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与路径探析

2021-12-24张延魏金太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张延 魏金太

摘要: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对我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进行总结。当前思政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获得感不高的现实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和获得感,增强学生发自内心认同党、热爱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关键词: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思政课教学;方法与路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建党百年新的起点上召开的一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会。党在过去一百年的奋斗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今,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继续前进。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我们一定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在思政课教学中把党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站在新的之上不断地努力,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住全会的精神内涵,积极推进全会精神进头脑、进课堂的效果,为指导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它对我们党在过去一百年中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进行总结,教育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國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其次,它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全党团结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最后,它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在进行自我建设、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教育全党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它既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二、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中,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评价还可以,但如果去问学生学习思政课有哪些收获或思政课对他们的成长有哪些帮助这些问题时,思政课的现实效果和大学生的期望之间就会存在很大的差距,由此带来的大学生的失落感、焦虑感也显而易见。

(1)在知识学习方面没有成就感。接受理论认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之前会有一种心理期待,会期望自己能学到最感兴趣的知识,并认为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在学习中的效果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那么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主要表现为:会认为高校思政课所讲的内容在以前的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现在的学习只是简单的重复,并没有什么新意;还有人认为思政课讲授的理论已经过时,太空的理论讲解并不能解决学生思想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人认为,思政课本上的知识自己看看书就可以学习,无需再花课堂时间去学习。

(2)在精神层面没有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目前,大学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例如,雷锋精神被嘲笑为傻子,艰苦奋斗精神被消费主义所淹没……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和学习效能不足的思政课之间经历着内在精神成长和心灵满足的疏离与冲突,不知该如何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3)焦虑自己在能力方面没有提高。思政课主要是通过思政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参与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敏锐见解,对错误思潮的判断和批判等。然而,现实中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时事热点、重大理论问题不太关注,导致大学生在能力获得方面产生焦虑感,渴望获得应对复杂大千世界的观察力、判断力、批判力,但是思政课却无法满足这种现实需求。据此,有人认为思政课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实中还是听父母的建议更好或有事求助于百度跟着网络的意见走。这些能力获得的焦虑感在思政课学习实践中转化为接受疲劳、隐性逃课—上课学习专业课、刷抖音、玩游戏等行为表现。

三、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我会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用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导学生,用党的光辉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感化学生、说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主动探索和尝试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1)思政课教师要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

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还要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用情、用脑、用心、用行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护。回顾过去一百年,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这些都对我们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有着指引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先进人物的介绍来介绍党各个时期进行的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以及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及时回应时政热点和社会重大问题,针对性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困惑开展教育教学,主动将全会精神融入教学,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上“讲起来”,在学生中“说起来”、“做起来”,将我党在过去一百年的光荣革命传统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真正的力量。例如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引入课堂,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践观专题时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去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论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做好思想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懂得中国革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以后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所学报效国家和人民。

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1)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为了增进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方法,提升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与亲和力,特别是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活动,实现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多渠道融入,也让学生在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中增强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

(2)在信息化时代,要重视网络化信息化的巨大教育力量。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通过建设思政官微平台,开发党政APP,主动向学生推送党的光辉历程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这样既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非常具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也更能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3)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相互协调,理论和实践教育相得益彰,增强时政育人的渗透性,确保思政课育人成效。例如通过大学生思政类社团,积极开展一些关于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主题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焦点时政。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分享交流会、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经典朗诵等具有社团特色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红色资源地,例如红色革命旧址、红色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名人故居、红色革命人物及纪念馆等开展沉浸式学习,让学生在实地参观学习中通过视觉感知来达到心灵上的震撼,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可以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不断奋斗、自我完善的伟大历程。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划时代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巨大力量,在课堂教学形式创新的基础上让党史教育资源被大学生吸收,让学生在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的过程中把握当下、思考未来,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创新大学生党史教育模式之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201.

[2] 王炳林,劉奎.关于“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1(8).

[3] 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
社会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讨
推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
通识教育视域下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