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群众在精准扶贫中的政治心理与扶志对策分析
2021-12-28张光闪
张 光 闪
(内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一、革命老区群众在精准扶贫中的政治心理特点与问题表现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党和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普遍比较贫穷落后,所以,对于革命老区,国家有更多的倾斜政策。革命老区群众作为普通群众在享受国家利好政策的同时,他们也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人,在精准扶贫具体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作为政治人的革命老区群众,有着怎样的政治心理特点与问题呢?
(一)革命老区群众的政治心理与其利益倾向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政治方面内容,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各种政治现象的自发的、直观的心理感受和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等,它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而革命老区群众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更是与他们的政治心理关系甚密;也就是说,老区群众政治心理的利益倾向与他们身处其中的利益关系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革命老区群众所处的社会利益关系,规定着他们感觉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的角度,规定着他们认知社会政治现象的动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由于“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政治心理”,[1]显然,革命老区群众的政治心理主要的是由其利益和利益关系来主导和支配的。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策的执行者要做到“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有非常多的细节方面的事情要去做,包括审核材料,核实扶贫对象等。此时,一些老区群众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趁此机会攀亲戚,找关系,不管自己是否贫困,都会争取把自己确定为贫困对象而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在老区群众之间,他们的关系也会变得非常微妙,甚至为了获得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而不顾一切。他们的这些行为都表明扶贫政策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同时,这些利益也规定着他们感觉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的角度,从而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政治动机。显然,革命老区群众的政治心理与其利益倾向密切相关,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革命老区群众政治心理更直观地反映着政治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政治心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现象而已,由此看来,人们的政治心理就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不同的群体对同一种政治现象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政治情绪也会表现不同。特别是政治认知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是根据以往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对政治现象的评价和判断。
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往往在经济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老区群众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状态,而党和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恰好填补了他们这样的心理需求。正是因为这样,老区群众往往在追求政策给予的利益的时候,只看到了表面的政治现象而忽略了对政治规律和政治联系的深层次的反映。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老区群众往往只看到了精准扶贫中体现出来的政治权威、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现象,感觉只要与工作人员拉关系,送礼物就可以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以为扶贫工作人员可以随意安排确定扶贫对象,而没有看到扶贫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场攻坚战[2],是党中央站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实施的一项战略;也没有理解到这项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之,革命老区群众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中,他们的政治心理往往只反映着直观的政治现象,虽然这些政治现象包括了政治权威、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现象等,但最终还是未能反映这项战略背后深层次的政治规律。
(三)革命老区群众政治心理的潜在积淀性
就其存在和表现形式来看,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与其他社会心理一样,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范围内,政治心理没有明确的外在形式,而是潜在地积淀于社会成员的内心,以零散的、感性的形式隐秘地存在于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是一种深层次、较为隐蔽、难以把握的潜性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通常没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也没有统一的整体形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常难以用逻辑思维方式把握政治心理,而需要通过科学的专业的心理测量,才能了解和把握。同时,政治心理又是一种心理积淀,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经验积淀,也是特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淀,这些心理积淀,沉积在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形成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心理定势。由于这种心理定势,政治心理呈现出社会成员深层和整体心理倾向的相对稳定性。政治心理定势的这种稳定性和政治心理日常内容的易变性,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革命老区群众长期生活在老区,由于老区偏远落后,信息、交通都较闭塞,他们的政治心理的存在形式更是零散的和感性的,更难以把握。但尽管这样,他们的政治心理也不是短时间或偶然形成的,老区的特定社会和老区群众的政治生活是他们政治心理形成的背景,使得他们的政治心理有一定的积淀性。从更高的层面来说这也是一种政治文化的积淀,而且,这种积淀往往会在他们心理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比如,总以为要找关系才能获得扶贫政策的好处,这种心理定势就是在长期封建残余,老区信息闭塞的情况下形成的。
二、革命老区群众在精准扶贫中的政治心理的形成原因
革命老区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政治心理的形成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而主观原因多少也与客观原因相关,所以,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客观原因。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可见,革命老区群众在精准扶贫中的政治心理的形成与老区的客观环境,与精准扶贫政策所产生的时代是密切相关的。
(一)革命老区的物质环境是老区群众政治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
革命老区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革命老区群众所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构成了革命老区的物质环境,这些环境都会影响老区群众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在这其中,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是指老区所具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老区群众所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指其得以生存所具有的衣、食、住等物质手段和条件。不管是从社会总体心理的发展角度还是从社会个体心理的发展角度,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决定了人的社会需求水平,老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老区群众心理反应对象的变化。
由于改革开放和时代的进步,老区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当老区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水平发生变化时,他们的政治动机也会随着物质利益的变化而变化;而由于老区发展的不充分又会导致老区群众没有足够的物质财富而表现出依赖性、消极、畏惧等心理特征。
老区群众的政治行为方式与老区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也有密切关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内容和水平的发展,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便随之改变[4]。在这种情况下,老区群众在以往的政治行为模式中所具有的一些风俗、习惯,如个人倾向或团体精神、好战倾向或和平相处,消极被动或积极主动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所有这些变化,会转化为他们的心理积淀,从而形成新的政治心理倾向。
(二)革命老区的社会关系环境对老区群众政治心理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老区群众在他们的生产中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在他们的生活中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他们通过这些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把他们的需求转变为各种具有社会性的利益,这些利益要求又会使老区群众形成共同的政治心理。如老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利益就是民族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因。老区群众的政治心理存在差异和矛盾,甚至有相互对立的情况,这都与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不同有关。
