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2021-12-25孙永顺李毅平

光明中医 2021年23期
关键词:疏肝反流食管

孙永顺 李毅平 叶 悟 汤 健 王 健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 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临床以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平卧或睡眠时呛咳、咽喉不适等症状为主[2],主要并发症有食管狭窄、出血,甚至可导致食管癌变。本病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约有30%的患者对常规西药抑酸治疗疗效不佳,被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是当前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治疗难题之一。作者临床依据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主要病机[4],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为指导拟疏肝健脾降逆方,临床评价该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19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132例, 对照组66例,22例因资料不全被剔除。其中治疗组14例,对照组8例。完成临床治疗,资料较完整的病例176例,其中治疗组118例、对照组58例。完成胃镜复查病例151例,其中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1例。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进行基线比较,组间性别比较(χ2=0.009,P=0.924>0.05),组间年龄比较(Z=1.754,P=1.224>0.05),组间病程比较(Z=0.939,P=1.616>0.05),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2组患者均衡,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4],①临床症状: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或有反流相关的食管外症状,如反流相关的咽部不适、咳嗽、哮喘。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从病理学证实有炎症。按照第十次世界消化系病会议制订的洛杉矶分类(LA分类)法,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分为A、B、C、D四级。

1.2.2 纳入标准①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75岁;③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①胃、食管或十二指肠手术史、卓-艾综合征;②上消化道恶性病变;③药物性食管炎等其他消化系疾病;④严重心、肺、肝、肾及精神科疾病;⑤妊娠妇女及过敏体质。

1.2.4 剔除标准①试验中途发现诊断有误者;②患者依从性差,无法按时服药者;③试验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纳入病例132例。治疗方法:予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每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100 ml。疏肝健脾降逆方由柴胡6 g,枳壳12 g,炒白芍12 g,炒白术12 g,党参12 g,茯苓12 g,姜半夏9 g,黄连6 g,吴茱萸3 g,旋覆花9 g,代赭石15 g,生姜3 g,甘草6 g等组成。对照组纳入病例66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每天1次,每次20 mg口服。除研究用药外,观察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和西药,及与本病治疗相关的其他治疗。连续干预8周为一个疗程,每2周复诊一次,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次,观察治疗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5],按照症状轻重进行分级,拟订临床症状积分表。②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③生活质量评分:临床评估患者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积分变化。④疗效评定标准:症状疗效判定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分为4级(0、I、II、III),积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痊愈:反流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反流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反流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反流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实验室检查疗效判定(胃镜下炎症);治疗前后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善情况,按照第十次世界消化系病会议制订的洛杉矶分类(LA分类)法。痊愈: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显效:胃镜下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2分;有效:胃镜下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1分;无效:胃镜下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0分或为负值。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4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45.18,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改善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6,P<0.05),提示在改善本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疗效评价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内镜下黏膜炎症改善评价

2.3.1 治疗前胃镜黏膜炎症(LA分级)情况2组治疗前黏膜炎症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黏膜炎症(LA)分级情况比较 (例)

2.3.2 内镜下黏膜炎症总有效率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内镜下黏膜炎症总有效率比较 (例,%)

2.4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改善本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相关生活质量,并且在改善胃食管反流相关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病”“食管瘅”“梅核气”等范畴,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脾关系密切。《医贯》谓:“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认为食管与胃相连,为胃气所主。肝木居下焦,与胃土相克。胃与脾互为表里,脾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升则健,脾无以升,则胃无以降,气机逆乱,胃之浊气又可上犯食管。同时脾胃运化与肝之疏泄有关,“土得木而达”。若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气郁化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见泛酸、烧心、胸痛、反胃等症。因此,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肝气不畅则宜疏,脾虚失运则宜健,胃气上逆则宜降;疏肝胆之郁邪,健脾脏之运化,降浊气之上犯是谓“标本兼治之法”。在脾调其升运,在胃促其和降。脾气健则清气得升,运化有力,胃气和则浊阴可降,膈气随胃气而下,膈咽之气得利[7]。

本研究疏肝健脾降逆方中柴胡、炒白芍、吴茱萸之品,直入肝经而达疏肝之力;党参、炒白术、茯苓之属,则针对脾虚而设;姜半夏、黄连、枳壳、旋覆花、代赭石等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8.98%,对照组有效率为81.0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炎症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为7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健脾降逆方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本研究证明,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黏膜炎症和生活质量,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疏肝反流食管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