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1-12-25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职业高职

杨 鹏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更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其特点就是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更适于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工作人员。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按照数学思维和程序进行,更应当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所从事专业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有利于专业建设、有利于学识素养、有利于技能训练为目标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2.高等职业教学现状及目标

高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相应职业能力的合格人才。对个人获得的职业能力而言,职业能力分为三类,分别为通用能力、职业特种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数学课程存在的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通用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模块化教学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按照数学知识的层次性,将数学课程分为基础、扩展及运用三个模块;二是将数学知识按照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微微积分、概率论和空间立体几何等模块;三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将课程分为基本内容、应用内容及提高内容等三个层次进行分别教学。

3.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数学课程设置与相关专业联系不密切

高职教育中的数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理论专业,具有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但缺乏围绕培养职业学生的专门类知识能力和相关工作经验,针对不同职业对数学的需求不甚了解。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即便他们也曾为了数学改革进行了实验,但是这些不切合实际的改革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数学教育的实质性问题,也没能清楚地体现职业个性化需求,因此不能够将数学课程与相关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融合,造成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脱节。比如,在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医学成像技术等临床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专业课程以医用电子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计算技术为主,数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展数学教学,应以空间立体几何、微积分知识为主;卫生医疗保险专业,以卫生统计学、精算技术为主,相应地对高等数学微积分知识、概率论内容要求比较高。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不能千篇一律,应更深了解专业诉求,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数学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3.2 数学教学内容没能紧扣职业需求

高职数学教育中所选用的数学教材大部分与本科教学相同,或者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数学教材的特点是注重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而且对数学的计算及技巧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难度较大,高职学生因数学基础本身较差,数学教学时间又短,想在短短一两个学期通读高等数学(从微积分到常微分方程、空间立体几何、概率论等等)是不可能的。当前不少高职院校针对教学进行了改革,适当地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了数学教学的编写,但是其对数学教材的编写往往停留在对数学知识简单的改革上,并没有将职业的需求与数学知识的培养目标真正结合起来,因此不能够起到数学职业教学的目的。

3.3 教学过程没有优化

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而言,一般包括教学课前准备、教学实施、相应的教学考核等相关步骤。但是对当今的高职数学教育而言,大部分的数学教学并没有按照完整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在教学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数学教育关系进行研究和了解,在教学的具体实施阶段,数学教师仅仅是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而对学生职业教育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很少关注。而在最后的教学考核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考核能力基本没有。

3.4 教师缺少职业技能的认知

对于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而言,数学教学自身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知识较为扎实。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职业教育经验,对所授数学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不了解,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虽然不少教师意识到自己数学教学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将具体的专业知识融入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大多没有把握好度,理论性的内容较多,不仅没有达到相应的数学教学效果,还使得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生产服务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较广泛的知识层次及较扎实的实践能力又有别于中职教育。当今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大多都是简化高等教育得来的,培养的学生也基本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如现有医学技术类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太大区别,专业课只是从四年变为两年。这一现状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不能够摆脱传统高校的理论教学,使得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与本科相类似,从而不能够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今高职面临的最为核心的任务,也是高职改革成功的关键性任务。

5.高职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目的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面对新时期,原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数学教学课程的改革已经被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新时期,高职教学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综合技能,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需求,不断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高职数学教学应该适应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期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5.1 数学课程改革应该更加重视文化价值

对于学习数学而言,单纯地掌握数学知识、计算能力及数学技巧是不够的,它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进行培养。高职数学教学中,在培养数学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养成数学文化思想,在提供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基础之上注重对文化功能的培养。高职教学的改革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去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难点与重点。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期增强学生的立体感。与此同时也需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及个性品质进行培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及应用,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数学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是学生学好其他专业的前提。学生要想在本专业中获得更高的知识与技能,必须打牢数学这一门基础课程。数学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逻辑性、抽象性和严谨性非常严谨,这是我们通过数学教育应当让学生学到的文化教育。教师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中,在培养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重视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人文文化。数学文化不同于文学文化,它的文化被表现出来的是人类社会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能够形成的比较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以及坚持不懈的的探索精神及不断突破的进取精神。总之,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旨在让高职学生掌握数学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并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自信心。

5.2 高校数学改革应该突出其应用性

在数学的教学领域中注重理论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一直都是数学教育的一对矛盾。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是当今数学教学改革中重要任务及重要内容。可以说,没有理论知识就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而没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不能够体现理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对二者进行取舍,显然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任务。过分重视理论教育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能力,使得高职教育回到高校的普通数学教育中;过分重视实践使得高职教育推回到中职的低级教育教学中。因此,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必须围绕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性质,结合高职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让高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对数学使用功能的掌握。在对数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数学的使用功能,将学生的专业与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统一,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专业领域内所遇到的问题。数学模型的构建是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到科学技术和专业工程领域内的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并将该思想、方法与专业进行结合考虑,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数学的应用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 15 门(62.5 学分),其中包括高等数学36 学时。

5.3 高职数学的评价方式应该进行改革

教学的评价方式是衡量教师教和学生学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并且还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该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从单一的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技能水平的评价,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的评价。对评价内容来看,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的提升进行指正与监督。同时,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及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文化,增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考核,将过程性考核评价融入到考核中。与此同时,还应该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状况,结合最终的考试试卷成绩,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6.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6.1 对高职数学教学进行重新定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针对高职教育的这一办学目标,高职教育的教学就应对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不同职业应该掌握的能力及具备这些能力所能够掌握的层次水平。让教师与学生都明白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具体到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程度进行内容和课时的编排。将不同专业所需要的特色数学能力纳入到数学教学专业的必修课时中,这一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此外,对于教师而言,数学教师应与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共探讨各个专业的数学教学中的侧重点,然后针对知识点的需要进行课时的安排。对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特色,对数学教材进行编写,有针对性的数学教材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一些专业与数学相结合的例子,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国家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委员会的统领下,我们借助人民卫生出版社这一平台,开展卫生类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已经进行了四轮统编教材的编写。通过与专业对接,出版了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数学教材,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6.2 不同专业建立不同的教学课程、教学方法

不同专业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同,高职的数学教学中不能够用固定的教学课程去对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将其区分化。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将各个专业所学的共同知识统一在本学期内向学生讲授完,通过对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的逻辑判断能力。紧接着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知识进行细化的讲授,形成属于本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在大三阶段,高职院校应该针对“专升本”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数学学习,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按照“专升本”考试的要求重新组合,将数学知识按照数学课时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计算能力差,容易形成挫败感。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运用相互分离,强化应用、弱化理论,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6.3 提升数学教师对专业的认知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普遍对专业的认知能力较差,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所涉及知识内容了解较少,影响到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提升自己对专业的认知能力才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专业领域之间的融合关系。因而在高职数学课堂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组织数学教师参与专业教师的专业调研与行业单位的互动活动中去,让数学教师明白行业单位对人才知识的需求,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引入专业知识的讲解。高职教师应该通过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来提升自己对专业的认识。高职数学教育只有贴近专业核心职业技能改革,才能够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7.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需要结合一定的社会发展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地进行改革,并把改革当做一项没有止境的课题,围绕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服务于教学的宗旨,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才能造就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