在革命老区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中,群众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对于他们的政治心理尤其具有决定意义,这种以生产资料所有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心理,而且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从而又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政治心理。正是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使老区群众政治心理表现为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下的政治心理,表现为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下老区富裕群体和贫困群体的不同群体的政治心理,也正是老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规定着老区群众政治心理的价值取向。老区群众政治心理中的态度、价值、情感、动机等等的社会取向,都是与老区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密不可分的。
(三)革命老区的思想文化环境对老区群众政治心理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革命老区群众不仅处于特定的物质条件、社会利益关系中,而且处于特定的思想文化氛围中。无疑,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受到这种思想文化氛围的影响,也可以说革命老区群众所处的思想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心理,这些背景不仅包括老区存在的宗教、艺术、科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还包括当地的各种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这种背景由前人的理性思维成果交织而成,成为自觉不自觉地支配他们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的因素。
革命老区的思想文化熏陶,会造就老区群众的政治人格,也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态度。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革命老区的思想文化环境对老区群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和态度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地宣扬某种价值观念;培养社会成员观察、体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提供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等。总之,革命老区的思想文化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老区群众的政治心理。
(四)革命老区的政策是老区群众政治心理形成的政治根源
革命老区及老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巨大的力量。今天,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区面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老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还有一些特别贫困的老区,他们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而且受到自然和历史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老区开发建设和贫困老区脱贫发展问题。
总地来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老区形成了一些战略思路,并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加强规划和引导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等的具体政策。
而党和国家政策是人们日常政治生活中直接感受的对象,因此也是政治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一方面,这些利好政策让老区群众尤其是老区精准扶贫对象获得了好处,真正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另一方面,一些群众只看到了表象,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认为反正有党和政府扶持,自己可以偷懒捡便宜,国家会照顾自己。显然,相同的国家政策也会使不同的革命老区群众产生不同的政治心理。
三、培育正确的政治心理、树立向上的脱贫志向
(一)站在国家的高度认识精准扶贫
在我们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之前,我们实行的是粗放扶贫。那时,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存在许多盲点,扶贫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习近平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后来,提出扶贫要注重六个精准。今天,党和国家已经把扶贫开发作为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而且是最艰巨的任务[5]。而精准扶贫就是重中之重,是党中央对扶贫开发的正确指引,是扶贫工作的亮点,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革命老区群众应该看到,实行精准扶贫的战略,不是单一地为了某一个别的人或群体,也不仅仅是为了革命老区的发展,而是把革命老区的脱贫放在为“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层面;放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层面。所以,老区群众应该抓住党和国家的利好政策,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要有依靠自身、敢于脱贫的勇气而不是坐等政策。
所以,革命老区群众首先要从思想觉悟上提升自我认识,不要只局限于争取个人利益而错误地理解国家政策,也不要只顾革命老区群众的群体利益而错误的理解国家的精准扶贫举措。其次,老区群众应该在行动上要有所作为,除了要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还要做到积极配合国家的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主动上进,敢于创新,发愤图强,最终不仅是自己富裕了,老区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国家也富强了,这才能证明我们精准扶贫战略有着更高的意义。
(二)站在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精准扶贫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社会发展是为了人民,社会发展也必须要依靠人民,同时,社会发展的成果也要由人民来共享。
革命老区群众必须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下,我们实施了精准扶贫的战略,这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制定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提出,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路上,不能丢下任何一个贫困群众[6],这也正是符合了“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的唯物史观。在革命老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是为了让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革命老区群众不能只从眼前,从个人的角度去认识精准扶贫,而应该把老区看成整个国家的组成部分。老区是否发展得好,老区人民是否过得幸福,这将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到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革命老区群众还应该认识到不仅要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还应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要依靠人民。老区群众是老区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老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老区群众要积极主动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在我们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老区向更高的文明形态发展。
(三)从自身价值的角度认识精准扶贫
马克思主义认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就是人的价值所在。当然,人的价值其实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分,但人的更高境界是实现社会价值,而我们往往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创造财富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和社会而实现了社会价值。
从“人的价值就是满足自身需要”的层面来分析,自我价值还包含了自信的意思。因此,老区群众首先要建立起自信,才能带给自己正面的价值,甚至对自己的心理起到积极作用。当老区群众自我价值感上升,就越发奋发图强,不断自我完善,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才会有自爱、自尊,才会有正确的信念、价值和规条意识,才会有勇气去从事各项事务、去竞争,从而为自己获得机会。
从“人的价值就是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层面来分析,自我价值就是对社会做出贡献。正如歌德说过的那样:若要世界尊重自己,就要为世界创造价值。而对爱因斯坦而言:人只有贡献于社会,生命才有意义。概言之,人的社会价值的本质就是贡献社会。由此看来,老区群众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更多地应该考虑自己为老区发展能够做什么而不是想要得到什么;更多地应该考虑怎么配合精准扶贫工作者的工作而不是钻空子谋私利甚至制造事端;更多地应该考虑怎么来提升自我、改变现状而不是固步自封在那里“等靠要”。
总之,革命老区群众既要看到精准扶贫战略是党和国家为了扶贫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人到户,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地帮扶到每一个贫困者个体改变自己、摆脱贫困、发展老区、走向富裕;也要看到精准扶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贫困治理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走向富强和复兴革命老区群众一定要充分认识精准扶贫战略背后的政治规律,不要被政治表象所迷惑;要认识到脱贫是目标,脱贫也是责任,革命老区有责任,每一位革命老区群众也有责任。总之越是面对困难,越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