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下体井”
2021-12-28陈绍钦赵麟斌
陈绍钦 赵麟斌
我们的出生地
旧时的福州南门
时间荏苒,一晃过了六十余载。我俩分别出生于福州市鼓楼区南门兜“下体井”49号和68号。“下体井”这条街巷今已不复存在,但它却曾经走在福州市旧貌变新颜的最前列。这条街巷东临白塔,西接乌塔,偎依在老城墙边。巷靠城墙内,城墙外南边有排民房,民房前有条大街,就是最早的古田路。街的东向原是福州市长途汽车站,西向连接南门兜纪念碑的十字路口。1969年,福州市长途汽车站因为地盘狭小搬到五一中路,此处就改为农贸市场。为筹建福建电视台,从1974年开始先动迁农贸市场,从东往西包括“下体井”逐步拆迁,拆迁到49号停滞了很久,绍钦家恰好处在49号内。1984年又开始动迁。在很短时间内,北起下体井,南到古田路,东起新权路,西到八一七路,全部动迁完毕。下体井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下底井”与“夏体井”
从福州历史演化及筑城墙演变来看,下体井建巷历史应在清朝。下体井巷整个南面挨着城墙而建,明朝城墙还起着抵御倭寇的作用,因而,在明朝或之前挨着城墙边建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据乡亲们回忆:光绪年间,巷中曾立有三元沟碑记,亦可佐证此巷应是在清朝时兴建。
“下体井”巷名应该叫“下体井”,还是“夏体井”?根据《福州地名》记载,下体井西连八一七北路的南端,东接新权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巷。
下体,并非普通话词汇所指人体的下身。它是福州方言“下底”的谐音。所谓“下底”指的是相对于高处的底下之处。这里是古城墙的墙下地带,下底便指高墙的底下,旧凿一口城下的井,人们称为“下底井”。后来,城墙周边成为民居密集的弄巷,地名仍沿用“下体井”。
巷名“下体井”,若是不识福州方言的人,就会惊诧起来,觉得似乎太过粗俗。其实“下体”来自“下底”,弄清缘由便会明白。如今,巷已不见,但地下井源尚存,依旧构成了福州丰富的地下水源,静静地流淌在不为人知的内河深处……
从《福州地名》来看,巷名早在形成初期就称为“下底井”,因谐音讹称“下体井”。根据乡亲回忆:20世纪50年代门牌号即写“下体井”,但为什么以后又称作“夏体井”呢?这又是一个谜。也许因为“下体井”的称谓显得粗俗,后期遂被改成“夏体井”。下体井门牌编号共有69个。奇怪的是,巷子的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井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可喝可用。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全靠它生活,方便得很。盛夏酷暑,68号户内众多孩子,曾经一人拿一个脸盆将水盛满,屏住呼吸将头埋在水中,比赛肺活量与耐力。然后提一大桶水浇身子去暑气。不少人家将西瓜沉入井中冰镇享用,又甜又凉,美滋滋,那情景至今难忘。就此曾突发奇想:我们的巷子,是否因为家家都有口井,在夏天甚是好过,而被称为“夏体井”呢?不过在改革开放年代恢复历史地名时,又改成“下体井”。我们的户口簿上注明的仍是“下体井”。
轶 事 趣 谈
金鸿开的妈妈在下体井的巷民里,是绕不开的话题。
金妈妈家住下体井63号。她和蔼可亲,特别对家庭困难的孩子倍加关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学只上半天课,另外半天以小组形式在有条件的同学家里集中学习。金鸿开家里条件比较好,深而宽阔的房子,进入前院后有个楼梯登上二层楼,二楼左右为厢房,当中是宽阔走廊,走廊前面观礼台似的,楼下和街巷景观一目了然。后部与明朝旧城墙顶部相连。城墙顶部约3米宽,种有许多树木,其中有一棵番石榴树,每到结果时少不了我们的口福。金妈妈每每看着我们贪婪的吃相就忍不住眉开眼笑。金妈妈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她是民国时期福州最后一任市长何震的义女。
金鸿开妈妈旧照
金鸿松、金鸿开兄弟姐妹及邻里林少华旧照
何震,字醒民,福建闽侯人,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住福州花巷4号。1933年毕业于第四期广州黄埔军校,兼任过《南方日报》福州分社社长。194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前夕,何震同蔡友兰等人彻夜坐镇福州台江上杭路工商联内维护城市秩序,对当年的社会安定和政权顺利交接有过贡献。
根据乡亲余忠良回忆,他小时候,时常与金鸿开的哥哥金鸿松一起到他的外公何震家,看见大厅悬挂着戴清朝官帽的照片。据金鸿松回忆,那是他的曾祖父,是萨镇冰舰队的军医,那照片是曾祖父与舰艇上官兵的合影。据金鸿松大姑姑回忆,当年萨镇冰经常出入曾祖父家,当时大姑姑还是个小女孩,称萨镇冰为萨伯伯。
下体井的最东头越过新权路(旧叫行马路)对面有个陡坡的小巷子,通往白塔巷,67-69号门牌即坐落于此。下体井68号住着7户人家,大家和睦相处,四邻相安。这里有户吴姓人家的爷爷是位名副其实的革命先驱。
吴适(1878—1958),字任之,号兰园,出生于连江东湖乡东塘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吴适痛恨清朝腐败,光绪三十四年(1908)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以推翻封建王朝为革命宗旨,把自己组织的“广福会”改称“光复会”,成为同盟会所属的一个革命团体。
