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研究
2021-12-25
(江苏澳思柏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 徐州 221300 )
在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相关管理部门仅仅是按照固有思维来执行,内容不仅过于单一,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转变重视程度不够高,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稳定运行。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科技水平大大提高,运用新思维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继而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价值。相关企业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的研究,及时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也是保障企业高效运转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众多企业加大管理人力资源的力度。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应该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进行优化,以此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通常,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其运营方式和生产结构都各不相同,所以发展战略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战略,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态势,这样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人力和资源进行相应的匹配,通过制度设计的功能来制定一系列的员工培训方式,使企业员工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继而激发生产积极性。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工作任务的评定,还是系统化管理人员的工作,包括对人员的素质能力、专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使其可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时刻维护企业的利益,并且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合作,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维过于形式化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在各个领域中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但仍有一些企业不够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运用老旧、保守的管理经验,没有将互联网技术真正地融入到管理工作中,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于形式化。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部分企业一味地节省管理成本,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扩招,从而造成了人员转入门槛较低,无法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管理任务交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这就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展,相关管理人员只能依靠传统思维来进行管理,致使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管理效果不佳。一般来说,企业员工进入企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谋求经济利益,二是赢得社会价值,只有满足了这两个要求,企业才能够吸收到高质量的人才,最终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在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通过完善的职业发展晋升机制来吸引人才,寻找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然后再加以培训,最终实现与企业文化的磨合,进而推动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得到落实
目前,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未发挥出实质,企业虽然对员工的行为作出了要求,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致使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得到落实。企业内部员工仅仅是遵循了企业的规定或员工手册,没有从根本上对企业形成感情,无法进一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通常是被动地接受企业管理,这就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仔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同时组织者要给予管理人员有效的建议,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避免遇到工作上的困境。但现阶段,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培训基地,无法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致使很多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能力,进而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管理体系不够合理
人员进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这两方面是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动力,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这样才能使员工建立与企业的认知,从而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但现阶段,相关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落实好人员的薪酬调整工作,制定的管理体系不够合理,一味地用行为文化来激励员工,这难以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无法调动员工的个人思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管理模式,但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创新,致使管理人员过度依赖互联网技术,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统筹兼顾方面,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得到落实,其应用价值不高。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企业内部的员工,但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对于企业场地、企业品牌、活动道具等附加值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管理,以此来为企业创作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对企业情况的认知程度较低,并且对相关的管理内容没有全面的了解,仅依靠过去的工作经验,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无法进一步创新,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规划不科学,严重阻碍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构建出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并且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其可以对管理工作有正确的认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说,在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根据内部人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定,同时还要掌握企业模式改变和发展的状况,认真记录好各部门人员结构的改变情况,从而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划。例如,企业从扩张转变为集约状态时,各部门就会裁减一些工作人员,这时就需要具备专业水平的人才来承担多项工作内容,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而在这过程中就要求人员要具备协作意识,这样才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策划能力,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以此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对此,相关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传统管理观念的不足之处,加强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力度,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要借鉴其他企业有效的管理经验,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二)运用互联网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及时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心理的研究,掌握员工的实际情况和真实诉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方式来建立思想专栏,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刺激员工的感官,以此来为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相较于传统的宣传方式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对引导员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企业可以开发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板块,运用互联网与管理模式融合的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来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人员基本成果遗失的情况。
(三)加强互联网培训的力度
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非常关键。因此,企业需要遵循相关的选拔标准,做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严格选拔,确保管理者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要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此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另外,企业要完善原先的竞聘制度,根据相关流程来进行人才选拔、竞聘等,选择综合能力出众的人才来担任人才资源管理岗位,进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互联网培训力度,管理人员要重视自我能力的提升,利用互联网来学习更多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然后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管理工作,促使企业发展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四)建立自组织管理机制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员工无法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也不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必须加以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重视员工方面的实际需求,从而为企业员工创造自我价值提供条件,以此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高。对此,相关管理者要及时创新组织管理机制,不断细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这样通过自我激励和引导有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进而实现企业员工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且,自组织机制改善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企业发展与员工目标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共赢。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以此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稳定发展。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等,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阻碍了企业与员工的未来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创新管理工作,不断引入先进的手段和经验,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