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1-12-28臧发霞

理论探讨 2021年2期
关键词:能源绿色经济

◎师 帅,臧发霞,池 佳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30

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多年里,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85°C,冰川消融加速,海平面升高0.19米[1]。IPCC特别报告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升温能被控制在1.5°C以内,与升温2°C相比,粮食净减产幅度更小,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渔业﹑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风险更弱[2]。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温室效应影响、提高低碳转型能力既是各国应承担的责任,也是各国政府借此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为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规定。在21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具体解释了低碳经济概念。为培养人们的低碳消费意识,美国在很多产品上都贴了“碳标签”,标注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3]。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为破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长停滞困境,欧盟多次强调要实施“绿色经济复苏”计划,这将给碳市场提供极大支撑[4]。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5]。在2014年中美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即特定地域单元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的价值,这标志着该核算标准首次被纳入我国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中。综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已见成效,在全球碳减排中勇于承担责任,各种低碳经济政策已渐成体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阶段,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应紧抓机遇,直面挑战,展望未来,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一)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2018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表明我国已经提前兑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根据“全球碳计划”等国际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放缓。2011年中国碳排放量为93.88亿吨二氧化碳,比2010年增长10.4%;2012年碳排放量比2011年增长2.16%;2015年和2016年与上年同比则呈现负增长态势;2018年中国碳排放量为100.6亿吨二氧化碳,较2017年增长2.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一度达到70%—80%[6]。虽然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增强提供了强劲助力,但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由于煤炭资源高耗能、高污染特性,仍是我国减排降耗的重点领域。

(二)碳减排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碳减排技术主要包括源头减排技术、过程减排技术和结果减排技术等三大类。源头减排技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包括风电技术和光伏技术等。2019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达到4,057亿千瓦和2,243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和26.3%。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成本未来会低于煤炭发电成本,清洁能源产生的绿电可以与煤电竞争,届时工业能效会大幅提升。

清洁煤技术是过程减排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燃烧、烟气净化等十四项技术[7]。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高度重视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系统,排放标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8]。

结果减排技术通过固定二氧化碳达到减排目的,是我国碳减排最常使用的一项技术。植树造林是固定二氧化碳的主要措施之一,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体内。虽然植树造林周期长,但效益可观。碳转化技术也是结果减排措施之一,其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二氧化碳重新转化成无污染的碳水化合物,但效率较低,目前暂未大范围推广。

(三)低碳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我国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核算制度;在“十三五”规划中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新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则更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9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1,005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0,468万千瓦。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制定并实施“中国光明工程”计划,利用光伏发电技术解决了偏远地区居民的用电难题。在植树造林碳减排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去10—15年里,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万—44万公顷。西南地区的陆地生物圈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碳汇区域,约占中国陆地碳汇的31.5%;东北地区的生物圈则具有季节性,约占4.5%。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企业不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而且承担节能减排责任,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如作为国内大型企业的京东物流承诺在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等多个领域采取相应举措,与2019年相比,其2030年碳排放总量将减少50%。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绿色“一带一路”蓬勃建设

1.绿色“一带一路”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指引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环保领域与沿线各国不断加强全方位合作。2016年6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强调,我们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9]。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确立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生态标准[10]。2019年4月25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正式成立和启动,以推动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开展生态环保产业与技术合作,提高区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能力。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相关政策支持,为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到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国一直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

2.绿色“一带一路”为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2016年9月,科技部等4部委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强调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增进技术创新交流,打造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共同体,明确了技术合作的思路和重点领域[11]。绿色“一带一路”有助于加大沿线发展层次各异的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衔接,加大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也为我国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低碳行业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从2013年开始,我国陆续将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作为试点开展碳交易,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正式应用到我国碳减排工作中,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实行为我国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企业可通过权衡技术创新和购买碳排放配额的投资,考量低碳技术投资是否可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可以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并促进碳减排技术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减排意识,带动企业技术创新乃至制度变革,提升我国低碳发展能力。

