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2021-12-25孙宪银
孙宪银
(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山东临清 252600)
要想提高小麦种植的品质和产量,不能仅依靠人工种植,还应适当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小麦的质量和产量进行把控。在我国推广高产高质的小麦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率,还可以提高小麦的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粮食作物的质量要求[1-2]。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人们主食的主要选择。但是,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现象,使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小麦病虫害问题,需要对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减少小麦病虫害的现象发生,为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小麦种植要点
1.1 合理选种
小麦品种的选择是小麦种植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小麦种植人员会习惯性地使用固定的小麦品种。但是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户在小麦品种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经过改进升级后的小麦品种有更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3]。传统的小麦品种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水平,因此,在小麦选种时要根据自身种植的实际需要和种植的实际情况,选择市面上较新的高质量小麦品种[4]。近两年表现较好的济麦44 强筋小麦新品种,凭借绿色、优质、强筋、抗病和高产等突出特点成为了种植面积较大的一个小麦品种。在进行小麦选种时,要注意结合小麦的品质、抗病虫害的能力和产量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估,选出最适合的优质小麦品种。
1.2 科学施肥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这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干预,开展合理的施肥工作,保障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得到足够的养分,不影响小麦的生长。每年2 月下旬至3 月初施用返青肥,可以每667 m2追加尿素20 kg。3 月下旬追加0.2 kg 磷酸二氢钾。当发现小麦出现叶片发黄问题时应及时添加尿素。小麦的生长期较长,不同的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养分不同。因此,要对不同时期的小麦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5]。小麦主要的施肥期是拔节期、抽穗期和扬花灌浆期,这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肥料的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小麦的生长质量。我国的小麦施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在施肥期间,要根据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要注意控制施肥的次数和用量,避免过度施肥。
1.3 合理灌溉
任何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都离不开水,小麦也不例外。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灌溉,有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因此,种植人员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重视灌溉的作用,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并结合具体的天气和自然因素,对小麦进行水源补充[6]。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拔节期和灌浆期需水量较大,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保证小麦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从而保证小麦的生长。冬灌对于小麦生长来说非常重要,冬季来临之前对小麦进行冬灌,可以提高土壤热量、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提高年前分蘖数及预防冻害,帮助小麦苗安全过冬。所以为了让小麦苗生长健壮,需要合理灌溉,合理把握灌溉的水量和次数,保证小麦能得到充足且不过量的水分,从而能够在来年更好的生长。
2 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和种类
2.1 产生的原因
2.1.1 自然因素
在自然环境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会加速害虫的繁殖和生长。这些害虫以小麦的根茎为食,破坏小麦的生长根系,严重地影响了小麦的生长,甚至会导致小麦死亡。在一些病虫害的高发地区,种植户一味地使用病虫害防治药物、病虫害防治药剂,使一些害虫已经对这些防治药物有了一定的免疫能力,这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2.1.2 人为因素
小麦的种植不能只依靠自然环境,还需要一定的人为干预,但是当人为干预不合理时,就会给小麦的生长带来一定的阻碍。人为干预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在麦田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办法,没有跟上我国农业发展的潮流,导致在麦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小麦的生长。
2.2 常见的病虫害种类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主要有以下3 种比较常见的病虫害现象。1)白粉病。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小麦白粉病是十分常见的病害,而且白粉病对小麦的为害比较大。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均可受到侵染,但以为害叶片和叶鞘为主,严重时也会为害颖壳和麦芒。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 mm 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到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或浅褐色。2)纹枯病。这种病虫害现象可能出现在小麦生长的任意时期,具体症状是在发病初期,小麦的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随着病虫害的症状加重,会出现点状病斑,最严重时,小麦的叶片会出现灰白色或者黄色。3)蚜虫。一般是出现在小麦的叶片、茎秆和麦穗等部位,这种害虫会不断啃食小麦,导致小麦的养分严重不足,会使小麦出现叶片变黑甚至枯萎死 亡的现象。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返青期病虫害防治
返青期是小麦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小麦也是最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时期,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返青期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是纹枯病、麦蜘蛛等。为了有效地防治纹枯病和麦蜘蛛,要合理地使用纹枯净、禾果利、混灭威粉、乐果粉等药剂,麦蜘蛛可以用拌种及田间喷粉2 种方式,拌种用75%甲拌磷(3911)乳油、田间喷粉用3%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等,定期喷洒在麦田中。
3.2 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的抽穗期,比较常见的病害是白粉病和锈病。为了减少这2 种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种植户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将三唑酮乳油与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行混合,并按一定比例喷洒。针对小麦白粉病,可使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等药剂防治,针对小麦条锈病,可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白粉病和锈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从而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3.3 灌浆期病虫害防治
灌浆期的小麦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低,较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的病虫害现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防治难度也比较大,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麦穗蚜和白粉病等。面对这一状况,种植户要对每一种病虫害进行针对性治理,如针对小麦条锈病,可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防治;针对小麦白粉病,可使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等药剂防治;对准小麦穗部及叶片均匀喷施,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间隔 5~7 d 再喷施1 次。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试剂进行科学配比、混合喷洒,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及麦穗蚜等多种病虫害,达到一喷多效的效果。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喷施农药时可适当加入减量降残增效助剂。
4 结语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小麦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推广高产小麦种植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率,还能有效改善生产方式。同时,还要做好小麦种植的病虫害防控工作,要充分利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对小麦病虫害加以控制。在保护好小麦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水平,提高我国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种植户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和对病虫害的判断能力,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积累种植经验,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