宣统三年(1911)农历三月,林觉民由日本东京返榕传达同盟会在广州起义的决定,林文写信告知吴适,并派刘元栋来联络。吴适迅速组织26位革命党人,于三月二十五日(公历4月23日)从马尾乘船转香港抵广州参加起义。三月二十九日,吴适等26人编入黄兴率领的第一路“先锋队”,下午五点半投入主攻两广督署的战斗,后转攻军械局,与李准卫队遭遇激战,因寡不敌众,起义失利。连江志士相继牺牲9人(后安葬于广州黄花岗)。吴适与黄顺基等先潜往理发店,第三天沿路沟匍匐至城外时不幸被捕。吴适身陷囹圄,被判绞刑待决。武昌起义成功后,福建督府电请广东督府把吴适护送回闽,途经厦门被统制张海珊留作襄助,后由福建督府派任省盐政监督。
吴 适
民国二年(1913),“二次革命”爆发,吴适参加讨伐袁世凯。民国五年(1916),吴适召集旧部反袁护国,袁世凯死后护法军遣散。民国六年(1917),吴适再度赴粤,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内政部佥事。后任秘书,颇得孙中山信任。
民国十一年(1922),北伐军兴,吴适被委为北伐军大本营十一路司令,与孙中山同驻韶关。同年8月吴适奉令回闽召集旧民军,被委为第一警察司令驻福州。民国十四年(1925)3月孙中山逝世后,吴适亦引退,结束戎马生涯,居福州乌石山卖画自给。
吴适博学多才,能诗会画,诗画结合,意境飘逸。曾被推为福州“龙珠画苑”副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适被聘为省文史馆馆员,选为省政协委员,任福州画院名誉院长。1958年8月28日在福州病逝,享年80岁。
下体井的商业
20世纪70年代,虽然物资匮乏,但下体井商业网点布局已相当完善。巷子东头左边对面是历史悠久的协和医院,右边至旧于山路口是原福州长途汽车站。巷子西头往左是规模较大的日杂店,日用商品应有尽有。孩童时每逢节日最喜欢到日杂店凭证购买鞭炮,一包五串,有时就把一串分解成粒状,到处摔炮,小孩间互相惊吓。往左前去有家当年规模较大的国营饭馆,内供应各种小吃面食,但必须凭粮票购买。再往前有几处规模不一的旅社。巷子西头往右有安泰诊所、酱油店、修补店、药店、照相馆、新华书店。巷子西头对面是福州当时规模最大的南门百货商店,左边卖食杂类,右边卖衣着布料生活用品之类。南门百货商店位置较高,店门前留几级台阶。“文革”时期,迫于生计,经常有人在台阶上偷偷摆摊卖水果。南门百货商店左边就是城边街(凯凝铺),巷头长二三十米,早期是个菜市场,周边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往前走不远,就是著名的福州乌塔。
下体井在那年代也属“黄金地带”,被较为完善的商业体系所环绕。
下体井里巷
下体井为东西走向,东起火神庙,西至八一七路与凯凝铺相邻,北与福履营相隔,南挨明朝古城墙与旧于山路(今古田路)一墙之隔。门牌一房一号,北面东起到西有30号,南面西起到东至火神庙处有39号,共计有69号近三四百户人家。房舍六离门居多(一说洪承畴母亲因为其子叛明投清而建六矮门,拒其入门后戏称六离门),其余隶属土木混合结构。六离门木结构房屋多有前厅,后有天井。房子宽而深,家家有井,整条巷子大石头铺路。据一乡亲回忆,当时在下体井万岁境门口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他祖父及为铺这条石头路做出贡献的先人名字。下体井排水沟东西走向头尾贯穿,三元沟从北到南穿过下体井。三元沟是福州最古老的排水沟之一,建于宋皇祐年间(1049—1054),清同治六年(1867)重浚。44号左墙边曾有一块三元沟石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所立,位置正好是三元沟从北18号房朝南穿过45号与44号之间。下体井的元沟宽而深,可容两人。这石碑命运迂折,“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有个皮肤黝黑的老乡用大锤死命敲也敲不掉,只留下了三个窟窿。后由于巷子拆迁,石碑不知所踪。
下体井居委会与纸盒社
我们对过去的居委会印象很好,小时候找居委会办事,总是有求必应,有事当办。记忆中下体井第一任主任宋俤俤是个德高望重、令人尊敬的前辈!宋主任家居下体井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居委会就设在他家里。他的房子土木结构,十分宽敞气派,里面住有两户人家,另一户是印刷厂的欧阳厂长。一进大门就是宽敞的天井,天井右边有口大而深的水井。过了天井上两级台阶,就是宽敞的大厅,大厅面积三四十平方米,瓦顶架设硕大的木柱悬梁,悬梁筑有燕窝,静静地看燕子飞来飞去,总觉心灵和谐安详。宋主任个子高挑偏瘦,儿子在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在他的带领下,下体井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问题。宋主任有一个尊称叫“俤沙”。“俤沙”有着做纸盒的好手艺。在福州,“沙”指的不仅仅是手艺高超,还包含着受人尊重的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政府号召下,下体井成立了生产互助小组,主要生产纸盒,最初就几户人家规模,后来纸盒需求量扩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生产方式主要是家庭作坊,把任务分发到愿意做的人家里。各家各户做好纸盒就交到“俤沙”家里,一到收工时间,“俤沙”宽敞的家里便排满了盒子。随着规模逐步扩大,“俤沙”辞去居委会主任职务,专门负责合作社事宜。后因场地有限,居委会搬到福履营1号去了,街道另委派住在福履营的依玉姨担任居委会主任,任期直到“文革”后期。后来纸盒小组逐步取消,在乌山天皇岭阶梯的高处设立纸盒厂,大家以正式员工身份在那里上班,并享有正式退休待遇。
六离门
下体井居委会旧影
往事已矣,思绪万千。旧居不在,情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