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米厂的生产管理

2021-12-25李春雷王二明

粮食加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车间管理

李春雷,王二明,马 可

(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武汉 430040)

衡量一个米厂生产管理的优劣,以结果为导向。优秀的米厂管理应该是无事故、少客诉、低成本。具体体现在现场操作管理、生产数据指标、人员素质三个方面。

1 现场管理

1.1 现场管理的内容

(1)生产的产品是否达到成品质量要求,指标一定要贴近指标上限。不能出现质量过剩,也不能低于指标而出现质量不合格。对于异色、异物等重点指标,必需零容忍。

(2)副产品带出比在合理范围内,副产品的带出比是加工好坏的重要指标。带出比多时,成品得率肯定低。没有带出比,成品质量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去实际确认。

(3)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正常、能够正常运转。建议操作手册标准化,并在设备现场做出相应的标识,让新员工有章可寻,减少对经验的依赖性。例如每一道米机的压力最终体现在电流表的数值,只有电流在合适范围内,才可能是正常的。如果电流过高或过低而达到相同的碾白效果,说明设备内部肯定出现了问题。

(4)现场5S情况。遵循5S原则: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做到没有多余的物品,物有本位,物见本色,动物还原。对现场的跑、冒、滴、漏问题应发现一处处理一处。任何物品都有明确标识,并且做到可视化管理、形迹管理,一目了然。重要的是员工要养成好的习惯与意识,这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地监督与鼓励,形成良好的习惯与风气,这样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浪费。

(5)安全情况。米厂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机械损伤、噪音和预防火灾。因此现场管理时,应该注意个人的PET防护,特别是耳塞的配戴。现场机械传动防护,设备运行过程中防护是否到位。现场的消防器材是否正常,有无火源隐患。动火、登高、有限空间的管理是否到位。

(6)食品安全情况。米厂食品安全主要是异物的风险控制,重点是打包车间的管理,打包车间是米厂的高清洁区,进出人员应严格管理、管控。打包车间内人员的穿戴防护,应满足高清洁区的要求。此外要重点关注车间设备内部的卫生情况,对于日常清理和定期清理点,要不定期抽查,确保清理到位,减少生虫的机率。对于车间虫、鼠害管理,建议由专业公司来负责,以便得到有效控制。

(7)备品备件管理情况。水稻加工车间,因为设备种类多而杂,备件更是又多又零散。对于开机率大于50%的工厂,建议备品备件由专人来管理。备品备件过多或者有使用期、货龄过长的备品备件,会造成浪费。备品备件过少,会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生产效率降低,甚至停机损失。备品备件的采购周期与备件寿命与货龄管理等,需要管理人员对备件进行分类管理,集团性工厂还要建立区域库存,以减少不常用备件多地存储,减少因缺少这些备件而造成的停机损失。

(8)辅材管理情况。辅材主要是包材、缝包线等易耗品的管理。辅材管理主要是对到货验收、发货管理(原则上是按批次,先进先出)、退货的盘点、垛位布置及标识等。辅材管理是一项细致、并且需要耐心的工作。对于超期包材应提前预警,并进行反馈。对于食品接触面的包材,保管时应保证卫生安全。

1.2 现场的巡视点

1.2.1 设备运行、保养情况

按照生产工艺流程顺序,逐渐进行检查、保养。

(1)物料输送及清理工序。提升机——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响,回料是否严重。减速机是否漏油,轴承是否过度润滑。机尾是否漏料,进料口是否长期未清理。刮板输送机——是否有异响;链条是否过松;刮片是否有磨损;闸门是否正常工作。圆筒初清筛——筛筒是否正常工作;大杂是否排出顺畅;筛筒、进料溜槽有无磨损等。旋振筛/振动筛——上层后段筛面是否堵塞、跑粮;小杂是否含整米;垂直吸风道,风量是否正常,风道大小调节是否到位。物料在筛面上分料是否均匀。去石机——石中含糙是否过多;负压是否正常;物料在筛面上分布是否均匀。出料口附近筛面的石子含量情况。磁选器——是否清理过。

(2)砻谷工序。砻谷机——快慢辊的直径是否正常;脱壳率是否正常;稻壳中是否跑粮;辊压是否正常;胶辊是否起槽;进料淌板是否对正胶辊中心;有无异响、振动;传动皮带是否有掉屑情况。谷糙筛——糙米中是否含稻粒;稻粒中含糙米情况;筛面上物料厚度是否正常;各个筛面的分料是否均匀;分料挡板弹簧是否正常工作;进机原料的流量、脱壳率是否正常。厚度机——未熟粒中是否含饱满粒;清理刷是否正常;进料是否有料溅出、堆积。

