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1-12-25徐小艳冯智坤郭树霞杨金花
徐小艳,冯智坤,王 璇,郭树霞,杨金花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淋巴瘤类型中最常见的亚型,文献报道其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 NHL)的40%[1]。以骨髓活检首诊为DLBCL在临床上较少见,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与挑战[2]。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DLBCL侵犯骨髓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为病理诊断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6年5月~2020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DLBCL侵犯骨髓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6~81岁。7例均行骨髓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其中1例有髓外部位原发淋巴瘤资料,其余均无髓外组织标本。随访日期截至2020年5月。
1.2 方法
1.2.1骨髓活检制片 所有切片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脱钙液采用12%盐酸+8%甲酸,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1.2.2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liVision两步法,选用抗体包括CD20、Pax5、CD3、CD5、CD10、BCL-6、MUM1、BCL-2、C-myc、TdT、Cyclin D1、CD117、MPO、CD30。一抗和二抗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1.3 结果判断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采用五级划分法,分为增生极度低下、较低下、正常、较活跃、极度活跃。根据瘤细胞在骨髓组织中的比例,将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程度分为:轻度(<20%)、中度(20%~50%)与重度(>50%)。根据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分布方式分为:弥漫型、间质型、结节型、窦内型、混合型。将免疫母细胞>90%者称为免疫母细胞型,<90%者称为中心母细胞型。纤维化采用网状纤维染色,根据WHO(2016)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级标准[3]:0级为散在线性网状纤维,无交叉,相当于正常骨髓;1级为疏松的网状纤维,伴有很多交叉,特别是血管周围区;2级为弥漫且浓密的网状纤维增多,伴有广泛交叉,偶尔仅有局灶性胶原纤维和(或)局灶性骨硬化;3级为弥漫且浓密的网状纤维增多,伴有广泛交叉,有粗胶原纤维束,常伴有显著的骨硬化。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伴有B症状(发热、盗汗或体质量减轻)6例(6/7,85.71%),乏力7例(7/7,100%),面色苍白2例(2/7,28.57%),双下肢紫癜1例(1/7,14.29%),恶心呕吐1例(1/7,14.29%),晕厥1例(1/7,14.29%),腰痛1例(1/7,14.29%)。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3/7),脾大5例(5/7,71.43%),肝大1例(1/7,14.29%)(表1)。
2.2 骨髓涂片骨髓涂片阳性率为71.43%(5/7),其中出现不明细胞3例,原始细胞增多2例(后经反复阅片及讨论应归为异常淋巴细胞)。2例未见明显异常。
2.3 流式细胞学流式细胞学查见异常淋巴细胞3例,阳性率为42.86%(3/7)。4例未见明显异常。
2.4 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核型3例(3/7,42.8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核型1例,复杂染色体核型1例,1例可见多处断裂。
2.5 骨髓活检及免疫表型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率100%,增生极度活跃6例,较活跃1例。按瘤细胞侵犯骨髓的方式分为:弥漫型2例,间质型2例,混合型1例,结节型2例,结节位于小梁旁及小梁之间。按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程度分为:重度5例,中度1例,轻度1例。中心母细胞型4例,胞质较少,核多为圆形或稍不规则,空泡状,染色质细致,有2~4个小的嗜碱性核仁;免疫母细胞型3例,瘤细胞胞体大,胞质丰富,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致,单个居中的嗜碱性大核仁。免疫组化标记CD20提示生发中心来源2例,非生发中心来源5例。纤维化2级6例,纤维化1级1例。1例表达CD5,C-myc阳性指数0~5%,均不表达CD3、Cyclin D1、TDT、MPO、CD117、CD30(表2,图1~3)。
