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育人功能探析
——以陇东学院为例

2021-12-28

陇东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史馆陇东校园文化

李 梦 阳

(陇东学院 图书馆,甘肃 庆阳 7450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阵地的高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清晰把握立德树人的特定内涵。立德树人,基础是先立德,根本在于树人,核心是德才统一,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1],更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格局需要图书馆和校史馆在内的学校各层面、各部门共同参与,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和校史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学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质量实现,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努力将立德树人渗透到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育人的方方面面,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给高校师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

一、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他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充分体现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巨大作用[3]。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育人领域,通过发挥其特有的文化、资源、环境、网络等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功能与高校其他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一道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任[4],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一)文化育人,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

图书馆和校史馆是高校办学历史的缩影,凝聚着学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学校不断发展、历久弥新的巨大成就,彰显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办学特色的平台,是留存学校历史、传承校园文化、蕴含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与精神的永恒依托,是薪火传承、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是激励学校拼搏进取和发愤图强的精神源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责任,发挥着文化育人的基本功能。学校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鲜明特色、深厚底蕴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树立文化自信和高远志向,培育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厚植爱国爱校情怀,培养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

(二)资源育人,培养学生读书好学的上进精神

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馆藏资源丰富,是学校根据师生的需要专门搜集、整理、保存较为齐全和系统的文献资料中心,珍藏着大量珍贵而有价值可供师生借鉴和参考的重要资源,蕴含着高校逐步形成自己多元、独特、厚重的文化底蕴。“两馆”育人资源不仅是学校教学计划外为师生提供的大量有益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为有能力和有兴趣的师生提供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汲取课外新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融会贯通教师讲授的知识,是高校师生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课外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不断给上进心强的师生传递着大量丰富可信的最新前沿信息,是师生获取知识,人格养成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和校史馆对高校而言是宝贵的“富矿”资源。因此深入研究、广泛挖掘、充分利用好两馆育人资源,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读书好学上进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三)环境育人,激发学生奋发有为的精神追求

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环境是多元的,既包括看得见的建筑设施本身,也蕴含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构想的丰富精神内涵。师生身处清新高雅、富于浓郁时代气息、具有感染力的环境和氛围中,通过有意识的文化教育与无意识的文化熏陶,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正能量教育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性情、放松心情、拓宽审美领域、提升思想境界。用具体、生动、鲜活的图书馆情景展览、宣传片宣传、校史馆展示等多场景可亲可感、校本化的教育模式,发挥学校文化传播与传承基地的作用,增强环境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度,激发师生“知校、爱校、荣校、兴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激励学生奋发有为的精神追求,进而成为对国家有用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网络育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信息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的运行模式、服务内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技术带来了诸多智能化、立体化服务平台,高校积极整合相关资源,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功能,嵌入新媒体技术,增强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持续性,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高质量的服务。处在“拔节孕穂期”的青年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功能,不受时间、地点、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等诸多因素对读者的束缚,畅游在海量、开放、实时、交互、共享的网络世界,进行个性化有选择的智慧阅读,甚至通过网络对话和网上交流互动获取大量个人信息需求,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开展视频教学、情景教学等活动,实现图书馆与校史馆网络资源共享,使网络资源有效地转化为动态的育人资源,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隐形育人功能,达到网络育人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立德树人教育的协同效应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不断强化最新的先进教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多数高校审时度势,及时更新观念,重新调整思路,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拓宽新的发展路径,开创新的育人领域。在馆舍设计上独具匠心,雄伟壮观、别具一格,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和学术氛围,突破以往图书馆或校史馆单一育人模式的局限,探索出高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多馆一体化建设的融合模式,逐步实现集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纪念馆等实体空间为一体,融合馆藏、展厅、环境、读者服务等多种育人功能,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共创,协同育人效应逐步凸现,促进高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更好地发展,成为提升大学文化传承作用的重要力量。

