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仓储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12-25王昌利

粮食加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粮温粮堆储粮

王昌利,刘 静

(1.合肥双凤粮食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合肥 230001;2.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合肥 230001)

粮食产后损失不可避免,但是损失率过大会直接影响粮食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水平,最终会影响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粮库作为粮食储藏的主体,在控制粮食产后损失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粮食储藏损失不应高于5%,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仓储设施落后、仓储技术欠发达,粮食仓储损耗仍然比较严重[1]。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粮食仓储损耗已经降低了很多,但是由于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方式的限制,不同性质企业的仓储损耗率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由于地区和气候差异,南方和北方的粮食仓储损耗也不同[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将粮油储存损耗分为自然损耗及水分杂质减量两类。自然损耗是粮食储存过程中,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消耗、计量误差损耗、虫鼠害损耗等。水分杂质损耗是粮食进入仓储阶段水分自然挥发及杂质清理造成的损耗。

1 粮食仓储损耗来源

1.1 出入库计量

粮食出库和入库时,计量方面会出现一些误差。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仪器误差和人工误差。计量仪器(地磅)长期频繁使用,可能会造成感应元件反应迟钝,计量不准确;计量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操作不规范等,诸如此类都会造成粮食损耗。

1.2 检验和化验

粮食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依照国粮发178号文件相关规定,高水分、高杂质的粮食入库时,应该依照规定做出适当扣量。如果检验结果偏差过大,造成粮食定等错误,扣量出现较大偏差,将直接影响入库粮食数量,对最终的损耗核算会产生较大影响。

1.3 粮食出入库时的损耗

仓储机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出入库的损耗。我国目前仍然以房式仓储藏为主,出入库主要通过移动式输送机输送粮食,难免发生抛撒和风耗现象,造成一定的水分和杂质损耗。另外,对于高水分粮和高杂质粮食需要进行降水和去杂,在倒库、运输过程中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损失,这些都会造成粮食水分及杂质等损耗。

1.4 粮食在仓储期间的损耗

(1)粮粒呼吸代谢损耗。粮食在储藏期间仍是有代谢的有机体,呼吸代谢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因此,粮食在储藏期间干物质不断损失。在有氧条件下,粮食水分含量越高,有氧呼吸代谢速度越快,造成的干物质损失也越大,甚至出现发霉。无氧条件下,粮食水分过高对储粮也是不利的,这是造成粮堆内部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2)虫害和霉变损耗。虫害和霉变是造成粮食储藏损耗的重要原因。如果对粮情疏于监管,造成储粮发热或生虫,将造成巨大的粮食损耗。霉变或生虫严重的粮食,品质严重劣变,甚至失去使用价值,更严重甚至造成储粮事故,损失不可估量。

(3)粮食储存时的水分减量。粮食入库结束后,对高水分粮食进行通风降水是保证安全储粮的前提,但是这样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粮食水分减量。另外,如果仓房隔热效果较差,必会造成粮堆温差过大,需要通过机械通风进行降温,降温的同时必然会造成部分水分损失,水分减量增大。

2 降低粮食仓储耗损的对策

2.1 完善粮食出入库管理规范,严把计量关

首先,确保计量设备计量准确。计量部门应严格执行规范,对汽车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超载、不偏载,保证称量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清洁、维护,确保秤台内部和周围无异物、无杂草、无积水;其次,确保记录准确。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另外,要强化门卫管理,坚决杜绝虚假入库发生,确保出入库的真实。

2.2 提升技术人员技能水平

把好粮食入库质量关是降低粮食仓储损耗的重中之重。如果出现不合格粮食入库,必然给后续的粮食仓储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人为增加管理成本,还可能因为出现发热霉变或生虫造成严重的仓储损耗。粮食入库工作中,检验员和保管员对粮食品质进行定量检验并依质分类入仓,这是保证安全储粮的关键。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检验技术和技巧,了解粮食品质基本情况,才可以科学指导储粮管理。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掺杂做假的情况发生;对没有达到标准的产品可以进行多人会检,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对不达标的粮食,要做好相应的处理,不得以次充好。因此,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和指导,确保入库粮食质量。

