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25罗静静马静如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棉籽壳原基木屑

杨 哲,罗静静,马静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额敏 834600)

杏鲍菇除口感鲜美外,还具有改善肠胃功能、降血压血脂及美容等功效,一度被称为“平菇之王”,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和关注。杏鲍菇价值日益凸显,杏鲍菇的市场发展前景也越来越良好,现有的生产产值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亟需开辟和使用高效栽培技术,提升杏鲍菇产量。杏鲍菇的保鲜时间比较久,而且可以接受长途运输,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研究和使用有效的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提升杏鲍菇产量,以便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效益。

1 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

1.1 营养

杏鲍菇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对氮源需求更大,一般来说氮源越充足,菌丝生长的越好,杏鲍菇的产量也会更高。杏鲍菇是常见的食用菌,具有很强的分解纤维素及木质素的能力,而且其可以在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基质上生长,如棉籽壳、木屑、蔗渣等,并不是一定需要借助伞形花科植物才可以进行栽培。在母种培养基中,普通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也可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求,适当增加一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能够加速菌丝的生长。而普通的木屑、麦麸培养基则适合培养原种、栽培种。在培养料中,增加黄豆粉、玉米粉、棉籽壳等,对提高杏鲍菇产量有很大的帮助[1]。

1.2 水分

杏鲍菇在培养期间,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培养料中的含水量要达到60%~65%,同时空气湿度也需控制在60%上下。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需控制在85%~90%;在子实体形成及发育阶段,则需将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在培养杏鲍菇期间,不可以在菇体上喷水,水分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培养基,所以将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70%,更加适合子实体的成长。

1.3 温度

杏鲍菇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25 ℃是最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而原基形成的温度需控制在10~15 ℃,子实体发育的温度需控制在15~21 ℃[2]。

1.4 光照

杏鲍菇菌丝在生长期间无需光照,而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对光线有较高的要求,最佳的光照强度应为500~1 000 Lx。

1.5 空气

杏鲍菇菌丝、子实体的发育离不开新鲜的空气。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但同时伴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原基的形成对氧气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1.6 酸碱度

最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 值为6.5~7.5,杏鲍菇生长的pH 值为4.0~8.0,出菇的pH 值则为5.5~6.5。

2 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培场地

要想提高杏鲍菇的产量,选择适宜的场地是十分关键的,可以选择蔬菜日光温室或培养其他食用菌的大棚,最好是半地下或地下大棚,更加利于春秋季节的出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地下大棚要做好二氧化碳排除工作,避免影响产量。

同时还需做好产地生产环境的控制,需注意以下6点。1)尽量远离禽畜舍、医院、居民区及工业区。2)最好是保证坐北朝南,有对流空气,保证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合理安装防虫网。3)使用无害的次氯酸钙药剂进行消毒。4)安装紫外线灯或电子臭氧灭菌器,进行物理消毒。5)菇床要撒上石灰粉或喷洒茶籽饼水等制剂。6)保证水源的清洁。

2.2 栽培时期

杏鲍菇栽培的时期与栽培场地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根据场地气候因素及季节,来合理选择最佳的栽培期。杏鲍菇出菇对温度有一定要求,温度在10~18 ℃的地区都可以出菇,而低于10 ℃或高于18 ℃,就会有出菇困难的问题,所以最佳的栽培季节应在9 月中旬到10 月中旬,如果地区海拔较高,则需提前制作栽培袋[3]。

2.3 原辅材料与栽培料的配方

2.3.1 原辅材料

原辅材料需做好以下4 项把关和控制工作。1)保证原材料的新鲜,避免使用霉烂或变质的原材料。2)原料在正式进仓前,需保证接受烈日的曝晒,起到杀菌、杀虫的目的。3)保证仓库干净、卫生、整洁且干燥,做好防潮防雨措施。4)在使用原料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堆料发酵工作,将其中存在的潜伏杂菌、害虫等进行灭杀。

2.3.2 栽培料培养的合理控制

由于杏鲍菇对氮源需求较高,所以根据杏鲍菇的这一生物特性,可以选择以下3 种配方。1)48%的杂木屑、22%的棉籽壳、25%的麸皮、3%的玉米粉、1%的白糖和1%的碳酸钙。2)36%的杂木屑、36%的棉籽壳、20%的麸皮、6%的豆秆粉、1%的过磷酸钙和1%的石膏粉。3)22%的杂木屑、22%的棉籽壳、20%的麸皮、5%的玉米粉、29%的豆秆粉、1%的过磷酸钙和1%的石膏粉。

