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21-12-27王永贵

理论探讨 2021年4期
关键词:七一征程中华民族

◎王永贵,王 东

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南京210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从历史深度、全局高度和战略角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深刻总结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中继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做到不忘初心、以史为鉴,在坚定“九个必须”中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进而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包含着厚重的历史意蕴、豪迈的时代自信、深沉的家国情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国际社会内在关联的规律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团结和统一全党意志,开展伟大斗争、凝聚伟大力量,继而赢得伟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反映了历史规律,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人民意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为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一、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与经验的初心宣言书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千年梦想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功业、实现的伟大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并为此不懈奋斗。

(一)深刻指明党的百年历程的鲜明主题与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复杂性与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进程使得不同立场、地位和知识背景的人会对历史发展得出形色各异甚至大相径庭的看法与结论。若明大道,必先明史;若需明史,首要正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2]24,如此才能科学系统地呈现党的百年历程。我们党一经成立,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百年征程的鲜明主题。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致力于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革命斗争史,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力图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辛创业史;无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锐意进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奋斗史,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自信自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追梦史,党的事业始终与民族解放、民族进步、民族发展的整体进程紧密联系。建党百年来,我们党不可逆转地结束了中华民族自晚清以来走向没落、深陷低谷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激扬民族精神、奋发民族风貌的复兴进程。党的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序幕;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自立自强,引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毋庸置疑,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才有可能;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民族复兴才会实现。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一切伟大的事业也都是在伟大目标、伟大方向中不断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饱受战争、经济困顿、民生凋敝,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人民生活水平由饥寒交迫到基本温饱、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是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既是党的历史责任,也是党的最大光荣。“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百年大党、千年大国的发展决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必须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中锚定方向、善抓机遇、科学谋划。“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质是在于开创、发展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新道路和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们始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方向,在独立自主、均衡发展中行稳致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敞开胸怀去吸收、借鉴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并积极面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新的赶考之路是更加繁重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百年大党站在新的起点上有信心、有能力答好时代问卷,在主题遵循和目标导向中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争取更大光荣。

(二)深度总结党的百年历程的伟大成就与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伟大成就”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走过的光辉历程,清晰展现了立党立国、兴国强国的演进脉络,全面勾勒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图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将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阶段,深刻指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准确阐明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主要活动和主要成就。具体来看:对于国家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古老中国的新生,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发展中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生命力;对于民族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局面,中华民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人民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努力夯实人民生活的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初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以昂扬之姿引领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伟大奇迹让更多的国家对选择自身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案指引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总而言之,“四个伟大成就”深刻凝练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人民、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等五个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由此我们更能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这一科学论断的重要内涵。

党的百年历程中先后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精神谱系不断发展赓续,成为我们党始终年轻、始终强大的重要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将其看成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我们首次以党的字眼命名伟大精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自己精神谱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32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同样如此。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至高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内涵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坚信真理的力量,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用崇高的理想武装自己,始终铭记和践行初心使命,以大无畏的精神一往无前,在伟大团结中凝聚磅礴力量,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纵览党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来源,是我们必须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1]由此,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党在各个时期创造出来的伟大精神为分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三)深切彰显党的百年历程的根本宗旨与基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自成立起就以人民利益为全部利益,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规定,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它的根本宗旨与基本立场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党成立之初就把自己的宗旨确定为“为人民服务”。在后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并忠实践行。坚持人民立场同样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人民的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的追求为根本追求、以人民的幸福为全部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15这一论断充分说明,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党员也不会有超越于群众之上的特殊地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在与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和特权阶层进行不断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自觉地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边,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坚定捍卫者和积极实现者。

历史已然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奋斗的党,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立场久经考验却从未改变。革命战争年代的党员干部为此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建设年代的党员干部为此披肝沥胆、艰苦奋斗,改革年代的党员干部为此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不忘初心的角度强调党的宗旨和立场,激励广大党员为此鼓足干劲、奋进创新,在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人民立场。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并喊出了“人民万岁”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结尾处的“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就是对这一根本宗旨和基本立场的继承与发展。

