考试+调研汇报”“试卷考试+实操考核”“课程论文+实操考核”等多元综合考核方式[2]。第三,根据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意见,对考核方式进行定期检测、修正与优化。

(五)多措并举提高课程整体满意度

课程整体满意度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首先,课程内部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对课程使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变革与优化。其次,通过日常反馈、定期反馈、随机抽样调查、普查等方式建立多元沟通渠道,加强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时刻关注教学动态,构建课堂教学效果监测、反馈机制,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此外,加强校企合作。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聘请企业人才开展讲座或授课,加强双边人才合作;以专业就业为导向,确定相应教学实践基地,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构建理论、实践互动检测、反馈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互动中实现对理论知识体系、实践技能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升,提高课程整体满意度。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均值满意度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