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2021-12-27史娟
史 娟
(黔南州检验检测院,贵州 都匀558000)
萱草为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或金针菜Hemerocallis citrinaBaroni的干燥全草,收载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黄疸、水肿、小便不利、带下、便血、乳痈等病症。在现行标准中,质量控制项目仅有性状和化学鉴别,且性状描述中未对萱草和金针菜两种基原进行区分[1]。本文通过研究萱草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TLC法对大黄酸进行定性鉴别,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Olympus BX43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BSA224S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SK250LHC型超声波清洗仪(上海科导公司);DK-98-Ⅱ型电热恒温水浴锅、101-1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SX-4-10型箱式电阻炉(天津泰斯特公司)。大黄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7-201607);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批号:20210103)。萱草样品采集于贵州都匀、开阳、石阡等地,经贵州中医药大学何顺志教授鉴定为百合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和金针菜Hemerocallis citrinaBaroni的干燥全草,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样品信息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别[1-2]
2.1.1 萱草 根茎呈短圆柱形,长1~1.5 cm,直径约1 cm。有的顶端留有叶残基;根簇生,多数已折断。完整的根长5~15 cm,上部直径3~4 mm,有的中下部膨大成纺锤形块根,直径0.5~1 cm,多干瘪皱,有多数纵皱及少数横纹,表面灰黄色至淡灰棕色。体轻,质松软,稍有韧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多数放射状裂隙。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线形,长30~80 cm,宽0.5~1.5 cm,有棱脊,下部重叠,主脉较粗,基部枯烂后常残存灰褐色纤维状维管束。气微香,味稍甜。
2.1.2 金针菜 根茎呈类圆柱形,长1~4 cm,直径1~1.5 cm。完整的根长5~30 cm,上部直径3~4 mm,有的根中下部稍膨大成棍棒状或略呈纺锤状。叶长40~120 cm,宽0.5~1.5 cm。
图1 萱草药材
2.2 显微鉴别
2.2.1 叶表面观[3]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气孔平行式,具4个副卫细胞。见图2。
图2 萱草药材叶表面观
2.2.2 粉末 本品粉末棕黄色或黄褐色。草酸钙针晶多见,成束或散在。导管为网纹、螺纹及梯纹导管。显微图见图3。
图3 萱草药材粉末显微图
2.3 TLC鉴别[4]
取萱草药材粉末2g,加甲醇50m L,超声处理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 L使溶解,再加2m L盐酸后加热回流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 L,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残渣加2m L甲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 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试验,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23∶17∶0.5)为展开剂,10℃以下展开,展距约13 cm,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大黄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TLC色谱见图4。
图4 萱草药材TLC色谱
2.4 检查项[5]
采用(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32)水分测定法烘干法测定7批次萱草药材的水分,通则2302灰分测定法测定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每批次样品平行测定3份,结果见表2。根据测定结果,初步拟定萱草药材水分限度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0%。
2.5 浸出物
根据文献报道萱草和金针菜中主要含有蒽醌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6-7],而蒽醌类在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因此选择乙醇作为浸出物测定的溶剂。按浸出物测定法(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热浸法[5],测定7批样品的浸出物含量,结果见表2。根据测定结果,拟定萱草药材浸出物不得少于9.0%。
表2 萱草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测定结果 (%)
3 讨论
从药材性状来看,萱草和金针菜在根茎的形状和长度、根的形状、叶的长度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建议在新版质量标准中予以区分。
萱草药材叶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气孔平行式,具4个副卫细胞,可与其他药材叶有效区分。其中萱草叶表皮气孔副卫细胞与保卫细胞外侧相连,而金针菜副卫细胞与保卫细胞内侧相连,这一差别可作为萱草药材两种基原鉴定的依据。
实验考察了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4]和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2∶3∶0.2)[4]两种展开剂对萱草药材大黄酸TLC鉴别的影响,结果两种条件下大黄酸Rf值均较小,且金针菜样品中大黄酸斑点受到相邻斑点干扰;当对第二种展开剂比例进行调整,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23∶17∶0.5)作为展开剂时,大黄酸Rf值适中,且各样品中大黄酸斑点均得到有效分离。
本文对萱草药材性状、显微鉴别、TLC鉴别、检查项、浸出物等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更加有效地控制其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相关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