(3)碾米、抛光、色选及打包工序。碾米机——出机白米的碾白效果是否正常,特别是砂辊开糙的效果是否正常;碾米机电流是否正常;带喷风的米机,喷风风机是否正常工作;不带喷风的米机,进风口是否正常;负压是否正常;筛面是否正常清理。抛光机——除了与米机的检查项目相同之外,还要看喷水的喷嘴雾化效果是否正常。加水点与面板的控制点是否是对应的。色选机——振动喂料器振动是否正常,周边是否溅料;风道积糠是否清理;色选机喷射是否正常。清理刷是否正常工作;每个通道的设置及效果是否一致;电加热板是否正常开启使用;背景板阀值是否一致、正常;喷射阀、灯管(灯带)寿命是否正常;报警有没有被关闭。流量秤——每秤是否归零;每秤重量是否正常;动作是否正常,有无异响;气压是否正常。打包秤——秤的稳定性及秤的精度(检斤秤)是否正常;喷码、缝包是否正常;秤的动作是否正常。

(4)除尘及其它工序。脉冲除尘器——压差是否正常;喷吹是否正常;关风器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漏风。气路系统——空压机:加、泄压值是否正常,满足车间用气压力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低压供气;气罐、干燥机、过滤器的排水是否正常,干燥机是否正常,干燥过后的气路含水是否正常。气路管道需定期检查有无漏气。水路系统——水箱水位是否正常,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水泵工作是否正常,水箱及水管是否需清理。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1.2.2 车间现场情况

现场情况:各种物品摆放是否正确、是否有标识;寻找所需物品的时间是否较短;地面的防护是否到位;现场卫生情况。

记录情况:外来人员、巡检、清理、生产记录等是否完善,与现场是否一致;各种问题的记录是否有明确时间点;数据记录的涂改是否有签字确认;首检记录是否正常;计量设备的校秤记录是否正常;各种虫、鼠害记录及设备是否正常。

1.2.3 人员表现情况

个人PET防护是否到位;设备操作、5S管理是否按要求执行;员工积极性的情况;问题处理能力(故障时间)的表现,现场观察与问答情况。

1.3 现场问题分析及处理

遵循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改进—预防”的方法步骤。

发现问题是基础,问题的表象容易在巡视时发现,但问题处理的关键在分析问题,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只能处理表象,问题会重复地发生。问题处理后,需要对同类问题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推理,做出预防性措施,并做出系统的解决方案。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是米厂是否高效运行的关键,只有正确的分析处理问题,才能保持米厂的良好运行。

2 数据管理

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必需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2.1 管理数据

数据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有经过处理的数据才有意义。对米厂生产而言,最重要的数据为三率一比,即成品得率、综合得率、产能利用率、副产品带出比。其中成品得率、产能利用率越高越好。综合得率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过高(超过100%过多)过少,都是有问题的。副产品带出比是越少越好,但应保证产品合格。对于不同品种的原粮,在一定时期内会有相对稳定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每天的报表数据关注三率一比,是每个合格主管的必修课。

为保证数据能及时地反映出生产的问题,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这需要重点关注打包间报表与成品库成品交接管理,还有车间存料管理。只有这些数据准确和及时才能保证生产报表数据的准确,才可能通过分析对比,发现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

2.2 数据分析

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透视图、表)对比,可以让我们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生产量及产品质量更进一步提高。通常采取从横向 (集团内同类工厂之间)和纵向对比(自己工厂不同时间段)来进行分析。一般每个月组织一次得率、成本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及时调整指导生产加工。

3 人员管理

任何工作都需要员工的配合与协作。目前米厂生产一般分工段进行操作,各工段间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车间内无论是设备问题(备件磨损、故障率高等)、现场管理问题(混米、配米比例超标、不合格品入库、现场脏乱差等)还是操作问题(参数调整不到位、成品/副产品不合格等)等所有问题归根究底都是人的问题。特别是在大米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极低的状况下,如果提高了车间人员素质和水平,让大家能提高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不以打工者的心态来工作,而是管理者的角度来工作,这样才能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团队。

人员的管理最主要是公正、公平、公开。作为管理者,只有做到“无私”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其次,管理者不是“裁判员”,而是标准、规定的制定员。对员工我们要用制度来约束、管理,但又必须人性化,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为公司员工多争取更多利益。

人员管理的最大成本是时间和人力资源数量,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控制编制,车间人员数量十分紧张,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这样会造成没人可培养、没时间可培养。一旦出现人员流失,新员工就需要培训,培训周期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的,这些损失是无形的,最终会在成本中体现出来。人员管理时,应重视A/B岗、一岗多能的培养,提高人员培养效率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为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保证。

猜你喜欢

车间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扶贫车间”好事儿更要讲规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浅谈如何做好车间6S管理
把农业搬进车间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