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英雄观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2021-12-27吉瑞霞
◎秦 龙,吉瑞霞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崇尚英雄,推崇英雄精神,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他明确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英雄主体、英雄精神以及英雄传承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谁是英雄”“什么是英雄精神”“如何对待英雄”等根本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英雄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创新和时代发展。认真梳理总结、研究学习和领悟践行习近平英雄观,对于正确认识英雄及英雄价值,更好传承英雄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英雄观的核心要义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35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系列讲话中围绕英雄主体、英雄精神及英雄传承作出了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其英雄观的思想精髓和深刻内涵。这种英雄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基本观点的内在坚守,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英雄传统文化的时代继承,实现了英雄观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一)英雄主体的全新指认阐明“谁是英雄”的基本问题
对英雄主体内涵的清晰认识是确立英雄观的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础,只有正确把握英雄主体内涵,才能回答好英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问题,才能全面理解、切实传承好英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继承“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和“人民是真正的英雄”[4]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5],“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6],“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7],“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8]。习近平总书记从英雄和人民群众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发,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英雄的突出历史贡献,明确了英雄归属上来自人民、宗旨上为了人民、实践上依靠人民、价值上引领人民的本质属性和普遍特征,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但是英雄主体的具体蕴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决定着英雄主体的内容也会不同。只有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出发,才能对英雄主体进行具体的、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否则对英雄的认识只会是“无的放矢”或“一叶障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英雄主体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发生变化。秉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全新指认了这一历史方位下英雄主体特殊具体的时代内涵。一个时代尊崇的英雄既可以来自过去,“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9]470-471,也可以来自当前,“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9]137。
习近平英雄观对英雄主体的再认识和新认识就突出体现在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上:
在历史维度,习近平英雄观科学回答了“哪些历史人物是英雄”的问题,阐明了英雄主体的历史构成。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无数先贤前辈苦苦求索和心血铺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1]这“三个一切”和“两个无论”的重要论断,明确指明判断历史英雄的标准是要看他们是否为实现民族独立作出贡献、是否为人民幸福生活增进福祉、是否为国家繁荣富强添加力量,归根结底,是否促进和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左权、张自忠等是英雄,解放战争时期的董存瑞、刘胡兰等是英雄,抗美援朝时期的黄继光、杨根思等志愿军将士也是英雄;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英勇斗争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白求恩、库里申科等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国际友人也是英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等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的爱国军队是英雄,陈嘉庚、司徒美堂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爱国华侨也是英雄。习近平总书记用最凝练、渗透本质的语言具体化和深化了历史英雄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分具体时期、不分党派阶级、不分权力地位、不分地域国籍、不分贡献方式而唯以对中华民族贡献而论的历史英雄主体指认,确立了新时代历史英雄评判的价值遵循,为弘扬崇尚英雄的新风尚树立了根本标尺。
在现实维度,习近平英雄观创造性回答了“哪些新时代人物是英雄”的问题,明确了英雄主体的现实构成。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也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0]12,“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11],“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12],“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13]13,“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1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指明,奋斗是新时代英雄的核心评判标准。判断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是不是英雄,从根本上要看他们是否具有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实践和价值。英雄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他们一定是奋斗者最美的样子。只要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15]、能“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16]、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17],“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18],“每个人都了不起”[19],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包括黄大年、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钟南山和张伯礼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者在内的众多个人和群体之所以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就在于他们以自身的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用最朴实和具有能量感的话语具体和深化了现实英雄的形象,让看似遥不可及的“英雄”二字落地生根,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争做英雄的信心和决心。
