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史实性质和实质 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2021-12-28湖北李茂勤
湖北 李茂勤
判断揭示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是认识、理解和评价历史事物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历史认知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如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Ⅰ第47 题设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2020 年高考全国卷Ⅰ第46 题设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设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2021 年6 月浙江高考历史第29 题设问(1):结合所学,指出英荷战争的性质。
面对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很多学生或束手无策,或判断失误。因为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认为:只有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要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一定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肯定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师出有名的战争应该是正义的战争、包装精美的外交礼包应当是比较公平的外交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重要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加以分类整理,厘清认识,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是由不同因素决定的。
一、革命运动的性质主要由其革命任务决定
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由于它们的斗争任务不同,其性质也有所不同。在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革命任务仅仅是反对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只能称之为农民革命战争。而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既反对封建统治,也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肩负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的性质与旧式的、传统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中外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辛亥革命等。之所以称这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些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并且这些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或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历史上也有很多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由于革命任务不同,其革命性质也不尽相同。如俄国二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们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和封建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这两次革命的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巴黎公社,其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称之为无产阶级革命。而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三大改造的革命任务,是要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基础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另外,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有大量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如北美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土耳其凯末尔改革、中国五四运动等。它们都担负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因此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革命运动的性质主要由其革命任务决定,不取决于领导阶级。在一轮复习中,遇到需要对中外近代史上的一些革命运动进行评价定性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在近代史上凡是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的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只有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农民阶级或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如上文所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改革变法的性质和实质主要由其重大影响决定
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富国强兵,壮大了齐国奴隶主阶级的实力。古代雅典的梭伦改革,除旧布新,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此类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改革,性质皆为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其经济改革的实质是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调整。
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了地主阶级政权,发展了封建经济,使秦国和北魏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和晚清的洋务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封建政府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减缓了封建统治危机。因此,以上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其经济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两次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虽然是在封建皇帝主持下的改革,但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人民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戊戌变法实质上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现代史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对工业进行了计划指导,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措施,甚至被反对者歪曲为社会主义运动。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减缓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故其性质也是资产阶级改革。以上这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建立或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经济改革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而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等,这些改革无论成败,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各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它们都属于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由上文可知:改革变法的性质和实质主要由其重大影响决定。当复习到中外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变法,需要对它们进行定性评价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改革变法的性质和实质并非取决于改革变法的目的和主持者,由地主阶级主持、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不一定就是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如上文所述的俄国1861 年改革,虽然它是在地主阶级的主持下进行,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从这场改革的影响看,它客观上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这一改革从实质上来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思想法律文献与思想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实质主要由其核心内容决定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进步思想,其基本内容仍然是主张维护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统治,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实质上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当时相对进步的儒家思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其基本主张还是维护私有制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实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古代罗马法全面广泛,其基本内容是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属于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 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法律文献的基本内容都规定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我国1954 年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4—16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反对封建神学。17—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旧文学。它们的基本内容都是反对封建思想、文化,倡导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所以,它们的实质和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由上文可知:思想法律文献与思想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实质主要由其基本内容决定。当复习到中外历史上的一些思想法律文献与思想文化运动,需要对它们进行评价和认识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认识思想法律文献与运动不应被它的某些新内容和表面内容所迷惑,而要抓住其基本和核心内容,揭示其本质属性。如上文所述的黄宗羲进步思想和孙中山新民生主义,虽然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提出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因其基本内容仍然主张维护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统治,没有明确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故其仍属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同理,孙中山的新民生主义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等“扶助农工”的政策。但它并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内容,其基本主张还是维护私有制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所以,孙中山的新民生主义实质上仍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孙中山将自己的民生主义等同为社会主义思想是没有道理的。再如文艺复兴运动,表面上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传播的是资产阶级思想,因此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内外战争与外交活动的性质和实质主要由其根本目的决定
战争讲究师出有名,战争的发动者和参与者都会将自己比作正义的化身,宣战的理由往往义正辞严。学生要善于辨别真假、去伪存真。战争的性质并不取决于交战各方的说辞,而主要是由参战各方的根本目的决定的。我国春秋时期的战争,基本上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争霸战争,所以史书上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是为了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加强对北美的殖民统治,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北美人民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同理,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对英日来说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就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林肯政府进行的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之战,而南方则是分裂国家的非正义战争。民主革命时期的解放战争,以中共为领导的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战,是一场正义和进步的人民解放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而参战的,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则不同于一战,以美苏英中为主要成员的同盟国以抵抗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侵略扩张为目的,所以二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些属于非正义战争。综上,只要是以殖民扩张、争霸称雄、侵略掠夺、专制独裁和分裂国家为根本目的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而以反对殖民扩张、争霸称雄、侵略掠夺、专制独裁和分裂国家为根本目的的战争则是正义的战争。
外交场上有时会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有时也会讲究外交辞令和斗争策略。一战后,人称“百灵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著名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十四点原则”作为解决战后世界问题的纲领,其中的一些条款貌似公允,迷惑了不少人。这使得威尔逊一时名声大噪,成为和平主义者崇拜的偶像。其实,威尔逊参加和会的主要目的是想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为美国称霸世界开辟道路。所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实质上是一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纲领。在之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即《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九国公约》表面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列强签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共同支配和掠夺中国。因此,《九国公约》的实质就是一个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盟约。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其名曰“欧洲复兴计划”,实质上是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冷战”举措。
综上可知:内外战争与外交活动的性质和实质主要由其根本目的所决定。文章开篇所列高考试题,涉及的就是外交和战争问题。那么,结合所学知识和试题材料看,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实质就是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英法发生争执的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表现;威尔逊主张的委任统治的实质就是殖民统治的另一种形式。17 世纪三次英荷交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以及殖民霸权,可见,英荷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又是一场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殖民战争,对英荷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