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陵川县玉米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

2021-12-27靳晋峰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农技全县肥料

靳晋峰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晋城 048300)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总面积1751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78%,是山区农业县。现有耕地39.8 万亩,其中粮田面积36.8 万亩,种植的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谷子、马铃薯等杂粮为补充,常年种植玉米30 万亩左右,占粮田总面积的85%以上,平均亩产量为450 kg。

一、陵川县玉米产业发展优势

1、气候优势

陵川县地处太行山南麓,平均海拔1050 m,位于北纬35°25′~36°53′,东经113°5′~113°37′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平均日照时数2601.3 h,平均日照时数11~13 h,年日照百分率59%。平均气温8.9℃,≥10℃年积温2755.1℃。1 月最冷,平均气温为-5.2℃;7 月最热,平均气温21.3℃。年平均降雨量606.5 mm,降雨量最多的年份达965 mm。降水季节变化明显,降雨最多时段集中在7~9 月,一般年份降雨在350 mm 以上,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左右。雨热同步的气候特点是春玉米生长的理想环境。无霜期随地形变化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玉米种植区无霜期较长,平均为160 天。

2、土壤优势

陵川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类型较为复杂,主要土壤类型有褐土、红土、黄土、红黄土,质地为壤质土。土壤分布既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又表现出土壤的区域性分布特点。由东向西依次出现淋溶褐土一山地褐土一褐土性土一碳酸盐褐土。耕种土壤因地形、成土母质及其他因素的差异,土壤熟化度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土壤养分含量平均为有机质22.9 g/kg、全氮1.07 g/kg、有效磷6.0 mg/kg、速效钾102 mg/kg[1]。

3、技术优势

20 世纪90 年代,在玉米机械化程度还较低时,陵川县就成功示范推广了玉米高垄地膜覆盖、W 膜覆盖集雨、玉米整秆半覆盖保墒、玉米整秆沟埋蓄水等旱作高产种植模式,并总结出了玉米整秆+地膜二元单覆盖、玉米整秆+地膜二元双覆盖的玉米综合配套种植技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旱作农业示范县。

4、市场优势

陵川县养殖业较为发达,据统计,全县畜禽年饲养总量达280 万头(只)。共建成省级规模化养殖场92 家,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54 户,年出栏1 万只以上蛋鸡规模场25 户,年出栏300 只以上规模养羊场11 户,年均消耗玉米约9 万吨。同时,鸿生淀粉有限公司年可加工转化玉米10 万吨。目前,全县玉米年产量仅有13.5 万吨,全县玉米缺口较大,市场销售还存在较大空间[2]。

二、陵川县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条件差

陵川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和沟坝地上。地块以梯田为主,全县小于25°的耕地仅有14 万亩,约占粮田总面积的35%;大于25°的坡耕地占全县粮田总面积的65%以上,受冲刷和风蚀作用,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耕地质量变差。

全县海拔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利用成本高,缺乏河流水库,农业用水主要靠自然降雨,受地形限制,田间缺乏灌溉渠道和蓄水设施,自然降水利用率低。

受地形影响,陵川县玉米种植主要以人工为主,由于人多地少,全县将土地资源的绝大部分用于耕种,导致机耕道修建困难,造成田间交通不便。

2、品种选用不当

玉米产量由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构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一般而言,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粒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当地农户在种植玉米时一味追求新品种和高产量,忽视了品种与气候以及种植模式的关系,减产事例多有发生。

一些中早熟地区,玉米的生育期一般只有120 天左右,农户为了追求高产选种了生育期在130 天以上的中晚熟品种,结果造成了玉米水分过大,病虫害多发,果穗结实不良,不能正常成熟,造成减产。

还有部分农户为了高产,选择了大穗型高产品种,但种植模式采取了高密种植法,导致玉米空秆率大、穗小粒瘪,造成玉米产量不增反减的严重后果。

部分农户对天气关注度不高,对土壤蓄水力把握不准,把一些耐旱品种种在了下洼地,一些需水量高的品种却种在了旱薄地,最终不仅无法发挥品种潜力,还出现了早衰、腐烂等情况,造成玉米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3、肥料施用不合理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在玉米产量构成中是仅次于种子的第2 大影响因素,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都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潜力的发挥。陵川县在玉米种植施肥上存在3 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过分强调化学肥料的增产作用,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玉米根系活力差,肥料吸收利用率低。二是过分强调氮肥的增产作用,造成幼苗徒长,植株茎秆细弱,抗倒伏能力差,玉米根系不发达,病虫害严重。三是采用最简单的底施“一炮轰”法,导致肥料不集中,覆土较浅,氮损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

4、田间管理不科学

玉米高产除了要有优良的品种和合理增施肥料外,科学的田间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陵川县玉米田间管理方面有3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播种不科学。种植密度过大,玉米空秆多,穗小粒瘪,倒伏现象严重;种子不精选,一些瘪籽、虫蛀籽、烂籽等随播种机一起播入田中,造成缺苗断垄现象;播种过深,使种子长时间处在缺氧状态的土层内,导致种子缺氧腐烂。

二是化学除草剂应用不当。广大农民存在用量过大、施用时间不准等问题,不但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反而经常使玉米植株出现畸形、果穗结实不良等药害问题。

三是耕作不规范。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耕作却仍以秸秆粉碎还田+浅旋耕为主要模式,导致土壤耕层过浅,板结严重,活化程度低,透气性差,蓄水保肥能力低,阻碍了玉米产量的增加。

三、陵川县玉米产业发展优化措施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按照“水利设施齐备、田间交通便利、地力持续提高”的原则,规划划定的15 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

水利设施方面,加强有水源地块的水利沟渠修缮或新建输水管网;加强无水源旱地的蓄水设施建设。在田间道路方面,以乡村水泥路为高标准农田的主干道,补充建设田内机耕道路。在提高地力方面,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推广深松整地,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推广配方施肥,增施微量元素肥,平衡土壤营养,最终使全县60%玉米田成为高标准农田[3]。

2、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

玉米标准化生产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在自然条件下达到稳定高产的配套技术措施。想要推进玉米标准化建设,首先要编制不同区域的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户科学选择玉米品种,合理增施配方肥料,规范农民种植技术。其次要进行土地流转或托管,促进玉米种植规模化。最后要引进并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只有通过品种、技术、肥料、机械的综合配套应用,才能提升玉米生产水平。

3、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组建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站,建立农技推广人员长效补充机制,完善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三是实行县镇两级农技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制定详细的区域、品种、季节等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建立“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进圈”的服务机制。四是发展科技特派员队伍,进一步健全科技特派员玉米种植产业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特派员队伍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农技全县肥料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的改进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