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洗礼 育家国情怀
——以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19 题为例
2021-12-28广东
广东 黄 凌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新一轮高考改革更加强调育人功能,因此,高考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始终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高考对基础教育反拨作用的现实体现,也是对中学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的具体要求。鉴于此,本文以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为“广东卷”)第19 题为例,通过对材料选取、价值立意、关键能力与情境设计的分析,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跨越历史的时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了便于阅读,下面将原题呈现。
(2021·广东卷·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 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一、试题分析
1.价值立意与现实要求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的一些探索。众所周知,课程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标准来体现和实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师角度来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制定的最高要求。从学生角度来讲,似乎关联度不大,但学生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理解本题。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体现的是主流意识形态。1932 年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置,体现了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呼应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2.情境创设与素养体现
从试题情境创设来看,本题依托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调用已有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运用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方法与观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低。本题的落脚点是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即通过回忆历史上的优秀文化、先辈奋斗的足迹,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爱国热情。
3.题型设计与作答分析
本题为观点评析题,题目要求学生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材料中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看法,并得出结论性意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时,可以整体评析:如,该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适应了救亡图存的主题;也可以对每一点展开评析,如,课程标准的目标一是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也可以评析其局限性,如,该目标缺乏对民众运用的学习等,但必须观点正确。
示例1:目标一
观点: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分析: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我们的祖先修筑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20 世纪30 年代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阶层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愈发重要。
结论: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培养其家国情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举措。
示例2:目标二
观点:了解中国文化演进历程,尤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培养高尚的志趣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品质。
分析: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推动了东南亚的开发。20 世纪30 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又可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
因此,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二,既树立了青年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锤炼了学生的意志,提升了其品德修养。
示例3:目标三
观点:了解各国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常识,关注国际形势,唤醒学生对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分析: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西方文化,不同派别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其中,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托古改制与宣传进化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些论调在新文化五四运动后逐渐归于理性,青年学生既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20 世纪30 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又可以培养其对本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
因此,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
二、教学启示
以上分析了2021 年广东卷第19 题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中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跨越历史的时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理解历史时空中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里,历史人物总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从一个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的变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通过制作历史人物年表,梳理历史人物独特的人生经历,并将其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在特定时空下的历史活动,从而体现历史人物彰显的“家国情怀”。如2018 年全国卷Ⅱ第47 题,该题通过描述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了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再如2020 年全国卷Ⅱ第47 题,通过梳理近代科学家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分析其身上体现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家国情怀是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时,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关注历史时空中的“人”,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正如夏辉辉所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时局,回到历史的场景中去,产生与历史人物一样针对时局解决问题的冲动,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才能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感悟历史时空中的“事”
历史时空是历史的基本要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历史时空与历史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正确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如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的教学设计,有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了“览宜昌之全貌”“探屈原祠之魅”“寻宜昌抗战之影”“悟历史之价值”“叹宜昌之巨变”五个教学情境,用“览”架构历史时空、用“探”还原历史真相、用“寻”觅求历史踪影、用“悟”体味历史真谛、用“叹”升华历史情感,从而串起本课教学的主线,升华了历史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通过历史时空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才能在特定的“时空观”下感悟历史全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历史图片、历史视频,博物馆参观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悟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评判历史时空中的“解释”
历史存在的方式是历史时空,是历史解释的起点,历史解释离不开“时空观念”。所以对“家国情怀”的培养需将历史时空与历史解释相结合,活化历史场景。如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中文化史模块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中专门成册,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愿望。文化史的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非常大,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大,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也大。那么如何恰当的处理呢?李惠军认为:“文化史教学,的确是一种厚重的思想之学。它不是靠技巧,甚至也不只是靠简单的常识,而是要靠丰富的底蕴、理性的境界、高尚的情怀和辩证的智慧去完成的事情。”由此可见,知识是一种力量,思想更是一种力量。思想史内容的传递更是感悟生命真谛的教育,在时空坐标中对其历史解释亦能体会文化的光芒和生命的真谛。
2021年广东卷第19题视野开阔,情怀浓烈——融“家国情怀”于高考试题,跨越时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一道经典题。笔者以为,此题通过“跨越时空的爱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时空中的“人”,感悟历史时空中的“事”,评判历史时空中的“解释”,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家国情怀”?是故步自封、自我陶醉,还是勇于创新、开放包容,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19 题给出了答案,正如《课程标准》所述,“家国情怀”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包括“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今天的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融汇中西、入古出新、走向世界是传统文化永葆青春的唯一选择和必经之路。同时,教师也需要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