(一)陇东学院多馆一体历史悠久、资料全面,具备传承校园文化育人的基本条件

陇东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39年的原庆阳师范图书室,1978年在此基础上组建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2003年更名为“陇东学院图书馆”。随着学校的整体搬迁,新图书馆现已建设成为拥有3.7万平方米馆舍,4100个阅览座位,150个电子阅览机位,170.2万册馆藏(其中纸质图书107.8万册,电子图书62.4万册),22个中外文数据库,383种期刊,15种报纸,具有移动图书馆和自助借还功能的信息化高校智慧图书馆。新建成的校史馆设于学校图书馆大楼二楼,占馆内面积800多平方米,设6个展厅,有效展板长度136米,分为“溯源、铸韵、领航、绘彩、筑梦”5个篇章。通过大量详实的文字、实物、图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了学校40多年的办学奋斗历程,是学校一处展示校情的平台和窗口,充分发挥着校史馆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育人功能。学校图书馆和校史馆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主动更新理念,开阔思维,在服务社会公众、推进馆际交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网络迅速发展、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新趋势,在与读者交流、资源展示、资源利用等方面,学校多馆一体以用心做好展馆服务为宗旨,以精准对接师生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为基础,以优化师生服务体验的创新管理服务为抓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学校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的有机结合。

(二)陇东学院多馆一体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彰显陇东地域文化的精神风貌

新图书馆坐落于学校中心地段,是学校的地标性建筑,全框架全透视结构设计,共十一层,其中地上十层,地下一层,大开间、全开放、分借总还、一门式管理模式。校史馆、档案馆、南梁精神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信息中心等设于其内,在布局设计上分公共区域和非公共区域,各区域标识清晰可辨、一目了然,在平面布局与交通组织中各得其所,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档案馆、校史馆、南梁精神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等重要组成单元是分别相对独立的自主开放和出入空间。新馆建设充分体现陇东地理位置、庆阳地域文化和学校自身精神风貌,学校多馆一体具有科学特性和人文气质,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对科学精神的崇敬以及对时代张扬个性的和谐统一,信息化、自动化配置紧跟时代前沿,全景式展示了陇东学院的文化品位和学习教育功能,是学校重要的学术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面对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多馆一体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服务竞争水平,为把学校尽快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在甘肃乃至西部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提供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知识信息和服务支撑。

(三)陇东学院多馆一体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打造馆内各方面的育人协同效应

伴随着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陇东学院多馆一体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履行信息服务与育人教育职能。图书馆优化图书馆藏、涵养图书文化,古籍特藏室、地方文献室、师生作品展室、艺术展室、密集书库、培训室、研讨室、视听室、书吧、休闲阅读空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实行一卡通自助借还和阅读服务,图书自助借还系统、3D馆藏图书检索系统、电子检索机、电子读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LED展示屏、自助式电子阅览、自助座位预约、自助打印复印、24小时微型图书馆、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等电子信息化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移动图书馆、e博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移动阅读平台与学习交流终端全部上线运行,信息化高度集成。校史馆在校庆等大型学校活动和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新入职教师教育中,通过校史馆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让师生领略到学校的历史积淀和辉煌成就,形成主人翁意识,自发自觉地热爱学校、维护学校,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自豪感,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核心凝聚力。学校档案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档案室2019年底搬迁至图书馆一楼为契机,以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为重点,不断增强档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南梁精神研究中心立足于我校在陇东老区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的基础,整合校内相关力量,团结校外广大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陕甘边革命历史和南梁精神,为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的红色基因、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功能、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服务。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满足了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校园有线网络已覆盖全部教学、办公和职工公寓区及学生公寓,提供了网络接入、域名解析、认证计费、服务器托管等基本网络服务,并为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子图书资料查询等应用系统提供了网络支持及运行环境。学校“多馆一体”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打造馆内各方面的育人协同效应,集文献借阅、信息咨询、培训教育、学术研讨、展览展示、社会服务为一体,搭建了安全、高效、节能、便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配备了较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了馆藏文献智能服务体系,规划了多种学习与研讨空间,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将现有文化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并提档升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成果,既能有效提升学校文化服务功能,满足广大师生校园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是助力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师生、服务社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5]。”高校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发展,必须崇德、尚技,与时俱进,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陇东学院图书馆和校史馆在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文化创造和知识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价值引领、隐性教育”的导向优势,借助知识传递、情境创设、生活化活动等,潜移默化地把有关文化、道德、审美、价值观的知识或经验渗透到具体师生中,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6]。

