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1-12-25

光明中医 2021年23期
关键词:灸法腰椎间盘针灸

黄 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好发于青壮年,其病因为纤维环发生破裂,突出的髓核直接作用于神经根,刺激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1]。忙碌、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加之愈来愈多的不良起居习惯,年龄下至初中生、上至耄耋老人都成为本病患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不良作用较少,现对比温针灸与单纯针刺之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推拿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温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共102例。凡接受治疗少于80%(16 d)的病例被视为脱落。其中温针灸组2例出差,1例出国旅游,共脱落3例,共计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37.3±15.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8年,平均病程(4.2±1.6)年。对照组1例出差,1例因身体不适放弃治疗,2例外出旅游,共脱落4例,共计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6.5±14.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4.3±1.4)年。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且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腹压增加时腰痛可加重;③病变部位棘旁、棘上、棘间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④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⑤影像学检查(腰椎CT或MRI)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愿意接受本试验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非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者;②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者;③其他原因无法进行本试验治疗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取肾俞、环跳、大肠俞、腰夹脊穴。患者取俯卧位,选穴部位常规消毒,选用佳健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30 mm×40 mm及0.30 mm×75 mm,刺入穴位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使之得气,得气后留针30 min。温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针柄上方插入长约2 cm的艾炷点燃,使其燃烧,温热感随针传入穴位。针柄上的艾炷与皮肤保持2~3 cm距离,一般灸至局部皮肤发红但是未起泡为度,必要时在温针灸所取穴位上垫纸片以免烫伤,施灸时间30 min。2组均为每天治疗1次,20 d为一个疗程。

1.5.2 疗效评定标准1个疗程结束后通过以下2点评定:①临床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②麦-吉尔疼痛问卷(MPQ),MPQ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组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76.60%)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2组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温针灸组MPQ评分降幅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突出于腰椎管前缘的椎间盘,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及腰脊神经所支配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而出现双下肢及鞍区麻痹、二便障碍等症状的疾病[3]。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3个理论[4]:①物理力学刺激,腰椎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对神经根产生力学刺激,从而导致神经根出现炎性反应,神经根水肿致椎管内压力增高。②化学物质刺激,即引起化学性神经炎,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髓核内产生烯糖蛋白物质所致。③免疫调控理论,机体对脊神经根的压迫可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其发挥主要作用的抗原为糖蛋白,免疫性的炎症反应刺激而引发疼痛症状。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是通过手术方式,绝大多数病例术后效果良好,但术后复发的病例在临床上仍时有发生。有研究表明,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切除术后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5~30%,包括血肿的形成、软组织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漏、椎间盘残留或复发、硬膜外瘢痕形成、医源性或应力性关节骨折、椎管狭窄和硬膜外血肿形成等[5]。因此,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逐步成为最有效且接受程度最高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腰痛”范畴,通过查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外感风寒湿邪和外伤劳损是本病最主要的外因,可导致营卫失调,严重者可致经络受损;而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人体气血循环受阻而致气血瘀滞。此次观察所选取的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位。《玉龙歌》有云:“肾弱腰痛不可当,施为……艾火频加体自康”。肾俞穴位于腰骨纤维孔、骨纤维管等结构附近,上述结构分别行走腰神经后支、腰神经后内侧支,通过针刺可以调整上述神经痛阈、改善神经功能,解除软组织痉挛,抑制炎性因子,并与中枢神经建立反馈,发挥中枢针刺镇痛作用[6]。并且其下方有着紧密的结缔组织,深层有着腰方肌等肌群,而竖脊肌又是腰部运动肌群的重要部分,维持着人体腰部直立和向四周侧弯等动作[7]。通过刺激肾俞穴,又可降低局部张力从而缓解腰痛症状。环跳穴乃足少阳胆经之经穴,《灵枢· 经络》曰:“胆足少阳之脉…… 绕毛际, 横入髀厌中”。在这里的髀厌即环跳穴,后虽经历代医学家的系统整理, 但对环跳穴仍无准确的定点, 均曰此穴在髀枢中[8]。环跳穴,顾名思义,可支配环曲跳跃运动,乃胆经、膀胱经二经之会,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从而使下肢活动自如。针刺环跳穴可同时刺激上述三经,疏通经络,治疗经络所过之病变,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效果[9]。现代医学研究指出,通过对环跳穴进行刺激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是治疗腰腿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4腰椎棘突旁开 1.5 寸,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泻痢、便秘、腰脊痛、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医学入门》曰之“主腰脊痛”。《针灸大成》指出“主脊强不得俛仰”。此穴有强筋壮骨、利腰膝的作用。从解剖位置来看,大肠俞下分布有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研究发现[10],刺激大肠俞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松解筋膜、减轻压力、缓解紧张的肌肉、加快炎症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因下肢神经水肿引起的疼痛、麻木症状。腰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之一,主治腰、腹及下肢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正好位于督脉上,突出病变节段经络受损,气血阻滞,而突出节段的夹脊穴正是处在该病变区域,依据穴位的近治作用原理,刺激夹脊穴能够很好地起到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11]。

针刺疗法已经得到国内外临床的认可,治疗效果显著。现代中医研究发现,当针刺入相应的腰椎穴位时,可明显加快神经根部炎性介质的吸收,从而缓解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所产生的临床症状[12],也可改善神经根缺血和缺氧的症状,具有消炎、镇痛、解痉的作用,并能发挥免疫调控的作用。然而,有研究显示,其远期的治疗效果仍未被肯定,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目前临床上常重针轻灸[13]。而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各朝各代医家均十分重视灸法治疗疾病。而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各朝各代医家均十分重视灸法来治愈疾病。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已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书中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广泛应用于外感、内伤、脏腑病、情志病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重要观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运用。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大量记载了运用灸疗诊治疾病的内容。同时还首次将艾灸与药物结合使用于临床,使灸法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介绍用灸法治疗心疝、骨疽、偏风、脚气入腹等病症,逐步扩大的灸法的适用范围,认为灸法乃“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明代《景岳全书》中,详细论述了灸法的治疗作用,灸方达十五类之多。明代针灸大家杨继洲十分强调针灸并重的重要性,非常重视灸疗的研究和实践,其所著《针灸大成》中,用41节内容来论述了灸疗,内容之全面令后世感叹。灸法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是将艾叶的药性传入体内,通过局部经络直达病变处,不仅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还可以温补阳气、培肾固本的作用,温针灸将针与灸完美结合[13]。首先采用针刺的方法来调节经脉、疏通经络,然后通过针将艾灸的热量传入穴位,温经通络,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有效地提高疗效[13]。现代研究结果发现,艾灸可以起到温阳固本、祛邪扶正以及缓解疼痛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柱出现退行性病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预防疾病[14]。温针灸可起到温肾强腰、温经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通过扩张患处的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消除组织间隙水肿,松解周围组织的粘连,使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得以消除,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15]。本次研究观察了温针灸与单纯针刺这2种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温针灸组治疗1个疗程的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76.60%)显著提高;2组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温针灸组MPQ评分降幅更大。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灸法腰椎间盘针灸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