(二)英雄精神的全面阐发标注“英雄特质”的核心蕴涵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凡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先进社会意识,都能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积极作用。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精神于微处是英雄坚强意志和坚忍品质的集中写照,是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必要条件和内在支撑;于广处则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映射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象征性符号,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元素,为推进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提供强大正能量。
在时代向前迈进、社会存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中,英雄精神也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和升华。新的社会实践不但展现着英雄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强大精神动力的永恒本质,还以自身的能动性将英雄精神凝结成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气息的具象表征。英雄精神掌握人民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所能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和实效。只有立足具体时代现实、富有鲜明时代特色,英雄精神才能从“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才能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成为时代的崇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在大力推崇和倡导中华民族深入学习英雄个人和英雄群体事迹的过程中,对新时代的英雄精神进行了全面阐发,将其呈现为以爱国、奉献、奋斗和敬业为核心的引人向前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新时代奋斗者应当弘扬和践行的英雄品质。
英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0]11。英雄是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融合,将“爱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仰、外显为切实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1],他们“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20]182。尽管在不同的时代,爱国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从抗战英雄、革命先烈到时代先锋、先进模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的独立自由和繁荣发展都离不开英雄们的以身许国,没有英雄们的至忠为国也就没有中国今天在国际上受到尊重的国家尊严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地位,他们身上无一不闪耀着精忠报国的精神光芒,体现着以国家为己任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历史担当意识。
英雄精神是“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奉献的民族,奉献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等众多名句都诠释了不求回报和不计个人得失的民族精神特质。英雄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奉献既是英雄的崇高品质,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从刘胡兰、邱少云等革命英雄到雷锋、焦裕禄等时代楷模再到王继才、张定宇、陈薇等新时代的先锋榜样,英雄们把自己的才华、劳动甚至生命等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通过长期、持续、忘我的付出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贡献力量。虽然形式不一,贡献不同,但是英雄身上都凸显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并为此不惜舍弃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具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20]182,“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21],“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22]。
英雄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奋斗史,“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13]4,今天的中国是亿万英雄的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成果,“正是因为前人们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1]。英雄是最美的奋斗者,为了信仰和使命而奋斗是英雄基本的精神姿态,他们将奋斗与自己的人生紧密相连,把奋斗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虽然在不同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奋斗的目标和具体实践存在差异,但从根本上英雄都展现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伟大奋斗精神,他们以勇毅笃行的实际行动和积极进取的辛勤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李保国、邹继华、罗阳等英雄奋斗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时代新人要弘扬英雄奋斗精神,“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23]。
英雄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历来提倡“事思敬”“执事敬”“敬其事而后其食”;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精益求精。英雄是敬业乐业的表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是英雄最基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英雄身上体现了“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24],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25]46。敬业劳动使人找到了生存发展的意义,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充实存在。英雄一方面“顶天”,把敬业上升为人生信念,作为计算人生价值的标尺;另一方面,“立地”,把敬业化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实践,于细处、于精处守住工作底线、突破自我局限、追求事业极限。英雄以自身的敬业态度和行动一再表明:因崇敬热爱职业而产生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丰富人生内涵的关键之一,只有爱岗、尽职、专注、求精才能在平凡中书写出不平凡。
(三)英雄传承的全位规划回应“如何对待英雄”的现实关切
英雄传承是对英雄功勋的铭记,是对英雄伟大理想与精神的继承。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尚英雄和英雄辈出的民族,“识英雄,敬英雄,爱英雄”的优秀传统早已融入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鲜明的民族特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等都是中国人推崇和尊重英雄的独特精神世界的展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呈现出丰富、完备、连续的文化体系和发展形态,之所以能够满怀信心地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不忘为国家独立自主、民族繁荣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作出贡献的人们,始终秉持自觉的英雄传承,“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2]35,从英雄身上汲取能量,用英雄精神为民族铸魂。
