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

2021-12-25

光明中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铁蛋白

闫 杨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1,2]。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气短等。长时间处于贫血状态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治疗主要通过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但由于口味和胃肠道反应等原因,患儿的依从性较差[4]。近年来,中医药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5]。本研究选取9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考察参苓白术散联用捏脊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对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4~60个月,平均年龄(47.27±10.01)个月;病程6~12个月,平均病程(9.58±1.67)个月。试验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17~60个月,平均年龄(46.49±10.35)个月;病程6~12个月,平均病程(9.87±1.54)个月。经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χ2=0.362,P=0.829)、年龄(t=0.362,P=0.362)和病程(t=-0.851,P=0.397)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参照由《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以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联合编撰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2008年)[6]。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依据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缺铁性贫血;②1~6岁儿童,性别不限;③患儿以及患儿监护人已了解试验的全部过程,患儿的依从性较好,患儿监护人同意患儿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胃肠道疾病原因导致铁吸收和转运困难而造成的缺铁性贫血患儿;②有地中海贫血的患儿;③具有免疫缺陷或恶性肿瘤的患儿;④对试验所用药物过敏或具有过敏体质的患儿;⑤入组前4周内服用铁剂或进行过输血治疗的患儿;⑥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生产厂家:济川药业集团,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H20143055,15 ml/支,含元素铁2.67 mg/ml)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口服,1.5 ml/kg·d,分2次于饭前1 h服用,连续4周。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苓白术散,并合并捏脊疗法进行辅助治疗。配方:石菖蒲3 g,陈皮3 g,炙甘草3 g,山药6 g,薏苡仁6 g,太子参6 g,茯苓6 g,山楂6 g,白扁豆6 g,芡实6 g,白术6 g,麦芽6 g,莲子6 g。煎煮后制成散剂,3 g/袋。口服,每次3 g,2次/d;捏脊时,操作者双手握拳,食指抵住脊背,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自下而上推拿至风府穴或大椎穴,连续6次,当进行第4次捏拿时,用重提手法对肾俞、脾俞、肺俞等穴位加强刺激,连续治疗4周。

1.4.2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贫血症状,检测患儿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1.4.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贫血症状完全消失,血红蛋白(男)>130 g/L,女>120 g/L,血清铁蛋白>25 μg/L;有效: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升高≥30 g/L,血清铁蛋白升高≥30%;无效:贫血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升高<30 g/L,血清铁蛋白升高<30%。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治疗后,2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红蛋白升高的水平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 (例,

2.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比较治疗后,2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蛋白水平提升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比较(例,

2.3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2.22%,对照组为11.11%。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4 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身体的快速生长,儿童对铁元素有着大量的需求,当日常饮食中铁供给不足时,机体对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失衡,机体内的储存铁耗尽,继而造成贫血[7]。缺铁性贫血对神经系统存在较大的影响,会导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智力发育迟缓等[8,9]。另外,还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抑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力,甚至会造成感染,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质量影响较大[9]。根据该疾病的根本原因,临床上主要以补充铁剂作为治疗原则。铁剂种类较多,疗效明显,口服方便且经济。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铁剂易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作用,还有存在铁锈味等原因,极容易造成患儿依从性差,甚至是停药等情况[10]。

小儿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小儿疳证”,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失调,饥饱失常,劳累过度等,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功能性首先,因此,中医上该病的治疗的原则是健脾益气、补肾生血。参苓白术散由石菖蒲、陈皮、炙甘草、山药、薏苡仁、太子参、茯苓、山楂、白扁豆、芡实、白术、麦芽、莲子构成[11]。石菖蒲、芡实开胃化湿,陈皮和薏苡仁理气、和胃、调中,太子参、山药和白术具有养阴健脾的功效,白扁豆、茯苓和莲子能安神定惊,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并且还能改善口味。以上药物相配,可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促进患者对水谷之物的消化吸收,恢复患儿的食欲,增补气血,从而缓解贫血症状。除了药物健脾外,还需促进脾本身的运行,脾运则血生[12]。推拿是中医的特色疗法,绿色安全,方便快捷,价格实惠。对小儿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各脏器的背俞穴进行捏脊推拿,可达到阴阳平衡、血气调节的作用,对肾俞、脾俞、肺俞着重进行拿捏,有助于促进脾胃的恢复,可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患儿的食欲。捏脊还能促进通气,使五脏六腑畅通无阻,从而促进气血津液的生成[13]。

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均明显上升,其中试验组的水平提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2.22%)也低于对照组(11.11%),但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联用捏脊疗法能明显改善贫血关键指标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促进患者贫血症状的恢复。并且,参苓白术散联用捏脊疗法某种程度上还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该疗效可能与健脾功能有关。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运用参苓白术散和捏脊疗法能显著提高贫血关键指标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改善贫血症状,并且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铁蛋白
铁蛋白:疫苗设计新平台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乳中的乳铁蛋白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乳铁蛋白添加到搅拌型酸奶产品中仍可保持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