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视域下海南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海南琼中什寒村为例

2021-12-27乔淑英

理论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村寨民族生态

乔淑英 李 晖 毋 茜

少数民族聚居地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社会生产生活于一体,是一个体系复杂的多功能复合体,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和特色文化禀赋而成为旅游业开发的基础,形成很多以少数民族村寨为依托的旅游吸引物。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富民的社会效益,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在倡导优质旅游和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平衡协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生态理论”为分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文化生态学理论与相关研究

生态恶化和文化同质化问题引起人们对生态、文化、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思考,生态人类学、文化生态学等学科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诞生。美国学者J.H.斯图尔德最早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在其著作《文化变迁的理论》中,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向及目的是“寻求阐明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的特征和型式的起源”。〔1〕国内对文化生态学的早期研究主要是介绍性质的,黄育馥(1999)主要从跨学科视角对国外生态学研究做了介绍,〔2〕戢斗勇(2004)从生态学和文化学关系入手做了较深入的解读。〔3〕徐徐(2015)对文化生态学做了更好理解的解读:文化生态学就是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文化研究中,它主张从自然、社会、文化的整体结构、作用及相互关系来研究不同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态和模式。〔4〕之后,国内学者转向文化生态学的案例应用研究,近年有 高 杨 倩(2019),〔5〕刘 瑞 强、余 咪 咪(2019)〔6〕等,前者应用文化生态理论对满族民居及其变迁进行研究,后者把文化生态理论应用到历史城镇的保护更新方面。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从文献被引用次数及数量考量魏美仙(2002)的研究比较典型,她以文化生态理论去观察研究民族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成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这一特定的环境综合了该种文化生成发展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它就是该种文化的生态;自然生态是文化的依托,它既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又在历史发展中使它渐趋定型,打上了鲜明的自然烙印;文化生态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综合。”〔7〕

二、海南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什寒村简介

1988年建省的海南岛,在30多年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经历了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自贸港几个阶段,从一个基础薄弱地处边远的国防前哨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作为地方性文化之一的黎苗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快速发展,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化旅游5A级景区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景区,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方面也涌现出了琼中什寒村、三亚中廖村等美丽乡村示范项目。

什寒村坐落在海南中部,隶属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是一个黎族、苗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村寨,位于黎母山与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之中,总人口100余户500余人。村寨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80%,年平均气温22℃,800米的海拔使其成为海南海拔最高的少数民族村寨。黎语“什”是田的意思,寒为冷,与海南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气候低寒、交通闭塞,是海南比较偏远的村庄之一。2009年,当地政府主导旅游开发,什寒村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13年,该村获得“最美中国旅游新名片”“最美中国乡村”称号;2016年,什寒村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海南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本研究以什寒村为研究案例地,依据近几年数次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材料,以文化生态学视角分析什寒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持续发展路径。

三、文化生态视域下什寒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分析

少数民族自然村寨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社区,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村寨有其特定自然空间范围,此空间满足了村寨民族赖以为生的自然地理环境需要。同时,这一空间也容纳和承载着该民族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文化要素,民族民俗事象在特定时间里有规律展现,村寨由此形成相对完整自足的社会和生活。一般意义上的民族旅游开发是依托民族村寨原有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做有目的的文化展示与挖掘,满足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和特色性体验。

1.旅游开发前后什寒村风貌景观等文化生态

景观文化生态是民族村寨在其自然地理空间沿袭积淀的物质文化呈现,是物态文化记录下的村寨历史遗存。一般在旅游开发前,民族村寨文化生态受外来文化和资本影响少,村寨几乎处于封闭和自循环的状态,村寨景观文化生态呈现为较平衡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原始状态,其空间布局依山傍水,呈现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样貌。什寒村由元也、冲沙、什托和苗村4个自然村组成,从空间分布看,元也、冲沙、苗村3个村相对集中,苗村以村庄内的一条河为界分成河上和河下两部分,而什托村处于靠近山林的边缘地带,离村中心地带稍远。整个村庄有完整的乡村形态,本村的生产生活保持着原本状态,有独特的黎风苗韵和民风民俗。村寨民居建筑适应海南地理气候条件,在先人智慧基础上经过历史演变以及民族融合,现无论黎族、苗族,外观均呈现较为相似的风格,民居大多数采用“金”字形砖瓦房,少部分钢筋混凝土式平顶房。旅游开发后,政府为民居墙壁和屋顶增加了一些黎苗文化符号的标识,整体观感上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的较为浓郁的黎苗民族村寨氛围。美中不足的是,在村寨旅游开发规划建设的游客中心区域附近,为旅游开发新建的部分旅游接待设施成为村落的组成部分,包括几栋新建的“金”字形独栋茅草屋客房和一栋集装箱简易客房。茅草屋客房总体建筑风格和黎苗文化与村寨整体风格协调,集装箱简易房则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12间房连成一排的四方形不锈钢板组合建筑,外墙统一喷漆,其建筑风格与视觉效果影响了什寒特色民族村寨的整体村落形象,影响了原有的村落自然生态观感,景观风貌差异造成观感的不和谐。另外,旅游开发中新建的公共建筑如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公共厕所、景观台、茶吧等建筑品质与景观美感效果较为初级,融入村寨较为生硬,需要进一步以生态和谐理念进行规划提升。

