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枕颈影像参数的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风险分析

2021-12-26仇胥斌袁晓峰庄明

颈腰痛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枕骨交界融合术

仇胥斌,袁晓峰,庄明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常州 213003)

枕颈融合术是治疗枕颈交界区不稳的重要术式,涉及病因包括枕颈交界区外伤、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枕颈融合术治疗目的在于解除脊髓压迫,增加枕颈交界区的稳定性,恢复枕颈区序列,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但枕颈融合术对寰枢关节、寰枕关节进行融合,势必会造成枕颈部旋转、伸屈限制,且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椎动脉破裂、继发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及吞咽困难等[1]。枕颈融合术后若发生吞咽困难,会影响患者的进食、饮水等,严重者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其远期预后[2]。Miyata等[3]提出了Oc-Ax角、O-EA角等枕颈影像参数,用于反映枕颈序列的变化,而枕颈序列的变化与口咽气道直径密切相关,因此,基于枕颈影像参数的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风险分析,更有助于为外科医师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纳入84例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的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基于枕颈影像参数探讨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的84例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均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24~68岁,平均(46.81±6.18)岁;单纯颅底凹陷34例;单纯寰枢椎脱位1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其他6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年龄≥18岁;因外伤或关节炎等造成的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随访时间≥1年;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颈椎结核、肿瘤;因脑血管疾病、口咽部疾病等引起的吞咽困难;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本次手术前有颈椎、口咽部手术史。

1.3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头部采用Mayfield头架固定,消毒、铺巾后作颈后正中手术切口,逐层打开皮下组织,小心分离,暴露枕骨、寰椎后弓、C2及拟固定节段的椎板、棘突。寰椎、C2双侧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若固定C3及以下节段则选择双侧椎板螺钉固定,枕骨安置枕骨钛板并采用规格适宜的螺钉固定,采用钛棒连接。若需减压,予切除枕骨大孔、寰椎后弓实现减压。“C”臂透视监测下以撑开、加压、提拉等步骤进行复位,透视明确固定满意后,将螺帽逐个锁紧。融合节段植入同种异体骨并适当打压,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继发脊髓、神经损伤。术后常规补液,运用地塞米松、抗感染治疗。术后2~3 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头颈胸支具保护下活动。

1.4 术后吞咽困难风险分析

吞咽困难程度参照Bazaz分级[5]进行评价:①无:流质、固体食物吞咽正常;②轻度:流质食物吞咽正常,固体食物偶有吞咽困难;③中度:流质食物偶有吞咽困难,固体食物吞咽困难;④重度:流质、固体食物均吞咽困难。依据有无吞咽困难,分别设为吞咽困难组以及吞咽正常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枕颈影像参数[6]。站立位下拍摄侧位X线片,作麦氏线:硬腭后缘至枕骨鳞部下缘;C2线:C2下终板切线;Oc线:枕外隆突至枕骨鳞部下缘;Ax线:C2后纵切线;外耳道中点与C2下终板中点连线;Oc-Ax角:Oc、Ax夹角;O-C2角:麦氏线与C2线夹角;O-EA角:麦氏线与外耳道中点和C2下终板中点连线的夹角;nPAS:口咽部悬雍垂尖端至会厌尖端最狭窄气道的距离;见图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枕颈影像参数,即治疗前后Oc-Ax角、O-C2角、O-EA角以及nPAS的变化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

图1 Oc-Ax角、O-C2角、O-EA角以及nPAS测量示意图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吞咽困难组以及吞咽正常组的枕颈角相关参数比较

84例中,25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组与吞咽正常组的术前、术后1年O-C2角和ΔO-C2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c-Ax角、O-EA角以及n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Oc-Ax角、O-EA角以及nPAS以及各指标变化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吞咽困难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吞咽困难为因变量,基于ROC曲线计算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最佳截断值,并以此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术前O-C2角≤2°=1,>2°=0;术后O-C2角≤5°=1,>5°=0;ΔO-C2角≤-5°=1,>-5°=0;术后Oc-Ax角≤65°=1,>65°=0,ΔOc-Ax角≤-2°=1,>-2°=0;术后O-EA角≤100°=1,>100°=0;ΔO-EA角≤-5°=1,>-5°=0;术后nPAS≤10 mm=1,>10 mm=0;ΔnPAS≤-4 mm=1,>-4 mm=0。结果显示:ΔO-C2角≤-5°、术后Oc-Ax角≤65°、术后nPAS≤10 mm、术后O-EA角≤100°是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见表2。典型病例见图2。

表1 吞咽困难组以及吞咽正常组的枕颈影像参数比较

表2 术后吞咽困难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外伤、关节炎症等均可能造成枕颈区不稳,多表现为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等,部分患者合并颈段脊髓或延髓损伤,枕颈融合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枕颈区不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内固定以及植骨技术的进步,枕颈融合率逐步提高,但术后枕颈固定角度不佳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吞咽及呼吸困难,不合理的枕颈固定角度不仅影响手术疗效,远期还可能出现下颈椎曲度异常,严重者发生神经功能性损害[7]。本研究结果显示,84例术后有25例发生吞咽困难,发生率29.76%,较既往报道的8.12%~34.61%处于较高水平,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相对较少有关[8]。近年来,关于枕颈角对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影响的研究越发深入,例如,易红蕾等[9]报道O-C2角能够评估枕颈序列变化,在预测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风险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除O-C2角外,本研究还纳入Oc-Ax角、O-EA角以及nPAS等枕颈特异性影像参数[10]。结果显示,吞咽困难组以及吞咽正常组术前、术后1年O-C2角以及ΔO-C2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Oc-Ax角、O-EA角、nPAS以及各指标的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枕颈影像参数的变化与吞咽困难具有显著联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ΔO-C2角≤-5°、术后Oc-Ax角≤65°、术后nPAS≤10 mm、术后O-EA角≤100°是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说明O-C2

典型病例:

角变化值较大、术后Oc-Ax 角、nPAS、O-EA角过小均会增加吞咽困难风险。关于O-C2角改变与吞咽功能的关系,Nagashima等[11]发现,O-C2角每降低1°则CT横断面会厌尖部平面口咽腔的横截面积降低3.7%,ΔO-C2为-5°时,该横截面积降幅达到18.50%,这无疑为食物吞咽尤其是固体食物的吞咽带来困难。基于ΔO-C2角≤-5°是术后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术中应尽可能将O-C2角的降幅控制在5°以内。有学者认为,O-C2角无法反映C2与颅骨的相对运动,因此提出O-EA角,评估颈椎序列、颅骨与椎体的相对运动,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议术后O-EA角>100°,以降低吞咽困难发生风险[12]。Oc-Ax角能够有效弥补C2骨形态异常者测量O-C2角、O-EA角的误差,Oc-Ax角越小则口咽气道横截面积越小,其直径降低对吞咽功能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有学者建议术中枕颈角调整时注意纳入Oc-Ax角,并控制在>65°[13]。nPAS能够直接量化口咽最狭窄气道的直径,Wang等[14]报道显示,nPAS与O-C2角、O-EA角、Oc-Ax角均呈正相关,证实了枕颈角与口咽气道直径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后的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O-C2角变化值较大、术后Oc-Ax 角、nPAS、O-EA角过小均会增加吞咽困难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枕骨交界融合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哀伤
后路枕骨髁螺钉技术研究进展
枕骨大孔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所有人,都是一个人(组诗)
滇藏交界地带藏族天主教徒的信仰实践与身份认同研究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枕骨髁骨折:历史回顾及诊治现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