2.4 原材料准备及预处理

2.4.1 原材料准备及预处理

在使用农副产品作为原料来进行杏鲍菇的栽培时,需要做好原材料的预处理工作,主要有以下2 条处理措施[4]。1)粉碎。将玉米芯、麦秆等进行合理粉碎,如需将玉米芯粉碎成1~2 cm的颗粒,而麦秆则需切成小段,长度控制在2~3 cm。2)软化处理。麦秆等原料的表面蜡质层较坚硬,且吸水速度较慢,易刺破塑料袋,所以在栽培前要使用清水或2%的石灰水对原料进行浸泡,一般需要浸泡12~24 h,然后捞出发酵就可以 使用了。

2.4.2 制袋接种及制作菌丝培养袋

一般情况下,栽培杏鲍菇会使用聚丙烯袋,大小为170.00 mm×320.00 mm×0.05 mm。对原料进行准确称取,并对原料进行均匀搅拌,保证含水量要适当,并进行常规灭菌,待其冷却后就可以进行接种了。接种完成后,将菌袋放在培养室中,培养室的温度约为25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待30~40 d 天后,菌丝就会长满整个培养袋。

2.4.3 菇蕾培育

杏鲍菇第一潮菇蕾对第二潮的出菇及杏鲍菇的总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杏鲍菇原基的形成要满足以下2 条。1)保证有充足的营养积累。2)为杏鲍菇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需控制好温度及空气的相对湿度。保证每天进行2~3 次的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为20~30 min,保证空气的新鲜,然后14 d 左右就会形成原基,并发育出幼蕾[5]。

2.5 出菇管理

2.5.1 催菇排架

杏鲍菇菌丝在满袋的10~15 d 后,在温度稳定的情况下,原基就会形成,这时就可开袋出菇。在开袋口时,需将套环、棉塞拔除,将菌袋向下折,并盖上无纺布,进行喷水。具体的喷水量需根据天气来控制,如晴天时可喷4~5 次水,阴天则可减少2 次,无纺布不滴水即可。开袋催蕾出菇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绿霉,要立刻停止喷水,并加大通风次数。

2.5.2 疏蕾

疏蕾是提高杏鲍菇产量的关键,保证合理操作,可以让杏鲍菇产出量提高10%~20%。具体的方法为采用小尖刀,选择较密集的幼蕾,保证每个出菇面保留2~4个幼蕾即可,将其他幼蕾去除;然后控制好菇蕾的间距,避免生长期间出现拥挤情况,在疏蕾过程中要避免伤及到保留蕾。在完成整个疏蕾工作后,需要喷洒100 倍漂白粉溶液,在墙体、地面、通风口等位置,避免疏蕾的伤口发生感染[6]。

2.6 病虫害防治

杏鲍菇的常见病虫害是细菌、绿霉、菇蝇等,一旦发现杏鲍菇被这些病虫害为害,这时候需将菌袋在室外进行深埋处理。防治菇蝇,可以选择电光灯、粘虫板来进行诱杀,并使用斑潜灵2 000~2 500 倍液进行喷洒。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避免使用剧毒或残留率高的农药,注重使用高效低毒药物。

2.7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对于提高杏鲍菇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当杏鲍菇菌盖平展、边缘稍微内展、孢子为弹射时,就是最佳的采收时间了。在采收过程中,要手握菌杆,将整朵杏鲍菇以旋转的形式拔出,并将菌柄处的木屑等进行清理,在完成采收后要对料面进行合理的清理,并停止喷水,7~10 d 后可促进第二潮出菇。菌袋在二次出菇后,袋子内的养分等已经无法满足后期出菇的实际需要了,这时就需要脱模,然后进行覆土栽培,使用覆土的方法进行科学管理,还能够出二潮菇[7]。

3 结语

随着市场上对杏鲍菇的需求量的上升,为满足市场的需求,需加强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掌握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有效提升杏鲍菇的产量,提高杏鲍菇的栽培效益。

猜你喜欢

棉籽壳原基木屑
尖顶羊肚菌原基形成期菌丝指环结构的发现与分析*
藤本月季“安吉拉”花芽分化形态结构及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木屑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棉籽壳与木糠不同配比栽培秀珍菇效益比较试验
嚯,钻木真的能取火
不同栽培料处理方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龚凤萍
北京地区三个日本晚樱品种花芽形态分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