2.3 严格控制粮食进出库损耗

粮食在出库和入库的时候会经常发生风耗现象,因此有必要改进粮食出入库设备,采用密闭装置,减少尘土飞扬和水分流失。

2.4 降低粮食仓储阶段的损耗

(1)改善粮仓的仓储性能。良好的仓储条件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良好的隔热性、防潮性、气密性。唐礼安等[3]分析了不同仓房条件下的仓储损耗,一般的房式仓由于没有隔热层和完善的通风设备,虽然屋面有二毡三油防水层,但是高温季节粮温升高明显,最高可达到45℃,加上早晚温差较大,易产生结露,仓储期间害虫泛滥,造成虫蚀粒和粉屑增多,仓储损耗较大。标准的房式仓除了有完备的防潮层和隔热层,还对门窗孔洞做了必要的密封,大大减小了外界气温对粮温的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较好,仓储损耗明显减小。除了良好的仓房结构,对粮面进行压盖也是控制粮温升高的有效手段。因为外界传向粮堆的热量约2/3来自于屋面,而屋面热量通过粮堆上方的空气传向粮面,因此高温季节,粮堆表层粮温迅速升高,就会造成粮堆内外温差显著,热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转移,给霉菌滋生和虫害繁殖提供了温床,即使不出现大面积虫霉,由于粮温相对较高,粮堆水分转移明显造成局部水分偏高,冬季机械通风时间必将延长,造成水分损耗明显增大。粮温越高,粮粒本身的呼吸代谢越旺盛,造成干物质损失越大。另外,应安排专人对仓房做好维修和日常维护,经常性关注仓房的薄弱环节(门窗、孔洞、曾经的漏雨点、虫害发生点等)及环境卫生,避免出现垃圾、杂草、蚁穴等,防止雨天积水和渗漏,出现坏粮或霉粮。

(2)改进仓储设备。粮堆孔隙度是粮粒正常生理代谢的必要条件。由于进粮方式和进粮设备的限制,往往在粮堆内出现高杂质区,造成孔隙度变小,形成通风死角,直接影响通风和熏蒸效果,极易造成局部虫霉滋生。仓储设备的完善是降低仓储损耗的基础。在皮带输送机头上安装抛撒器、仓顶进粮口处安装布料器等,可以减缓粮食分级情况,减少通风死角,防止出现局部粮堆高温和虫霉发生,以提高粮食稳定性,降低仓储损耗;智能通风和移动风管通风相结合,可提高通风的灵活性和通风效果;空调机的使用可以控制仓内温度,降低外界高温对仓内粮温影响。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仓储技术。温度和水分是影响粮堆内生命体代谢活动的主要因素,并相互影响。因此有效控制粮堆温度和水分是实现安全储粮,减小仓储损耗的根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降低粮食水分,将粮食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其次根据当地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仓储技术。在北方地区,冬季干燥低温,因此应科学地运用自然气候条件,适时通风和密闭。新粮入库期间和入库后,适时通风,消除粮堆不同部位的温差;待气温降到最低时,合理通风,降低粮温。气温回升之前及时做好密闭和压盖。南方地区高温高湿,因此首先要做好仓房的隔热和防潮,其次可利用空调机环流通风的方法进行降温,减少因高温、高湿导致的储粮霉变和虫害滋生,尽可能降低仓储损耗[4-6]。也可采用气调储藏,利用低氧环境中籽粒低的呼吸代谢率实现粮食仓储减耗[7-10]。

(4)重视害虫防治。粮食入仓前和出仓后做好仓房和仓储设施的清洁和杀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管。采用科学的防虫、治虫措施,既能有效防虫,又经济环保,如惰性粉[11-13]。笔者及其团队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实现准低温储藏,在此基础上采用惰性粉在粮面施药,不仅取得较好的防虫效果,相较于使用熏蒸剂,费用也节省70%左右,在减小仓储损耗的同时,避免了化学熏蒸残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应加强日常检查和防护,如果出现粮温异常,应及时采用人工检查,分析发热原因。如果发现害虫,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杀虫措施,控制害虫蔓延。

(5)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仓储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技术能力。仓储技术人员是仓储工作的主体,必须要有责任意识,有担当并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技术创新,开发科学有效的储粮新技术,实现科学减损。

总之,实现粮食仓储减损的关键是仓储装备和技术的革新,主体是创新、进取,加强仓储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其核心内容是仓储管理的科学规范。

猜你喜欢

粮温粮堆储粮
浅圆仓不同通风方式降温效果和耗能对比*
浅圆仓东西面靠墙粮温变化研究*
不同粮种竖向压力孔隙率与密度研究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粮堆压力与孔隙率关系研究
华南地区准低温储藏大米覆膜试验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粮堆分阶段通风研究
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不同风机组负压通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