当然,英雄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英雄的涌现和英雄精神的延续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要存在于意识层面,更要进入实践领域,只有在日积月累、继往开来和与时俱进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当前,随着亲历共和国发展历程的一代人的老去,新一代年轻人已经逐渐接过弘扬英雄事迹、传承英雄薪火的重任,但是由于缺乏亲身体验,一些人对英雄尤其是革命时期的英雄存在一定的情感陌生和心理距离,极少数人甚至产生了英雄“过时”和“无用”的错误论调,造成了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歪曲。有了英雄而不知拥护、爱戴和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1]习近平总书记从崇尚、捍卫、学习、关爱等四个维度综合规划和把握了英雄传承的实践内涵,创造性地提炼出“四位一体”的传承原则和要求,充分彰显了“英雄传承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这一鲜明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
崇尚英雄是英雄传承的基础。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和默默奉献,崇尚英雄能让更多人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能让新时代的奋斗者继承英雄的理想和信念,从而诞生更多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8],“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26]。要尊崇和敬重英雄,时刻牢记英雄的付出,对英雄常怀感恩和敬畏之心,发自内心地从一言一行向英雄致敬。像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战纪念馆、烈士纪念日、英模人物表彰仪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等,无一不体现着国家和人民对英雄功绩的肯定与推崇。
捍卫英雄是英雄传承的保障。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捍卫英雄实质上就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家园,也只有切实捍卫英雄,才能正确翔实地展示英雄事迹,凝聚和牢固英雄记忆,赓续和传承英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要引起我们高度警觉”[27]205,“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2]351。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解构英雄的不良思潮,小部分居心叵测之人恶意编排历史、抹黑英雄,这需要人们与诋毁和贬损英雄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守护英雄的名誉和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就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捍卫英雄的责任和义务,为保护英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习英雄是英雄传承的核心,最深的英雄传承在于学习英雄。英雄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英雄精神促人进步,学习英雄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促进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28],“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25]182,“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25]183,“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23]。这从意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明确了学习英雄的要求:一方面要学习英雄事迹,深入理解英雄精神的本质,在思想意识上不断增强对英雄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使英雄精神成为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深层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重在践行,注重从英雄身上汲取力量,把英雄精神落脚于自身实践,在接力推进英雄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的实际过程中,努力从以英雄为榜样到力争成为英雄。唯有在意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向英雄看齐,学习英雄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在知行合一中主动作为。
关爱英雄是英雄传承的责任。英雄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关爱英雄既是对英雄价值的彰显,也是维护和保护英雄的应尽责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需要更多英雄的奋斗和贡献,只有承担起关爱英雄的责任和义务,才能造就更多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29],“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27]205。关爱英雄,首先,要关爱英雄本人,虽然英雄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但不能视英雄流汗流血是理所当然的,应当给予他们荣誉和奖励,让最可敬的人享有应有的关切和爱护,“给英雄致以最高的敬意”[30];其次,要关爱英雄的家人,英雄舍小家顾大家,心系国家和民族,要把他们的家人放在心里,从心理上关怀、从生活上体贴、从工作上关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能让英雄在为国家尽忠奉献的同时,还为家人的衣食犯愁、康健担忧。
二、习近平英雄观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3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深刻领会、深层把握和深入践行习近平英雄观对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供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武器
中华民族的历史离不开英雄的爱国、奉献、奋斗、敬业,无数英雄流汗流血才换来了国家的独立自主、民族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然而,今天一些人公然兜售历史虚无主义,“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他们妄图通过主观臆断地歪曲甚至篡改、编造历史来解构正确的价值观、散布错误价值观,为人们鉴别、认清历史本质制造麻烦,借此达到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目的,具有极坏的影响性和极大的破坏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32]打着“起底”“重评”“还原”等幌子罔顾事实,肆意抹黑、诋毁英雄和英雄精神,是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伎俩。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咄咄逼人,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33],唯有如此,才能坚守事实,筑牢与一切丑化、歪曲、否认历史以及英雄和英雄精神的歪风邪理斗争到底的根基和防线。
习近平英雄观坚持以历史史实为根本依据,对英雄主体作出了科学客观的全新指认,明确了英雄主体的本质内涵,肯定了英雄人物的伟大功绩,为辨识历史虚无主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英雄精神进行了详尽凝练的全面阐发,明晰了英雄精神的核心所在,肯定了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为抵御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对英雄传承绘就了系统协同的全位规划,构建了以崇尚英雄为基础、以捍卫英雄为保障、以学习英雄为核心、以关爱英雄为责任的“四位一体”的传承体系,指明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方向,为正名英雄史、党史和国史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导。认真学习领悟和贯彻落实习近平英雄观,不断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不但能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注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信仰,夯实和坚固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而且能指引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嚣张气焰,根除其生存土壤,直至最终彻底清除历史虚无主义毒瘤。
