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五育融合”育人理念

2021-12-26王孝军王俊莉

甘肃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渗透班级管理

王孝军 王俊莉

【摘要】“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课题,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全面培养新育人体系,它能有效推动“五育融合”落地落实见效,以期建构更加完善的班级教育新体系。对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就需要具有综合育人的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培养出品德高尚、素养全面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五育融合”理念;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1—0032—03

人的生命成长和能力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也是学生必备素质与关键能力同步共生的综合过程,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所有教育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发生影响,从而产生综合效应。因而,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需要发展,要相互贯穿、彼此渗透,从而相互滋养。“五育融合”背景下的教育,追求的是包括生命发展的整合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育过程的公正性在内的“综合育人”理念、是育人价值、教学价值、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当前,诸多专家学者们致力于研究从“五育并举”的教育政策引领到“五育融合”的育人手段、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育人挑战中寻找突破口,解决“五育”如何深度融合,“五育”之间如何渗透,实现整体综合育人的可能性,积极探索全面发展、融合育人的“五育融合”教育实践之路[1]。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的实践主体,如何在班级教育中倡导并实践“五育”融合,是值得研究的教育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班级文化灵魂线,构建“五育融合”育人理念下班级文化新体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灵魂,是引领。“五育融合”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注重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班级特点的文化体系。班级文化建构,要体现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并重的原则,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显性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徽、班旗、班刊、班歌等。隐形的班级文化,则是班级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大家认同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师生一起研究制订班级目标,把实现“五育融合”作为班级目标的核心内容,指向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不是以简单地追求学习成绩为目标。例如,把“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家国情怀、懂得感恩、富有责任心”等作为班级目标;以此为依据,制订“爱国、感恩、善学、奋进”为班级口号,形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班级公约,在这个基础上,师生、家长一起设计制作富有班级特色的班徽、班旗,创作班歌,发行班刊,旨在将“五育融合”的班级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家校之间达成共识,家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

二、抓住校本课程开发育人主线,落实“五育融合”育人的主渠道

1.开发“晨读、午练、暮省”课程,融“五育”在日常。充分利用学科课程间隙,开展晨读、午练、暮省课程的学习,经典诵读、书法练习、三省吾身,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晨读课程,涵盖中华传统经典,如《道德经》《声律启蒙》《增广贤文》《论语》等经典诵读,既有唐诗、宋词、元曲,也有现代作家的名篇名著、名人故事,让学生在晨读中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小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午练时间,安排书法练习,学习汉字书法艺术,在一笔一划中了解汉字文化,追溯汉字发展历史。暮省时间,要求学生检视一天的学习、做事、做人,从小懂得自悟自省,审视自己,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2.开发“二十四节气”课程,融“五育”于文化生活。二十四节气,蕴藏着华夏民族洞察天地的智慧,蕴涵着炎黄子孙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哲学,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立身处世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开展二十四节气资料搜集、整理、分享活动,讲述二十四节气故事,摘录二十四节气谚语等,能引导学生观察节气变化,了解节气物候,知晓各地不同的节气风俗。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发展演变以及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而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3.开发传统节日课程,融“五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传统节日课程,是以节日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文化水平,合理安排,有序开展的文化之旅。在这段旅程中,从一年级开始,以中国节日为线索,选择每个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学习诗歌、欣赏花卉、创编童谣、了解节日来历、熟知节日习惯、感受节日风俗、品尝节日美食,带领学生参与、感受、展示的过程中,亲近中国文化,亲近民风民俗;初步了解各种节日知识、节日特点、节日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节日文化,感受中国文明和传统文化精神,进而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亲近生活,感受浓厚的生活气息,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开发爱国教育课程,融“五育”于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班级教育的各种契机,结合国家重大节日,开展系列爱国教育,建构爱国教育课程。如,清明节祭英烈,建党節学党史,建军节拥军活动,国庆节致敬祖国,还有热爱国旗主题教育,唱国歌、唱革命歌曲、讲爱国志士的故事、参观红色爱国基地等系列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5.开发理想教育课程,融“五育”于理想教育之中。理想召唤行动,勤奋铸就成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鸿鹄之志,是班级教育的重要课程。带领学生学习名人志士,树立远大理想的故事,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内驱力和自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6.开发班级阅读课程,融“五育”于阅读体验中。构建班级阅读课程体系,指向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关注学生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涉及绘本、童话、故事、经典名著、名人传记、历史、自然等书籍的阅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阅读补充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以便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社会,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班级阅读课程体系的建构,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理想抱负、人生追求诸多方面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抓住班级活动实施载体,促进“五育”融合拓展延伸

1.开展研学活动,拓宽视野。研学,是对校内教育的很好补充。带着学生从了解家乡开始,悦读兰州、武威研学、和政研学等,研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家乡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同时和当地的小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研学回来后,写研学感受,交流研学体会,发现问题,形成解决策略。武威研学回来,很多学生对甘肃的文物古迹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政研学之后,学生对生物的进化与演变产生了兴趣。这样的学习体验,是课堂教学中很难获得的[2]。

2.开展班级讲堂活动,展示自我。班级讲堂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展示的平台,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小伙伴,不仅锻炼了自己,还丰富了自己。好书分享、观影感受、假期收获、生活技能、研究性学习等等,都是班级讲堂上学生喜欢的话题。一本好书中获得的人生感悟,一部电影引发的思考,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的学习探究,学会的某一项生活小技能的分享,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体验。人人参与,一起成长,没有规定动作,只有个性体验,这样的学习交流,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领域[3]。

四、抓住家校合作途径,形成“五育融合”育人合力

1.开展亲子远行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亲子远行活动,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更加真实地了解班级教育,同时从新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孩子,观察与交流中,发现自家孩子的不足,知晓孩子的特点与优势,进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孩子。此外,在和其他家长交流的互动中,学习更多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找到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足。对于学生而言,远行活动中,得到更多与同伴交流学习的机会,涉及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团队意识等多个方面,也是锻炼自我的好机会[4]。如,刘家峡采摘、金沙岛远游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更好地与同伴相处,掌握生活小技能,有利于密切亲子关系,实现家校之间互通有无、合力育人的目标。

2.开展家长讲堂。每月一次的家长讲堂,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家长,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专业讲述:如何保护牙齿、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用电常识、拒绝毒品、食品安全等等,对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科学保障。这不仅是对班级教育的补充,更是通过家长进课堂的方式,增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知与了解,对家校合力培养学生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宁本涛.“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1-5.

[2]李竟刚,王虎挺.五育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J].高等教育,2020(46):49.

[3]唐冉.构建中小学“五育融合”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内蒙古教育,2020(06):1.

[4]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2020(09):85-91.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五育’融合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195)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渗透班级管理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