2.6 治疗和预后2例未经治疗,由于合并嗜血综合征伴感染而死亡。余5例均行化疗,其中例2化疗后,骨髓穿刺及PET-CT提示CR,10个月后下颌部出现DLBCL,带病生存;例3化疗2个周期后失访;例4化疗后复查骨髓穿刺及PET-CT提示CR,行骨髓移植,目前病情稳定;例5化疗后,4个疗程骨髓检查CR,第5个疗程出现中枢侵犯,目前带病生存;例7目前化疗间歇期。
3 讨论
DLBCL属于中至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B症状,淋巴结、脾脏、皮肤、胃肠道等髓外部位出现肿块。少数病例起病隐匿,无全身淋巴结肿大或髓外部位肿块,仅以血象异常就诊。前者骨髓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后者骨髓检查是为了帮助临床寻找引起血象异常的原发疾病。
本组7例DLBCL侵犯骨髓流式细胞学阳性率42.86%,骨髓涂片阳性率为71.43%,骨髓活检阳性率100%。分析其原因如下:(1)淋巴瘤侵犯骨髓继发纤维化导致骨髓干抽有关;(2)肿瘤细胞分布不均一(结节或间质散在分布),涂片有效细胞少;(3)流式中大细胞容易破碎。骨髓活检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地了解有核细胞的密度及布局,不存在干抽和稀释的问题,可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国内刘恩彬等[4]研究在伴有全血减少的DLBCL侵犯骨髓时,强烈建议骨髓活检作为血液病常规检查项目。
本组7例DLBCL侵犯骨髓的方式有弥漫型、间质型、结节型、混合型。以往文献报道还有窦内侵犯型[4],本文未观察到此种分布方式,可能与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关。DLBCL少数病例可表达CD5[5-6],本文1例表达CD5。7例中染色体异常3例。刘微等[7]收集47例骨髓受累的DLBCL,其中25例检测出核型异常,以复杂核型异常最为常见,伴遗传学异常的患者生存期更短,是其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原发骨髓的DLBCL主要表现为骨髓受累,无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其他结外器官受累,较为罕见,国内仅有个案报道[8-10]。本文仅1例无淋巴结肿大和其他结外器官受累,可归为原发骨髓的DLBCL,5例除以骨髓侵犯外,影像学检查均可见脾脏大及局部淋巴结大,但未获取髓外病变组织标本,是否诊断为原发骨髓的DLBCL还需探讨。
以骨髓活检首诊为DLBCL侵犯骨髓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疾病。胞体小,无明显异型,形态偏成熟,多伴有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成分。(2)髓系肿瘤: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当异常的大细胞散在分布于骨髓间质时,与MDS中发育异常的原始粒、红系细胞难以区分。张兵雷等[11]报道2例误诊为MDS的DLBCL侵犯骨髓,本文有2例在骨髓涂片分类中均分到原始细胞中,经反复阅片及讨论,应归为异常淋巴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表达髓系和原始阶段标记,一般不表达B淋巴抗原标记。(3)其他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 LBL)、Burkitt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 BL)、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母细胞变型:LBL胞体更小,核染色质细,核仁小或不明显,TdT阳性。BL胞体中等大小,CD10和BCL-6阳性,BCL-2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00%,MYC基因异位。母细胞型MCL常见于老年男性,胞体中等偏大,染色质细,核仁小,免疫组化显示CD5+/-、Cyclin D1+,CCND1/IGH融合基因阳性。(4)间变大T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T-cell lymphoma, ALCL):具有标志性细胞特征,表达CD30、EMA和T淋巴细胞抗原标记。(5)浆细胞骨髓瘤母细胞变型:骨头疼痛,常伴有贫血,血或尿液中出现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影像有骨质破坏。免疫组化CD38、CD138阳性,Kappa、Lambda限制性表达。(6)转移性肿瘤:包括转移性低分化癌、恶黑、横纹肌肉瘤等,免疫组化CK、EMA、HMB45、S-100、Myogenin、MyoD1等可以鉴别。
本组7例DLBCL侵犯骨髓临床进展迅速,最终依靠骨髓活检确诊,因此建议将骨髓活检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当骨髓中出现异常大细胞,建议常规增加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D20、CD3),以免遗漏DLBCL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