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2021-12-25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乡贤城镇化现代化

刘 妍

(北华大学,吉林吉林 132000)

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是推进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21 世纪以来,“三农”工作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主要原则及核心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1 意义

1.1 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化解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缺少发展动力,农业发展缺乏有利条件。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21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人口达到9.40亿,约6.74 亿农村户籍人口在农村生活,城乡收入比约为3∶1,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会极大地影响农民的幸福感。为让农民的生活发生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

1.2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利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方位、整体的现代化,不能只局限于城市,乡村也需要获得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农村和农业的有效手段,在如今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下,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缺乏一定的推动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2 原则

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发展战略。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坚持以下5 项原则。

1)坚持生态立本。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建立在生态宜居的环境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牺牲原本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那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阻碍。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以生态为基础,坚守生态红线,建设美丽乡村[2]。

2)坚持文化传承。文化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乡村不仅是乡村居民生活的场所,更是居民的精神寄托。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要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不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丢失原来的乡村文化。需要坚持乡村本土特色,而不是像城市一样开发项目、建设楼房。坚持文化传承,传承乡村民俗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得到更多的发展。

3)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想振兴乡村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不仅要将农业现代化的规模扩大,更要为农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条件,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创新驱动要做到创新乡村文化,并不是将城市的高楼大厦搬到乡村来。坚持创新驱动,不能一味地追求农业产量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4)坚持改革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乡村获得发展,得到振兴,坚持改革引领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发展动力。进行农村体制改革,能够为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要想振兴乡村就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需要进行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当前的矛盾问题,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5)坚持系统思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有系统思维、有整体观念、有共同体意识。振兴乡村,要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整体性,要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才能振兴乡村。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城乡共同体意识,不能只发展城市而忽略乡村。此外,振兴乡村不能只靠当地政府部门,还应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为乡村振兴创造动力[3]。

3 路径

3.1 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战略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城镇化是必经之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够让乡村剩余劳动力发挥价值,从而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收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会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资源和现有人才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战略要做好2 方面工作。1)优化当前城市格局,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根据地区特色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城市群的内涵式发展,为中国城镇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为农业人口提供便利,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待遇。

3.2 新时代乡村治理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新时代乡村治理战略为基础。1)强化乡村法治治理。在实施乡村治理战略过程中,要明确乡村法治的相关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乡村法治体制机制,并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法治宣传,实施乡村治理战略要加强监督。此外,要坚决做到反腐败,净化乡村法治管理团队[4]。2)加强乡村德治。乡村德治可以通过乡贤治理来实现,让新时代的乡贤治理乡村,能够有效地促进新时代乡村治理战略的落实,新乡贤既熟悉城市也足够了解乡村,有了新乡贤的配合治理,能够有效落实乡村治理战略。乡贤主要包括2 种类型:一种是外来乡贤,例如经商人士、官员或是专家等;另一种是村内乡贤,如能带领农民致富或是具备一定声望的长者等。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树立正确乡风和家风,为乡村治理营造良好的环境。3)落实乡村自治。强化乡村自治组织建设,积极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并赋予乡村自治组织权力,要加强民主,为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从而使农民参与到乡村自治中去。

3.3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战略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因此振兴乡村首先要做好教育工作。通过加强教育、培养人才,为乡村发展创造动力。振兴乡村需要有一支综合能力很强的人才队伍,但是就目前来看,乡村很难能留住人才。乡村教育振兴包括2 方面,分别是乡村基础教育振兴和乡村职业教育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完善乡村教育系统,当前的乡村教育系统并不健全,教育设施缺乏,教育资源不足,乡村学校的学生不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乡村基础教育振兴对乡村未来的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完善乡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强化乡村学前教育,保证农村的孩子能够接受高水平教育[5]。乡村职业教育振兴,目的是培养现代型、知识型及技能型人才,为农业发展创造新动力。实施“新农人”培养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接触现代化科技,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理论的创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发展。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完善城乡共同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制定规划,探索未来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乡贤城镇化现代化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