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21-12-27◎姚君,倪

理论探讨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户战略农业

◎姚 君,倪 岚

黑龙江科技大学 理学院,哈尔滨150022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在“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政策支撑。小农户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单元,积极发挥小农户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小农户融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小农户经营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实现小农户的振兴。世界银行把土地经营面积低于30亩的农户归类为小农户。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户,10亩以下经营规模的农户有2.1亿户,占全部农户的80.76%[1]。“人均一亩三分、户均十余亩”的小规模细碎化经营现象在我国长期存在,可以说“大国小农”基本农情依旧存在。虽然近些年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以及农民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农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但就总体而言,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和重要主体。小农户囿于自身能力,难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去衔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机衔接意味着以充分尊重小农户意愿为原则,使小农户各方面发展尽量不受限制。对小农户在土地分散、农产品流通不畅、接纳新技术意识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障碍,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实现不同农业生产规模下的最佳配置,不断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解决小农户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刻认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生成的上层建筑,具有满足亿万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功能,能化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具有广泛的政策向心力和群体基础。如果小农户不融入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积极发挥小农户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提升小农户竞争力,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任务。

二、小农户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仍存在障碍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单元,作为农业主要经营单位的小农户与乡村振兴战略缺少深入衔接,其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耕作方式等难以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小农户组织化水平弱,制约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目前,小农户通过农民合作组织获益甚少,小农户和农民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组织等服务性组织联系也只浮于表面,接触不够深入。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小农户未能充分运用相关技术或服务,也没有享受到农村服务组织带来的效益。大多数小农户都自行购买农用物资,囿于文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有些小农户甚至辨别不出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农用物资质量的好坏。小农户经营水平差异极大,相互之间的土地交错,要实现作物连片的要求很难达到[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等外部主体更倾向于服务大户,即使服务小农户,所收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费用也一般高于大户,甚至出现有的服务主体侵害小农户利益的现象[3]。小农户自发组织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合作组织难度极大,村两委等机构组织也缺乏积极性,可见,现阶段制约小农户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根源在于小农户的组织化水平低,使得小农户无法精准对接国家的支农政策和资源,最终无法有效对接市场。

(二)小农户小农观念强,制约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目前,留守在家的小农户年龄在50岁以上的偏多,文化水平低,小农观念强,不易接受新技术、新思想,农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弱,无法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动态,致使农产品种植结构不优,农业产业规模较小,甚至有些村没有乡村产业,更没有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只能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收入来源不稳定,就算一时脱贫最终也会返贫。这些都制约了新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小农户在建设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的突出弱点[4]。

由于小农户生产规模过小,针对小农户的资金扶持也仅仅停留在某一个产业环节进行,不能收到明显经济效益,致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由于资金使用效率低导致低利润,使农业造血功能弱,生产经营设备难以更新,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

由于小农户自身能力和素质等限制,多数小农户在种植业中使用农药化肥不科学、不合理。师帅和李翠霞(2018)指出,在养殖业中不注重控制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环节的碳排放,亦未按环保要求处理畜禽粪污,最终导致过度碳排放并污染环境[5]。基于小农意识,多数小农户主观认为生态环境建设主要靠政府,对于和政府联合起来共同保护环境不感兴趣,参与环境规制制定的意识不强。

(三)小农户土地规模化程度低,制约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小农户的耕地规模小,比较分散且细碎化,生产经营成本较高,依靠小农户自身难以投入大型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使得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变得十分困难,既阻碍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也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由于长期保守的农业家庭经营,使小农户对新的政策和方针不能充分理解和运用,导致其在获取不到更大利益时,绝对不会主动流转家庭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6]。

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意味着对土地资源的统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统一经营管理,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但盲目的土地流转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规模经营问题,流转费用较高、流转期限不稳定和流转管理疏漏等问题,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有的小农户因为粮食晾晒没有合适场所而被迫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也有的小农户为了短暂的个人利益而置国家规定于不顾私自将土地向“非农化”转变,使得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不断出现。更有甚者,有些小农户将极为适合粮食种植的肥沃土地用来进行二三产业的经营,对土地造成的伤害巨大且难以逆转。

(四)小农户文化传承匮乏,制约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乡村文化类社会组织是我国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始终是乡村文化展演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我国乡村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滞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对乡村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大,缺乏自组织性文化活动,民众参与过少。同时,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传统工艺等民间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也十分滞后。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不足,缺乏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缺乏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文化,缺乏在节庆赛事、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的创意开发。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如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中缺乏有关土地利用配套政策措施,使得特色乡村的开发建设在制度上受到制约。

(五)小农户内生动力不强,制约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小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最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有的贫困户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求稳怕变,排斥变革,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处在“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的自然经济状态;有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没有认真分析过“我为什么贫困”“贫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脱贫的路子在哪里”;有的贫困户为自己贫困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诸如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没有门路等,总是怨天尤人、无所事事。缺乏进取心的小农户极大地抑制了其主动脱贫致富的自觉性,“输血式”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农村贫困群体的懒汉思想,更是“坐等脱贫”,过度依赖外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效果[7]。

陈规陋习还滋生在部分农村贫困群体中,他们以固有的思维方式行事,对外界的新事物不敏感、不好奇,严重地制约了勤劳致富思想观念的形成。在精准扶贫中,农村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劳动,努力致富,做了不少改变贫困状况的努力和尝试,但由于自身禀赋与后天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有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效果不是十分显著,根据归因理论,人们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能力不足,就会使人动摇信心而不再坚持努力,强化了其“等靠要”的负面思想。

三、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措施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联合和服务亿万小农户,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基础。

