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联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1-12-25乔娜丽黄冠华

光明中医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西药四联胃炎

乔娜丽 黄冠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以患者胃脘部主观不适感为主要症状,缺乏明显特异性。该病受饮食、情志、作息等多因素影响容易反复发作。研究显示[1,2]本病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密切,机体感染Hp后能稳定定植于胃窦部,形成炎症环境,造成胃黏膜损伤,致使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持续存在。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严重者具有癌变可能,Hp感染是消化系统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3]。因此有效根治Hp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西医治疗Hp感染常用的抗生素联合应用疗法,因不良反应明显,患者依从性差。中西药结合治疗症状改善快,减轻不良作用,效果明显。因此,本研究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完成试验80例,因患者个人原因中途退出4例。入组患者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38.24±11.36)岁。男性39例,女性4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15±11.66)岁;平均病程(4.32±1.02) d。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33±11.21)岁;平均病程(4.19±1.23) d。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症状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且C13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②符合肝郁脾虚型中医诊断标准:主症为胃脘部胀痛或隐痛喜按;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舌淡红苔薄白有齿痕,脉弦细。次症为嗳气长太息;情绪不稳定;纳呆少食、神疲乏力、大便稀溏。③年龄在20~60岁。

1.3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胃炎、胃溃疡及恶性肿瘤类疾病患者。②2周内使用影响Hp检测的药物。③中医辨证有兼夹证者。④过敏体质者及孕产期妇女。⑤具有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如甲亢、糖尿病等。

1.4 研究方法设定中药汤剂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患者为观察组,以单纯应用“标准四联疗法”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2016年我国第五次幽门螺杆菌诊疗共识提出的标准四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4周中药汤剂(院内协定方:柴胡10 g,当归10 g,炒白芍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党参15 g,砂仁9 g,木香6 g,炒山药30 g,鸡内金10 g,炙甘草6 g)治疗,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Hp感染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停药1个月后以Hp转阴情况判断Hp根除率。并在停药2个月后进行随访,复查Hp感染情况,统计复发率。

1.5 观察指标症状分为无、中、重3级。以胃痛胃胀、胁肋胀满、反酸烧心、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分别记0、2、4分。以嗳气长太息;情绪急躁或抑郁;纳呆少食、神疲乏力、大便稀溏为次要症状,分别记0、1、2分。Hp根除率为Hp转阴例数/各组总例数×100%。Hp复发率为Hp阳性例数/各组Hp转阴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分别用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治疗后2组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总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1。在胃痛胃胀、胁肋胀满、反酸烧心、嗳气太息、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稀溏或干结方面,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见表2。同时,2组患者根除率相近,观察组为82.5%,对照组80.0%,但观察组Hp复发率为15.0%,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提示2种方案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中药汤剂联合四联疗法疗效更佳,同时在提高根除率和降低复发率更有效。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症状评分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Hp根除率、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古籍并无慢性胃炎概念的描述,胃部不适症状多以胃痞、呃逆、反胃、胃脘痛命名,该病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其中有“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论述,并明确提出此病与肝脾两脏有关。胃为阳土,喜降恶升,以通降为顺,脾胃居中焦运化后天水谷,脾弱则胃不强,一损俱损,中焦脾土受困则胃升降失常,胃气阻滞不通则痛。五行脾土为阴,为肝木所克,肝喜调达恶抑郁,肝郁则克脾土。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机体容易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导致机体肝气郁结,肝旺克脾土,脾胃失和降,故临床上肝郁脾虚型胃痛患者较为多见,由于胃失和降而发病常见胃痛、反酸、烧心、嗳气等临床症状。且患者因肝气郁滞,常会出现抑郁、紧张或焦躁情绪,每每诱发胃部不适症状。针对肝郁脾虚的病机,临床多采用疏肝健脾之法。本研究中应用院内协定方柴胡、当归、炒白芍、炒白术、茯苓、党参、砂仁、木香、炒山药、鸡内金、炙甘草,是在肝郁脾虚代表方逍遥丸的基础上加入党参、炒山药以健脾气,砂仁、木香温中焦脾阳化胃湿浊之邪,鸡内金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同时鸡内金能助当归、白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

Hp是目前研究发现的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同时也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部癌前病变-胃癌的始动因子。自1982年外国医师分理Hp后,对其持续研究,人类是Hp的唯一宿主。Hp感染后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机制有胃泌素-胃酸、介质冲洗、免疫损伤、胃上皮化生等几种学说,主要通过Hp细菌产物、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引起胃内环境改变,长期慢性炎症容易导致组织癌变。幽门螺杆菌已成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胃部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4],有Hp感染的患者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于非感染者。截至2017年,我国已有超过50%的人群感染Hp,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成为高感染地区。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5]。因我国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越来越高,Hp根除标准三联疗法治愈率下降[6,7]。黄继平等[8]对深圳东部地区三联疗法耐药状况调查显示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82.3%和47.9%。Hp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难题,我国情况尤为显著。Hp耐药性的Meta分析表明,中国标准三联疗法在2004年以前临床根除率为88.5%,到2013年已下降至71.1%。故2016年我国在第五次幽门螺杆菌诊疗共识提出来四联治疗是目前推荐的Hp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多种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高,抗生素不良反应频发,四联疗法效果评价不一,并且有头晕、口苦、恶心等不良反应[9,10]。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较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众所周知,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胃部不适感,改善患者饮食状况。多项研究[11-16]显示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Hp相关性胃炎临床效果明确。幽门螺杆菌(Hp)属于外感性细菌,中医可将Hp归属到“外邪”“邪毒”范畴。中医依据患者临床证候给予对症治疗,同时《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药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的同时,能够调整机体整体功能,使得机体“四季脾旺不受邪”。因此中西药联合应用可降低Hp复发率。周本刚等[17]对我国2011-2018年1584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药联合治疗进行Meta分析发现中西药联合对Hp根除率、临床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梁平[18]研究结果提示中西药联合能够缓解患者胃部不适症状,改善胃黏膜病理变化,提高胃肠功能,能够有效根除Hp。王洁[19]应用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 Hp感染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疗效。张艳鹤等[20]应用清利化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减少中医症状,促进胃部病理改变。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显示中西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慢性胃炎患者康复、能够提高Hp的根除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证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明确,较单纯应用西药效果好,其优势在于西药抗生素对细菌有针对性疗效,能够控制胃黏膜炎症,中医药通过对机体的辨证论治,以患者主诉为标,以阴阳气血不调为本,标本同治,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巩固或加强根除Hp的作用。近年多项研究证实[21-23],中药制剂有显著抗Hp作用,清热解毒药中的黄连、黄芩、大黄、金银花,健脾益气药中的桂枝、高良姜、甘草,活血化瘀类药物中的山楂、丹参、乳香等多具有抑菌作用。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以整体观念调整机体阴阳气血,改善机体整体内环境,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增强患者的正气抵抗外邪。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增强,西药Hp根除率逐步降低,同时不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临床上多采用中西药联合,不仅能减少抗生素应用的不良反应,提高Hp根除率,减少Hp复发,还能明显减轻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根除Hp方面都展现了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西药四联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左肺动脉狭窄的处理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