(二)坚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增强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有底气才能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自觉地承担坚守、维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也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坚定文化自信要传承和弘扬“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4]349,要坚持和发展“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4]349,“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35]。
习近平英雄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英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优秀英雄传统文化发展成为爱国、奉献、奋斗、敬业等新时代英雄精神,把识英雄、重英雄、爱英雄的优秀英雄传统构建为“四位一体”的新时代英雄传承体系。习近平英雄观也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英雄主体的全新指认,鲜明地指出以抗战英雄、英模人物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就是英雄;通过对英雄精神的全面阐发,切实地指明以“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抗震精神、北斗精神以及抗疫精神等为代表的英雄精神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这不但将优秀英雄传统文化创造升级为符合新时代中国实际要求、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服务的文化形态,实现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英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了文化生命力,增强了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坚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底气,而且明晰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渊源,夯实了历史根基,厚重了思想内涵,坚定了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底气。
(三)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扎实基础
国无魂不兴,人无气不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就必须抓好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工作。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真正在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中落地生根,增强对不良社会风气和消极社会意识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培养和塑造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英雄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的榜样示范会产生强大的社会引导作用,哪里有英雄,往往哪里就会以集体形式涌现出更多的英雄群体。现实生活中用好和发挥好英雄榜样的作用,以英雄榜样的力量感召人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育践行。
习近平英雄观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榜样土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心有榜样”[25]182,英雄是最鲜活的价值观,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最出众的标杆样板。习近平英雄观厚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25]181,英雄精神与之一脉相承,呈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熏陶最生动的引领内容。习近平英雄观深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5]165,英雄传承是其融入社会生活以发挥其真正作用的重要形式,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最直接的活动阵地。坚持以习近平英雄观为指导,学习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践行英雄传承,既能够凝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民族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壮大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也可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落实于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化和生活化,推进形成见贤思齐、争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四)激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6]13。鸦片战争以来,历经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和封建主义腐败统治的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抱有极大渴望。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有矛盾就脱离不了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在旧矛盾不断解决、新矛盾不断产生中经过伟大斗争克服重重矛盾不断夺取新胜利的过程。虽然这一伟大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但过程必定充满风险艰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36]15。抛开它本身就极为复杂和艰巨不说,国内外的反对势力也不会乐见其成,必然会尽其一切手段试图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局面,迟缓复兴的脚步,阻碍复兴的进程。在今天这样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要把这一伟大梦想变成伟大现实,必须坚定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伟力,必须提升全体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能力本领。
习近平英雄观高扬了英雄锲而不舍、始终不渝的意志品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以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气概,揭示了中华民族能够精神上不得“软骨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实现中国梦信心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有助于人们立意志力之根,更好地抵御贪图享受、消极懈怠等不良思想和行为,避免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有助于人们固凝聚力之本,增强安危与共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有助于人们强战斗力之基,提振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干劲,坚定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信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323。习近平英雄观为中华民族不断攻坚克难、突破重重壁垒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中国人民战胜各种磨难、创造伟大奇迹提供了巨大能量,全面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英雄是关键依靠,英雄精神是深厚资本。新时代的奋斗者必须学深悟透、切实践行习近平英雄观,善于从英雄身上汲取力量,以英雄精神熔铸民族之魂,对标英雄、争做英雄,形成全民族砥砺前行、奋发进取的强大合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平凡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