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施护对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干预效果

2021-12-25范少勇

光明中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股骨头分型置换术

邓 欢 田 烨 周 明 范少勇

股骨头坏死又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其典型症状为腹股沟区疼痛,并放射至膝关节及同侧臀部[1]。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标准手术,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2]。疼痛为骨科手术后的常见症状,能够使得患者出现焦虑、躁动等应激反应,不利于其术后恢复。若予以止疼药对患者进行镇痛护理,只能缓解其生理上的疼痛,镇痛效果不明显。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体系中针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护理方法,是指在对患者辨证分型后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3]。本研究从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角度出发,在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予以针对性干预计划。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观察对象均为该时间段内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包含35例患者。参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21±8.69)岁;陈旧性外伤致病者14例,长期酗酒致病者6例,滥用糖皮质激素致病者7例,其他原因8例;病变位置:左侧18例,右侧17例。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72±8.53)岁;陈旧性外伤致病者13例,长期酗酒致病者6例,滥用糖皮质激素致病者7例,其他原因9例;病变位置:左侧19例,右侧16例。将2组患者的年龄、致病原因、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2组患者经CT、MRI、X线片检查后确诊为股骨头坏死,且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相关手术指征。

1.3 纳入标准①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加入本研究;②单侧发病的患者;③皮肤无损伤的患者;④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给予参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体征监护、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等。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辨证护理:依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分型对症干预,①若患者肝肾亏虚,应将温肾补阳作为调养、护理原则,针刺患者的肾俞、命门等穴位,再使用穴位贴敷、六味地黄丸加减等方式调节肝肾两虚的症状。在饮食护理干预方面,以温补肝脏为目的,可食用栗子类食材及肝脏、猪骨等。②若患者分型为气滞血瘀型,应将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作为调养、护理原则,通过开天门穴位按摩的方式舒缓患者紧张的肌肉,令其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保持愉悦的状态。在饮食护理干预方面需注意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给予中药封包、针灸、桃红四物汤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以缓解术后疼痛、气血瘀滞的症状。③若患者分型为湿热型,在饮食干预方面应保持清淡,并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可食用绿豆汤、薏仁粥等食物。给予其针灸、拔罐、四妙散加减等方式调和湿热相交的症状。④若患者分型为痰瘀互阻型,应使用针灸、按摩等方式舒筋活络,缓解患者在术后恢复产生的疼痛;在饮食护理干预上,护理人员嘱咐患者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习惯,可食用天麻鱼汤黑木耳蒸瘦肉等食物,以达到活血化瘀、祛痰通阻的目的。若患者在术后疼痛感剧烈,可通过耳穴压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用王不留行籽贴敷髋骨、神门等穴位,每次贴敷3 min,每日3次;再取梁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次3 min,每日2次。

1.4.2 观察指标①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5 d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该量表满分为100分,涉及关节活动情况、畸形、疼痛等内容,其分数与髋关节恢复效率呈正相关。②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5 d后VAS评分[5]改善情况,该评分法满分为10分,其中9~10分表示极度疼痛;7~8分表示重度疼痛;5~6分表示中度疼痛;3~4分表示轻度疼痛;0~2分表示无痛。

2 结果

2.1 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例,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患者在术后常发生剧烈的疼痛,不利于其手术伤口的恢复。若患者经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其关节遭到破坏,并存在着持续性的关节疼痛,活动受到限制,可采取该手术进行关节功能恢复。中医理论认为[6],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为经络损伤、气血失衡、脏腑失调。中医辨证护理是一种以中医辨证分型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从多方面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尽早出院[7]。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剧烈的疼痛会引发应激反应,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发挥其作用机制,使得患者对疾病的恢复产生担忧情绪,尤其是该疾病的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身体素质较差,心理负担较大,不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中医学认为[8],经脉不通则痛,疼痛多为气血瘀滞所致。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时受疼痛感的影响较大,其主要原因为气血阻滞。在本研究中针对气血瘀滞、肝肾亏虚的患者,在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外,还予以汤药、针灸、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疏通经脉,使得气血瘀滞现象得到改善,患者疼痛降低,有利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在实施护理干预时遵循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原则[9]。护理干预后参照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中医辨证理论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具有一体性,在相对应的穴位进行针刺、贴敷后可有效缓解疼痛。对患者实施耳穴压豆法后,能够刺激患者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发挥出镇静止痛的功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针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具有确切的缓解作用,因其使用针刺的方式刺激穴位,使阻滞的气血流动,血液循环加快,有效改善因手术带来的疼痛[10]。在有效止痛护理后,患者手术伤口的恢复速度加快,能够尽快地恢复其关节功能。本研究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案对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在通过饮食、情志及汤剂等中医特色护理方案进行对症护理干预后,患者体内器官功能得到有效的平衡,有利于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总而言之,实施中医辨证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在术后产生的疼痛,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股骨头分型置换术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