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去与现在,由谁支配谁?
——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公平正义理念的差别

2021-12-27魏延秋

理论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资产阶级生产力

陈 锐 魏延秋

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石,更是现代国家强调的核心价值,是制定各项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政策的首要原则。关于公平正义,国内外学者提出诸多论说,但总体显得烦琐且表面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到经济基础中去寻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关于公平正义理念的基因密码,有利于我们简单扼要地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在马克思眼里,过去与现在,由谁支配谁这样一个问题的视角,深刻指出了两种社会制度公平正义理念的根本差别。理解好这种差别,对于我们看透资本主义公平正义口号的虚伪和落后,解决我国公平正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一、公平正义的普遍呼吁

《辞海》中,正义,被解释为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正义观念萌于原始人的平等观,形成于私有财产出现后对社会公平的诉求。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自然地理分散为前提,整个社会物质资料相对匮乏,人民生活普遍贫苦,民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诉求只能寄托于人身依附关系的施舍和宗教幻想的慰藉。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推翻了封建主义专制,打破了等级制,扫除了源于身份和地位的不平等障碍,靠唤醒个体自由和鼓吹资本主义理性,实现了“人”的自由流动与“物”的自由流通的结合,促成了自由经济、自由市场、自由竞争,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所指出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资本自由狂野地扩张,“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昂首前行,雄心勃勃,笑容满面;而广大雇佣劳动者尾随其后,战战兢兢,畏缩不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仍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马克思曾指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即“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4〕这种旧社会的痕迹在经济方面直接体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私有性质分配方式的合理存在。即便是按劳分配,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的:“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者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4〕由于人们在生长环境、知识能力、社会地位和发展机遇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便国家赋予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机会,也并不能在客观上使人获得平等的地位、财富和收入,我们仍然需要对社会公平正义进行呼吁。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理念的差别

唯物主义者认为,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社会,“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5〕马克思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的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哲学的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6〕由此看出,我们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公平正义理念及其差别,必须到这两种社会物质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的现实基础中去寻找答案,才能找到基因密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1〕这句话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解决公平正义理念的根本差别。

1.资本主义社会:过去支配现在,无法改变的“过去”,公平正义的宗教幻想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资本,是由于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通过交换直接的、活的劳动力而保存并增大自身……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变成资本。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7〕广大雇佣劳动者在资本主义雇佣制下,劳动所得与其对社会的辛勤付出不一致,缺少获得感。雇佣劳动者生产得越多,能够消费的却越少;创造的价值越多,自己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生产的产品越完美,自己却越畸形;创造的对象越文明,自己却越野蛮。与资本家资产积累相对应的是工人贫困的积累,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矛盾激烈。资产阶级虽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但这些口号在近二百年前几乎被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搞破产,圣西门揭示了“政治是生产的科学”的奥秘,指出了政治口号的生产属性;傅立叶用辛酸的语言嘲讽资产阶级华丽诺言无可挽救的破产,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口号背后的血腥肮脏;欧文用共产公社实验(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初步揭秘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展示了两大阶级适当的经济成果共享的社会和谐局面。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方式的深入研究,反观资产阶级振臂高呼的政治口号,马克思深刻揭露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8〕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异化,决定了资产阶级面对公平正义问题时,必然采取异化的方式,即一切为资本的增殖服务,为积累起来的、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服务,而不管直接的、活的劳动即活着的劳动者、广大民众的生活处境如何,一切都让位于资本的增殖和资产阶级权益的巩固。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只不过是维护资本独立个性和自由任性剥削的虚伪借口,在无法改变其过去的资产阶级权利的历史积累,不愿对其基本经济制度进行革命的前提下,这种公平正义理念只能停留于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

当代资本主义公平正义理念,尤以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为经典。《正义论》的出发点旨在排除自然和社会的偶得所造成的不平等,因而在建构正义原则时,假设处于“原初状态”中选择正义原则的公民是超越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因此,罗尔斯契约论的前提基础是完全与社会历史相脱离的,是把人们的现在与过去相割裂开的。由于订立契约的“原初状态”(Original Position)纯粹是一种假设、一种思辨的设计,“无知之幕”背后人们的理性平衡与反思,只是一种逻辑的理想状态,不使人们因其财富、地位、种族、性别等差异而遭受不利和非正义。然而,“罗尔斯所探讨的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分配份额、差别原则等问题,恰似以一种虚拟或抽象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希望。按照罗尔斯的说法,他的理论是理想性质的,不涉及任何现实的制度和政策,探讨范围仅限于一种‘法律被严格服从的状况’,限于‘组织良好的社会’,因而他的理论又被人称为一种乌托邦理论”。〔9〕资本主义关于公平正义的理念寄托于纯粹的理性逻辑,寄望于资产阶级良心怜悯的偶尔改良和施舍,是对历史和现实的逃避,不正是一种新的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吗?