二、奋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伟大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在总结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经验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实践课题,系统提出了我们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向全党发出了伟大号召,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奋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伟大行动纲领。

(一)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在坚强斗争中强化领导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九个必须”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尾呼应,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根本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在新征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多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更加繁重,这需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增进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努力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中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基础,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支撑点。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所有事业都需要党的领导,都必然要通过党的奋斗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工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党的建设始终前行。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发挥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不断扎牢制度笼子,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中同向发力,促使党的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党始终成为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坚强领导需要在斗争中增强党的力量、在斗争中深化党的建设。由此,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发力点。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必然有斗争,有斗争就必须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不仅与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与各类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挑战作斗争、与诸多人民内部矛盾和突发事件作斗争,还要与掌握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点和规律作斗争,等等,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斗争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3]226,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新征程不断前行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我们要做到“两个统筹”,明确“两个深刻认识”,着重强化党员干部的斗争本领,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为党的事业长期斗争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二)矢志不渝坚持人民至上,在价值追求中增进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不仅阐明了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领导力量,还深刻揭示了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价值追求,即为了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基本点。我们必须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政治文明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不断创造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产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大格局,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养成和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中维护美好生态。总而言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中国共产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这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着眼点。团结统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目标追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分裂、大动乱局面的结束,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因此,今天我们高举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值得全体民众完全信赖和托付的党。新征程强调大团结,这是我们党对于社会发展日趋多样性、多元化的准确把握。我们要始终把统一战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中开创新时代我国统一战线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人民立场天然地带有人类关怀的全球视野,致力于谋求全人类共同福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聚焦点。中国共产党秉承了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深厚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这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应对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的现实良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任何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都是在开历史的倒车,终将为人民所弃、为时代所弃。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外,我们更需要认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敲敲打打就能办成,也绝非一帆风顺、你好我好就能实现的,要在斗争中求和平、在竞争中谋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三)守正创新推进伟大事业,在谋划大局中夯实根基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其落脚点需要回到党和人民共同开创的伟大事业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着重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方面对党的事业发展作出了宏观部署。一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思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真理,在于它始终为中国共产党所坚信、发展和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使其成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新征程中,我们更要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阶段我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全党全国人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努力实现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在共同思想基础上吹响民族复兴的时代号角。二是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核心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它的成功开创与发展充分印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决走自己的路才是真正发展社会主义、复兴中华民族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明确无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坚持和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均衡发展,不断强化新时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伟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力量的支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践行新征程伟大行动纲领的战略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这一核心命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安排,使得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站在新征程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治国理政总体事业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战略性作用。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没有强大的人民武装,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7]。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强大的国防力量始终是民富国安的坚强柱石。为此,在新征程上,要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建军强军的根本。与此同时,要从准确把握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安排、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等方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九个必须”聚焦新征程的时代命题,凝结了党的百年思想精华,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科学方案和行动指南,从三个层面体现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根本力量、内在支撑、前进动力、基本目标、时代方案、关键力量、思想基础、发展核心、战略保障等内容,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等方面作出了战略规划。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九个必须”的经验启示和根本遵循,在明确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前进方向中凝聚起磅礴力量,在砥砺奋进中开创美好未来。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不仅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而且紧紧面向并积极引领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更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向我们深刻揭示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开创民族伟业的历史、现在与将来。纵观全文,这是一篇彰显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阐述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战略问题的光辉杰作,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这种看家本领,“就是如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科学认识当今中国变革和当代世界变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8]。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始终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了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指明了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方向,深刻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历史担当,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创造性地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这一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唯有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9]。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其中所深刻阐明的一系列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方法论,认真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要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体现出来的贯通古今的历史观、与时俱进的时代观、人民至上的群众观和务实求新的实践观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向性原则,进而科学认识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类问题。“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10]。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世界观与历史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有机结合的重要文献,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的执政智慧,为全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开创新时代伟业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七一征程中华民族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