2.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

目前,国内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滞后,既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正在加紧进行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入有效竞争机制,以更好地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不是减缓能源行业发展,而是通过市场化碳定价的方式加快能源行业改革。一方面加大非化石能源技术开发,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通过碳定价倒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提高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12]。为充分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未来促进碳减排方面作用,我国基础性能源行业要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

(三)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发展

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十多年过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要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新时期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保护生态环境,紧抓国家的政策红利,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造成全球经济低迷,对经济的影响甚至超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2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其对经济的影响比预想的更严重,导致全球经济复苏更缓慢,202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调至-4.4%。

从全球范围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减少,但随着经济复苏,未来“后疫情时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出现反弹。国际能源署预测,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将比2019年减少8%左右[13]。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低迷,会大大提升未来高碳、高污染经济活动卷土重来的风险[14]。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各国首要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将暂时搁置低碳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长率由负转正。与此同时,同时期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出现了反弹,2020年5月全国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并在6月继续攀升。这表明,高耗能和高碳排放行业的率先复苏必然导致高碳排放,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协调经济复苏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二)“高碳”经济仍然占主导

我国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气、缺油,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消费煤炭最多的国家,同时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量也较大。根据海关总署2021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进口原油5.4亿吨,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地位。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1.02亿吨,同比增加5.3%,进口量也再创新高。虽然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较丰富,但清洁能源使用研发需投入大量资金,引进技术价格也十分昂贵,导致清洁能源推广困难,先进技术的缺失使我国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源消耗高于发达国家。

(三)低碳经济制度有待完善

完善的制度体系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相关制度主要涉及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税收及补贴等方面。目前,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并不完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要不断调整相应的法律体系以适应其发展。财政政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虽然我国财政政策不断向低碳经济倾斜,但仍以刺激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尚未开征碳排放税,亟须借鉴已开征碳排放税国家经验,确定税费标准、赋税品种等。此外,碳排放税制度还应与碳减排补贴制度相匹配,以达到稳定产出与碳减排并重的目标。

四、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抓政策红利

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背景下,要紧抓机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十四五”规划强调了绿色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指出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随着“十四五”规划出台,各级各类规划的落地也将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表明国家要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低碳省市试点,强化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环保领域与清洁能源领域的相关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把握机会,以国家政策为依托,统筹规划,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主动承担节能减排责任。国内企业还要依托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积极投资各国绿色低碳领域。此外,要把新冠肺炎疫情给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转化成机遇,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出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刺激方案,引导绿色低碳行业发展,培育壮大低碳产业,真正走上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完善经济制度,营造低碳经济发展氛围

我国低碳经济制度还处于不断探索中,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应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方面要加快低碳经济立法工作,以法律形式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体系等制度进行细化;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预算,增加预算专项资金,加强对绿色环保产业、新型能源产业资金投入。税收是调节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政策,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了碳税、开采税等税种,还出台了相关的低碳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已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但应税污染物未涵盖主要温室气体。可以考虑改革环境保护税,制定碳排放税融入环境保护税的方案或者单独制定碳排放税制度。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仅要加快推进低碳税收体系建立步伐,还要不断优化低碳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碳排放税制度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规制其碳减排行为的作用。

(三)推动多元化投资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促进低碳技术发展

绿色金融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绿色金融资金的需求,应充分发挥社会化资本作用,即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吸收企业、公众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投资中。政府通过财政支持进入绿色金融领域中,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保障绿色金融与市场良好衔接,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投资回报和监管机制,为企业和个人进行绿色金融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自觉承担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加大对低碳领域投资,积极融入绿色金融体系中。公众可以积极参与民间绿色金融投资,响应绿色消费。要加快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以企业与公众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绿色金融体系,提升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

(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所提供的巨大能源,当前我国经济高度依赖高碳能源。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要想走绿色低碳经济之路,必须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高污染,高能耗”模式。煤炭是我国化石能源的主体,因此优化能源结构的重点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注重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比如加大对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考虑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推动能源系统朝着清洁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我国能源效率提升空间较大,要持续化解和防范煤炭、石化能源产能过剩,逐步形成多能源供能新局面。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发展,不断通过高效益、低能耗产品的开发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产品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猜你喜欢

能源绿色经济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
再造绿色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