2.外部文化影响下的民族特色文化生态

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使现代性已经渗透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开发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经济活动进一步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性进程。外部文化进入给少数民族村寨带来碰撞和冲突的结果就是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呈现为渐进的“涵化”。和其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一样,什寒村黎苗民族传统服饰逐渐基本退出村民日常生活,田野调研中,看到只有部分老人穿着传统民族服饰,有一位五六十岁的苗族阿婆,在自己房门口做手工苗绣,她的头上戴着苗族传统的头帕,阿婆说,如今村里人都喜欢穿时尚衣服,很少有人穿苗族、黎族服装……村寨里中青年村民穿戴与城市几无差异,田野中路遇一位年轻女性村民,除了阔腿裤高跟鞋,头上还戴着流行的灰青色假发。黎苗民族传统服装作为民族文化纪念品在路边店里出售,村寨很少有年轻人精通黎锦苗绣,虽然也有黎锦苗绣坊等场所,但主要是在各类节庆或活动时才有人活动。黎苗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传承需要关注。原来什寒村黎族、苗族传统特色饮食如三色饭、“鱼茶”、“山兰酒”“灵芝酒”“牛大力酒”等进入村寨的农家乐旅游餐饮或成为特产商品,“长桌宴”成为民族风情特色餐饮旅游体验项目。“三月三”黎苗节庆活动由以往村寨居民民间性和自发性行为,转变为更多是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旅游节庆活动。从民族文化生态分析,无论是服饰、饮食还是节庆,其原有的文化功用伴随旅游开发都发生了变化,文化符号的彰显与轰轰烈烈的节庆活动,蕴含更多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化商品意识。此类演变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其对民族特色文化生态的影响。

3.旅游开发影响下的本地社会文化生态

民族村寨作为一个社区,在社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人事关系形成体系,村寨内的人、社会和自然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体。在长期闭塞的农业文明时期,民族村寨处于满足于温饱知足常乐的自足状态,沿袭着淳朴善良的民风。旅游开发前,什寒村村民对于自家住宿、农家饭、当地土特产没有商品意识,偶尔有外部人员进入,习惯上是来了就是客,待客就是吃饭住宿,临走都送上一些土特产,此类社会交往方式非常质朴常见。旅游开发后,村民看到了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房子做民宿可以按天按月收房费,自制美食可以售卖好价钱赢利,居民市场经济和商品意识增强,怎样参与旅游改善生活质量,如何靠自己的双手获取收益,成为大家普遍考虑的问题。村寨中地理位置好的开起了临街商店和农家乐饭店,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村民购置了家电、汽车等贵重商品,打破了村寨原有的社会生态格局。因为各种原因未在旅游中获益的部分村民开始因为心里不平衡而抱怨。调研中地处后山边缘较为偏僻之处的什托村村民,因没有分享到旅游开发带来的红利而有不满情绪;有的村民则因其房屋不临街又没有多余房屋做民宿,对生意兴旺的邻街商店或饭店眼红,对游客和旅游活动产生抵触心理。田野访谈时一位什托村的黎族大姐对旅游旺季村子里物价上涨特别是蔬菜价格高多有抱怨,说承受不了,还说有的游客乱扔垃圾影响村子卫生。调研中我们也目睹了一些农家乐餐厨污水直接排入村旁河沟、街道上丢弃垃圾未及时清理等现象。

四、文化生态视域下什寒村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旅游开发为历史上贫穷落后的什寒村社会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发展新路,现阶段如何保持村寨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可从文化生态视角探讨什寒村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引入“民族文化生态村”开发理念