(一)推动小农户从组织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明确了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方向和方式。可见,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小农户组织化加以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基层干部来落实。”小农户的耕地面积小、机械力量不足、农业科技储备薄弱,合作是推动小农户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乡村所承载的多种资源、独特价值和多元化功能,将之与社会组织的专业方向和业务范围结合起来,确保社会组织能够进入乡村治理之中[8]。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和组织形式,将零散的小农户进行多方式整合,把小农户组织起来,使其融入多类型农业合作组织,以更好地使其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一是通过合作社引领的方式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农户的分散经营转变为规模经营,提高小农户的经营效率,使其融入乡村振兴进程之中。二是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的方式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农户的土地、劳动等要素和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资本要素有机地契合起来,解决小农户发展要素不足问题。三是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的方式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小农户的引领、带动和服务能力,引导小农户积极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与小农户密切关联的特长,将它们打造成带动小农户的主体力量。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以纵向一体化和服务规模化来带动和组织小农户,实现其与现代农业的相容性发展。总之,促进小农户从组织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小农户依靠自身解决不了的要素缺乏问题,从而使小农户通过各种组织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二)推动小农户从产业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产业振兴,这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发展支柱产业,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鼓励农村各种新业态新模式竞相迸发,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根基。一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业。充分释放具备绿色农业生产条件省份的优势,塑造绿色农业的独特品牌,提升绿色农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还要大力发掘农产品独特、优质的生物学性状,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消费者需要。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既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也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非食品加工业,这既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助于农产品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加工,提高乡村产业化水平。

(三)推动小农户从技术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就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机衔接。一是要针对农业生产、农村产业的具体技术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培训,以需求定制培训内容,避免培训资源的无效和浪费[9]。针对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开展培训,要根据其可能从事的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加强农业农村新产业的相关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农业互联网营销、农业数字技术、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农业循环经济特别是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培训,以解决农民的迫切需求。三是要鼓励小农户搭上大数据快车,推进互联网+小农户计划。目前,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率仅为34%,不利于农业技术落地,应大力度建立致力于降低农业供应链风险的数据分析公司,降低大数据技术使用门槛,通过设备收集田间地头局部气象、土壤等信息,随时将数据信息发送到云端进行检索,减少使用成本,降低使用难度,帮助小农户精准种植,增产提质,使农业科技真正走入小农户。

(四)推动小农户从资金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资金既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血液,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紧缺的生产要素。推动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小农户急需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投入问题。一是要设立农村全产业链信贷机制。随着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各种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村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要因地制宜创新有效服务小农户金融模式,对小农户的资金需求进行全链条和跨界金融支持,创新以往只针对某一产业某一环节单独发放信贷政策,将其调整为面向全产业链和跨界融合的金融支持。二是要在事权范围内构建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综合基金制度。将各种金融支持举措进行整合以形成金融合力,推动乡村振兴。三是要对已脱贫的乡村小农户进行资金支持。在过渡期内确保已有支持政策的稳定性,进而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五)推动小农户从土地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要因地制宜,多方式、多层次整合小农户土地,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扩大土地面积,形成规模效应,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小农户在土地利用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一是要鼓励和支持小农户在搞活农地经营权上做文章,坚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政策[10]。鼓励小农户向设施农业企业、农业旅游企业、创意企业出租农地经营权,在不改变农地根本用途的前提下,这些企业可以使用小农户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农业;小农户也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根本用途的前提下,发展农田艺术。二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小农户利用宅基地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对于已有乡村规划的村庄,小农户出租的宅基地租赁用途要符合规划,从而盘活小农户资产,把小农户的宅基地利用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积极探索小农户承包的林地、草地保护利用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允许小农户和社会资本在不损害现有林地、草地的情况下,探索其生态价值的实现,以推动乡村振兴。

(六)推动小农户从文化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11]。一是要在乡村小农户中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落到实处。二是要在乡村小农户中鼓励其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建设好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古村落、民族村落和生产生活景观,从而在乡村振兴中能够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三是要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面向小农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加强乡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农户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利条件。四是要引导小农户积极参与和创办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同民俗文化、村落景观、康养健身、农田艺术、特色饮食、农业工程、工艺品制作、体育产业、科考探险、艺术采风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农村的文旅融合更加丰富多彩,使小农户从中获得回报,提高农村文化振兴的物质支撑能力。

(七)推动小农户从生态建设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底色。在乡村振兴中,要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和支持小农户提高生态意识,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农村生态资源的禀赋条件,切实把农业农村的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通过推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实现助力乡村振兴。一是要鼓励小农户通过发展循环农业融入乡村振兴,鼓励小农户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积极发展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渔结合、林牧结合、农光结合等各种循环农业模式,使农业资源实现节约化、无害化,保护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二是要鼓励小农户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融入乡村振兴,支持小农户发展农业生态景观旅游、生态康养等,使农村的蓝天、碧水、绿地成为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三是要鼓励小农户探索自然资源适应性利用的各种模式和途径,如探索对气候资源、草地资源、林地资源、湿地资源、盐碱地沙地资源、废弃地资源的适应性利用,将各种农业资源的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小农户收入。

(八)推动小农户从内生动力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是根本。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急难愁”问题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效上,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小农户在农村农户中的占比仍然较高,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小农户是重要主体,因此要调动和激发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一是要在资金、技术和支农服务的政策支持中,把对小农户的支持和对其他农业主体的支持平等对待,提升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推动小农户在乡村振兴中谋事创业。二是要鼓励小农户创办新产业新模式,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的愈加丰富,农业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愈加多样。面对这种形势,既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也要鼓励小农户积极参与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使其成为农业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小农户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等方式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使其转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增进乡村振兴新动能。

猜你喜欢

农户战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