与此相印证的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政客们关于公平正义的口号仍然停留于概括和抽象层面,无法提出统筹有序、规划详细的解决社会不公的经济社会政策,比如我国的共同富裕及其“对口扶贫”“精准扶贫”等政策。他们的政治努力也只停留于无休止的议会斗争和争吵,一旦个别方案触碰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他们便合伙扼杀它,比如美国的“奥巴马医改方案”最终遭到失败。资产阶级由于无法改变其现实经济体制的自私与异化,只能喊一喊宗教幻想本质的公平正义口号,聊以欺骗众生。而民众如果迷信这种议会斗争,“就会让人变成幻想世界的俘虏”。〔10〕

2.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支配过去,改革强大的“现在”,公平正义的唯物实践性质

社会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价值体系,从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主张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主线,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他一生的重要诉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像西方学者那样从政治权利出发来探讨正义问题,更没有从抽象的人性或社会契约出发来探讨公平问题,而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他强调,要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出发,来关注现实中人的不平等状况,采取革命的唯物主义方法来解决公平正义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让“现在”即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即现有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产力,支配“过去”即过去的旧社会痕迹,主要指资产阶级权利和历史政策制度等造成的现实中人的不平等状况,用“现在”的成果不断丰富和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消除“过去”造成的社会不公现象,从而实现共享普惠的发展,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正义。

“现在支配过去”得以可能,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才能使用全体人类劳动成果来发展和保障人们的各项社会权益,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实现由他提出的“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11〕的理想社会状态开创条件。他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12〕我们要看到生产力、生产关系与公平正义理念之间的矛盾运动发展关系,坚信科学合理的公平正义理念会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而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3〕正如恩格斯所说:“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要向他们表明,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14〕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普遍关注并强烈呼吁的“公平正义”,才终将变成过去式,并被当作旧社会用语扔入文明进步社会的垃圾桶里。

与此相印证的是,我们党不仅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善于代表民意,而且在执政为民中善于贯彻相关精神和落实相关政策,提出了宏大且详细的战略规划来解决公平正义问题。比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理念等。并在坚持改革中不断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出台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措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制度,建立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由于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我们不屑于虚伪的口号,而是拿出唯物实践性的政策措施,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抓紧抓好,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增强我们的“现在”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2〕因此,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变革我们的生产方式,进而完善相关社会关系,由改变了的社会关系来催生更加科学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政策制度。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第一,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丰厚国家社会的生产生活资料,为践行先进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念做好物质基础准备;第二,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国家社会的生产方式,可以改革并建设更加合理的社会关系,为我们摆脱不合理的旧社会观念的束缚,接受并树立更科学的公平正义理念做思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15〕只有我们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厚实国家社会物质基础,我们强调的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大范围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得以实现,也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端正并提升我们的思想认识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她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6〕因此,我们在看待现有生产力、现有的生产活动方式、现有的社会关系以及由它们产生的现有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时,要坚持在肯定中否定、从物质运动发展的暂时性去理解,认识到“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形成都是不断运动的”。〔12〕我们既要看透资本主义公平正义口号的虚伪和落后,也要敢于否定变革现存社会制度观念中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更要善于建立更加完美的世界,坚持用辩证的眼光和唯物实践的方法来处理公平正义问题。

3.拿出切实的纲领行动,做好我们的支配工作

我们要牢记“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17〕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始终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状况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状况决定的。这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的纲领行动,首要的就是敢于否定扬弃崇尚资本个性剥削自由的制度观念,通过税收等政策,让部分人资产权利的过高收入流入注重公平的二次分配领域,做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是消灭个性和自由!说对了。的确,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1〕要的就是不断改革调整现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最后是要善于建立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观念。正所谓“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社会公平正义不会自动实现,需要切实有效的行动。我们要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我们党开展工作的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哪里存在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就是改革的重点,切实建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本质特征的“共同富裕”“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社会制度体系。■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资产阶级生产力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危险的侵略者”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