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艺术院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探究①

2021-12-28赵桂君

关键词: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红色

赵桂君 郝 娜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强调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等艺术院校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牵引,全面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体系,对教育引领学生将红色基因融入灵魂与血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艺术院校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的意义

(一)红色校园文化是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又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独特优势,推动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充分结合,对于发挥文化德育功能,引导帮助学生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艺术院校应当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彰显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二)红色校园文化是学生文化自信重要支撑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助推器。将红色文化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充分把握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采取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何以自信,从而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因此,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拓展育人途径,丰富育人载体,建立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尤为重要。艺术院校应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红色文化经典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红色文化作品的创作与创新,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红色校园文化是激励学生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动力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学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内在要求,是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内在要求。艺术院校要牢牢把握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深挖红色育人教育底蕴,高处着眼,细处着力,能够引导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做德艺双馨的时代青年。

二、艺术院校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艺术院校积极推进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总体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但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校园文化是艺术院校发展建设的灵魂,是其自身形象的生动展示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艺术院校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对优秀红色校园文化之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养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对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挖掘不够,对红色教育形式的探索创新不够,还没有取得红色校园文化浸润心田的效果。

(二)对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的特色提炼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是艺术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其办学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具体展现。艺术院校在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过程中,对其自身特色的提炼还不够深入、具体和充分。艺术院校应当在建设和培育红色校园文化精神层面上下大气力,发挥专业优势,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为主基调,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激励型、品牌化校园文化,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和话语体系传播红色文化,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活力。

(三)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力度不够

目前,艺术院校大学生基本都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他们从出生就赶上了国家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良好形势,物质生活也非常充裕,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随意浪费、未富先奢的现象还偶有发生。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既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打造红色精品校园文化的有力举措。但综观目前艺术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实施情况,缺乏教育力度,育人效果还不理想。

三、艺术院校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强化使命担当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的动力源泉,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力量,理想信念指引着大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明辨人生的正确方向,胸怀祖国,心系人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因此,艺术院校要牢牢抓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在学生红色教育实践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真正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特别是要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这一重要契机,深入推进“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把“回望过去”和“展望未来”结合起来,把用初心砥砺信仰与用信仰守护初心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中滋生红色细胞、催生红色血液,真正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融入血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争做时代新人。

(二)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化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艺术院校应当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合力推进课程思政的全覆盖、深嵌入、纵推进,铸练“开学第一课”,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建立红色文化“沉浸机制”,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思政课教师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把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编写教材、开展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等多种手段与方式,深化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认知、思考、感悟,从文化基因传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承荣光。专业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的同频共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抓住红色传统教育这个基础,固化制度成果

红色传统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促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因此,艺术院校要牢牢抓住红色传统教育这个基础,将红色文化融入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要突出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结合课程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红色传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同时,坚持将“红色课程”贯穿到教学、科研、培训活动中,突出“体验式”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热情,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抓住校风教风学风这条主线,优化教学管理

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衡量艺术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艺术院校应当牢牢抓住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这条主线,将其作为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组建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专班,将学习革命历史、践行优良革命传统融入教学、管理、科研、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促进作用。结合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和党史学习教育等,把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列为检验活动成效的专项整治任务,切实做到以过硬的工作作风铸就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大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五)抓住校园文化活动这个载体,细化教育举措

基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在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艺术院校应当牢牢抓住文化活动这个载体,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创建红色育人平台,打造特色育人品牌。要充分发掘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创建更多的“红色社团”。积极向学生推介红色音乐作品,组织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演唱、演奏红色经典作品,使学生在学习红色经典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意义、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受到教育。在大型演出和艺术实践活动中,选择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祖国歌颂党的作品,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民族复兴重任。

(六)抓住校园环境建设这个平台,美化育人环境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是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是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物质载体。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给学生的行为以良好的熏陶,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发扬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优秀红色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和感染力,是构建艺术院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艺术院校应当牢牢抓住抓住校园环境建设这个载体,将红色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规划中,使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亮点与底色。要充分发挥宣传栏、电子屏、图书馆、校史馆等的宣传教育作用和校训、校史等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的美好情操。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红色
红色是什么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红色在哪里?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