“民族文化生态村”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场景中,力求全面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乡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8〕这个概念是云南学者尹绍亭提出的,他在1998年主持以地域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为主旨的由住民、政府和学者等相关群体参与的行动计划时,选择具有特色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村寨,依靠村民力量和政府及专家学者的支持,通过能力和机制的建设进行文化生态保护,以促进经济发展。

引入“民族文化生态村”开发理念,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系统观、整体观、共生观、可持续发展观和进化观等观点,首先要加强专家团队对旅游开发的指导和顶层设计,根据什寒村资源分布特点,突出其浓郁的黎苗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优势生态资源特色,充分尊重和体现“生态为本”之理念,积极妥善处理好山、林、田、村的关系。现有村落格局依地势自成聚落,建筑物保持依山坡错落原汁原味的黎族苗族民族村落特点,营造最纯真的民风民俗,保留现有的黎苗村落空间肌理,实施居民院落花园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村落景观文化精致打造。根据民宿现有市场情况,适当增加民居内部功能,培育旅游开发服务业态。规划设计融合当地建筑风格与现代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接待设施,保持新建风貌与村寨民居建筑景观风格一致。塑造村寨标志性文化景观,加强村寨文化小品和文化空间建设,文化小品作为点状要素对村寨环境形成视觉效果。现有黎苗民族风情商业街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其文化空间布局,展示售卖黎族苗族特色商品(黎锦、苗绣、苗鼓)、手工艺品、什寒土特产品,要特别重视在村寨年轻人中选拔对黎苗文化感兴趣的村民,以补贴扶持等方式培养他们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人确保黎锦苗绣后继有人。交通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提升要与村寨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融合。

2.利用自身生态条件发展特色康养休闲产业

文化、生态、经济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单纯谈生态或文化保护而没有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困难的,需要探讨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9〕什寒村有蜂蜜、灵芝等土特产品,因规模小而供给不稳定,村民自主开发的手工艺品、农产品等也多以自己消化为主,不具备旅游功能,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未来什寒村旅游产业发展应根植于生态,得益于生态,探索适合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结合什寒村海拔高、温度低、日夜温差大的特点,规划做大林下经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石斛、养蜂、灵芝、南药种植养殖产业。此外,什寒村坐落于热带雨林深处,村寨东、西、北三面都是天然林保护区,保护区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也是与外部喧嚣世界隔离的世外桃源的天然屏障。据测定,这里空气的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不低于4万个,是一个天然氧吧。未来应培育康体养生产业,依托黎苗民族特色文化开发民族特色餐饮,依托本地土特产开发地域特色菜肴,利用本地中药等种植业开发养生食疗。利用村庄周边的山、林、田等要素加强村庄绿道建设,开发康养系列活动产品,如早上田园散步、晨练、逛早市,上午丛林登山、漫步骑行、购物参观,中午美食米酒、茶吧冷泉休憩等,下午运动品茶、采摘垂钓、耕作体验等,晚上歌舞晚会、观赏星空、棋牌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房车露营地,营造更加舒适的露营小环境,增加市场更多的吸引力。

3.力争全员参与共享以促进社会生态协调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涉及的利益主体有居民、政府、开发商等,各类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处理不好会影响民族村寨社会文化生态平衡,造成村民价值观转变和人际关系疏远,影响旅游开发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村寨居民是村寨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是文化资源最原始最直接的所有权主体,在对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有权享受优先受益权。政府作为外来企业与村寨村民的协调者和沟通桥梁,在确定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时,要充分考虑村民利益,让资源拥有者公平地享有应得权利。此外,要积极鼓励引导帮助村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项目,加强培训教育,让当地居民意识到其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当地民众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意识。另外,还要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因什寒村历史上形成的偏远落后等客观现状,村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在旅游开发中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都制约其参与旅游开发和旅游决策的能力。政府与开发企业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当地居民进行系统的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村寨居民综合素质和参与旅游活动的能力。还应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弱势群体,最大限度地开发旅游服务型岗位,如保洁员、服务员、停车场管理员、景点讲解员等,通过培训获取专业技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村寨旅游开发,分享旅游开发的成果效益。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背景下,海南面临着新一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少数民族旅游在未来新的蝶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文化魅力优势,保持其特色和吸引力,是海南国际化进程中地方性文化角色理应承担的使命,同时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文化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琼中县什寒村为例分析了海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少数民族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升路径,希望为新一轮海南国际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村寨民族生态
我们的民族
“生态养生”娱晚年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锅巴粥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