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粳稻新品种星粳1 号的选育及其机插秧栽培技术
2021-12-27林佩佩胡昌雷张祖普吴计余周轩正王亚松孙建荣
林佩佩 胡昌雷 张祖普 华 荣 吴计余 周轩正 袁 红 王亚松 孙建荣
(1.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泰州225311;2.江苏省(红旗)稻麦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泰州225311)
星粳1 号是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市五星农业科技研究所、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常规晚粳品种,是由2011 年开始,从“爱知97/28166//丙07-14” 的杂交后代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来的粳稻品系, 其中爱知97 是引进日本的常规粳稻,28166 系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于2008 年育成的常规晚粳品种, 丙07-14 是从嘉兴农科所引进的中间材料。 星粳1 号于2016 年参加安徽省晚粳联合鉴定试验,2017-2018 年晋级安徽省晚粳区域试验,2019 年升级进入生产试验,2020 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皖审稻20200034)。 该品种具有熟期早、株高矮、抗倒性强等优点,正在申请新品种权保护。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星粳1 号全生育期为131.7 d,较对照品种(当育粳10 号)熟期短1.1 d,属晚粳常规水稻品种。 株型紧凑,分蘖适中,茎秆有弹性,株高略矮,抗倒性好。 叶色淡绿,叶型挺拔。 穗层整齐,中等穗型,着粒较密,粒型偏圆,稃尖无色。 2016 年、2017 年 2 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0.8 cm,亩有效穗21.7 万穗,每穗总粒数129.1 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8.1 g。
1.2 米质
星粳1 号2017-2018 年经原农业部稻米及米制品检测中心测定, 整精米率68.9%, 垩白粒率18%,垩白度 1.6%, 长宽比1.7, 胶稠度 78 mm, 直链淀粉含量16.4%, 主要理化指标达到部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1.3 抗性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6 年中抗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2017 年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感稻曲病。
2 产量表现
2016 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7.3 kg, 较对照当育粳10 号增产10.57%,达极显著水平;2017 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5 kg, 较对照增产3.90%;2018 年生产试验亩产526.9 kg,较对照增产8.28%。
3 机插秧栽培技术要点
3.1 育秧准备与播种
池田选择冬季闲田,耕翻后过冬。 为保证育秧质量及安全,保证排灌及时、顺畅,于播种前1 个月左右上水平整、做板、挖好围沟,板宽包墒180 cm,做完秧板后排水晒干。 播种方式有软盘人工播种和硬盘机械流水线播种2 种,盘面底土厚度1.5 cm,盖种土厚度0.5 cm。 软盘人工育秧应在播种前做好铺盘填土等准备工作。
该品种适播日期为6 月中下旬, 机插秧播种量为大田每亩干种4 kg、每亩30 张秧盘均匀播种。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及种带虫卵。 播种后覆盖无纺布,起到保湿、保温、防虫的作用。 最后上水浸泡3 h 左右,等种子吸足水分后排干等待发芽。
3.2 池田科学管理
秧盘出苗质量是机插秧育秧最为重要的一环,出苗不好严重影响栽插的质量,造成缺棵断垄严重,并且浪费秧苗造成大田缺秧。 所以,播种后到出苗前的水分管理尤为关键, 具体做法是播种后种子吸足水分到出苗前的水分管理视天气状况而定, 若太阳好、温度高则初次断水后间隔1.5 d 左右上水;若温度不高则自初次断水后间隔2.0 d 左右上水,这样能保证出苗整齐一致。 出苗以后的水分管理以湿润为主,温度高时上水保苗。
机插秧秧龄短,苗期18 d 左右移栽,底土基本能保证盘苗营养供给。 生产中不提倡施肥,避免造成秧苗旺长,造成秧苗过软无弹性或苗高度过大,影响插秧。 若有落黄现象可以喷施叶面肥或施用使少量尿素,每个秧盘施0.2 g。病虫害的防治可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情报综合防治, 此期主要防治稻飞虱、 稻蓟马、稻象甲危害;由于秧盘秧苗密度大,所以秧田期间要注重对纹枯病的有效防治。 用药时选择安全高效的品种,避免发生药害影响秧苗正常生长。
3.3 合理的肥水运筹
该品种需肥量在中等偏上水平,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掌握“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苗肥,使水稻群体平稳发展,后期施好拔节孕穗肥”的原则。 一般肥力土壤选用45%的复合肥25 kg 作为基肥, 栽插返青至第1 张新叶长出后第1 次追肥尿素7.5 kg/亩,10 d 后第 2 次追施尿素 10.0 kg/亩,15 d 后第 3 次追施尿素10.0 kg/亩, 拔节孕穗期施复合肥2 kg/亩、尿素7.5 kg/亩。 栽插时排干大田水层以保留脚塘水为宜,水层过深容易造成漂秧,降低插秧质量,增加田管难度;插后3 d 左右不上水,促进扎根;分蘖期保持浅水,促进分蘖。 达到目标茎蘖苗时及时断水搁田抑制无效分蘖,优化群体。 后期以干湿交替管理为主,养根、保叶、增粒重。
3.4 有效控制杂草危害
移栽前大田施用丙草胺每亩80~100 mL 封闭杂草。 移栽后待第1 张新叶长出后结合第1 次肥料用异丙甲苄,吡嘧磺隆进行二次封闭。 用药期间田间水层不宜淹没新叶叶尖,并且保水6~7 d。 封闭后未死的大龄杂草,根据草情、草类不同选择合适的药剂叶面喷施防治。
3.5 科学防治病虫害
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根据病虫发生的规律与情况,结合当地病虫防治情报防治好稻飞虱、螟虫、稻苞虫及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 防治时坚持同区域同时间操作,提高防效。
3.6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但是获得较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同时也是获得商品性较高产品的技术措施。 早收则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降低,不但影响产量同时影响稻米品质,晚收容易造成田间落粒,遇到阴雨天气更易造成穗芽。 因此, 一般在水稻黄熟85%~90%时收获最为适宜,此时经济系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