(一)优化校风学风

校风学风建设既是高校全局性的大事,又是许多具体工作的积累,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需要一个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合力与推动,图书馆和校史馆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文化阵地,要从图书馆、校史馆各自专业职能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情操,丰富人文精神。陇东学院积极推进“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建设、校史馆升级、图书馆改造等,系统梳理学校多年来办学历史资料,研究凝练办学精神,集中展现多年来学校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利用校史讲解、校史视频播放等开展新生知校爱校教育,促进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繁荣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集教育思想、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课外活动和环境建设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群体性文化,这种文化是历届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和遵循。陇东学院图书馆和校史馆发挥其基本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展示学校文明成果,成为宣传学校的文化名片,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学校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史馆、南梁精神研究中心资料馆等,将革命先辈事迹的图片、实物、音像视频、研究资料等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党的光辉业绩和全校师生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规范日常行为,提高是非观念和审美情趣,锻造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培育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及规范体系和体现这种价值及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代表了一个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前行的力量,是引导大学走向未来的内在动力[7]。培育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能给师生以信心、鼓舞和力量的文化气质的大学精神,实现传承文化和提高育人质量的效果,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和校史馆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通过潜移默化进行精神和文化传承,使陇院师生真正从内心去领悟大学精神,内化到他们的思想、意志及品质之中。精神力量富有渗透性,这种渗透实质上是思想方法、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启迪、感化和陶冶;大学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陇东学院体现着全体陇院人的陇院精神。

(四)建设优美环境

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通过建筑布局、建筑风格、物质设施、绿化美化等直观的校园文化构成要素表现出来。作为大学文化重要衍生、传播、创新场所的图书馆和校史馆,是大学校园中独特的文化空间,是彰显场所精神的文化地域,肩负着向师生展示学校发展成就、提供文献服务和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的教育职能。陇东学院图书馆和校史馆的景观建设,不仅仅营造了温馨舒适、庄重高雅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诱导师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满足师生学习需求的高层次发展,而且也与校园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与校园主体景观建筑相得益彰,形成学校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五)滋养师生心灵

高校图书馆和校史馆是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师生静气、滋润师生心灵、开启师生心智的文化摇篮。任何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文化理念的孕育、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学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学风校风在精神层面的集中体现,是师生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和提炼。承载着优秀文化的陇东学院图书馆和校史馆内化滋养着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时,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着师生的精神世界,满足着师生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提高了师生的精神颜值,真正实现滋润心灵、涵养情智、凝聚力量的文化育人功能。

(六)涵育师生品行

校园文化对师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使师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进而升华为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师生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师生员工积极发挥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学校拼搏的奋进精神。陇东学院在广泛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出学校精神文化内核,推进文化导向引领平台、文化载体支撑平台、文化氛围营造平台和文化影响传播平台建设,系统构建和形成包括图书馆和校史馆在内的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挖掘学校在不同时期,师生砥砺奋进、校园昂扬发展的时代精神,从光辉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在不断发展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激发师生情感共鸣,涵育师生品行,提升人格境界,促进自我人格的健康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共进。

(七)引领社会风尚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它文化相比较,它的教育性和辐射性更强。高校不仅传授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师生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师生去实现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在精神层面上引领社会。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开展,势必会不断孕育出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且校园文化的成果会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辐射,潜在地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8]。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陇东学院图书馆和校史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新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在立足本校、讲好校史,利用丰富资源服务好本校师生,做好立德树人、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之外,不仅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使命,还更加自觉地站在文化创新的前沿,促使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者,真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校史馆陇东校园文化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新时代高校校史馆发挥的文化宣传作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陇东皮影:刻在牛皮上的脉脉乡情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文化考察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