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路径探析
2021-12-24李棚
摘要:本文结合普通公办中小学资金紧张、师资短缺的实际现状,从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视角提出通过较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在教学管理、信息管理、后勤管理三个方面提升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水平,在循序渐进的迭代过程中逐步实现改革创新的智慧校园创建路径。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学校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4-00096-03
智慧校园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学校教学和管理深度结合的产物,其愿景是通过智慧的服务与管理,为师生在校园内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1]近年来,伴随着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国内的中小学也开始了创建智慧校园的探索实践[2],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开展智慧校园创建实践本是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的必要举措[3],却因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规范、目标不明确、盲目跟风、急于求成等而使方案与需求脱节,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学校名誉的损毁。那我们应如何做呢?
● 立足现状,节约成本
首先,要节约建设资金,使用有限的经费完成切合实际需求的创建任务。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智慧校园创建和验收标准,中小学创建智慧校园的参考资料多为各地电教主管部门印发的区域性建设指导意见,其中不乏脱离实际需求的、价格昂贵的装备器材需求。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在拟定创建方案时,应当结合自身需求做出理性取舍,把控采购装备的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或电教主管部门在给出建设意见和制订验收标准时,应做足调研工作,使方案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同时增加方案的普适性,减少必达项的数量,为学校预留发挥自身特色的空间。
其次,要减少人力投入,让教师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以此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决定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人,所以要考虑它能否为师生所接纳,能否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反观部分學校的智慧校园创建方案,动辄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这与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式发展规律[4]相悖。各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趋于稳定的,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等都是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与生源特征逐渐生成的。如果将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推翻,师生既要适应新装备,又要探索新模式,还要开发新资源,这极有可能会导致教师、学生、家长产生倦怠心理,致使教学改革最终流于形式。因此,创建智慧校园的基本路径,应该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一套优化方案,帮助师生降低教学劳动的强度、挖掘教学效果的深度、扩展教学活动的广度。
● 实事求是,方显智慧
理性的智慧校园创建思路应该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智慧化的手段解决现有的突出问题。笔者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了镇江新区范围内的11所公办中小学,发放并回收了135份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智慧校园在以下三个方面大有可为。
1.优化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改善教学服务
要激发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应该从解决现有的问题着手,而不是另起炉灶,把旧问题摆一边,再去面对新问题。从上页表1可以看到,各学科教师都很重视板书的作用,各年龄段的教师都有淘汰传统黑板的意愿,且可以看到,出于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年长教师的意愿更明显。目前,搭配固态硬盘的交互式教学一体机结合希沃白板5、鸿合白板等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师带来自然流畅的书写体验,减少粉笔的使用,改善教室空气环境,还支持将课堂板书导出保存,供学生在课间和课后复习,这类产品非常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
通过表2可以看出,教师每天批改作业的任务较为繁重,我们在呼吁教师提高自身认识、锤炼师德之外,也应思考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教师简单机械的劳动。
很多学校在推行师徒结队的形式以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其本质是促进师徒之间教学经验的传递,但这种传递是有局限性的:单向性——渠道上,主要由师傅传向徒弟;主观性——内容上,由师傅主观决定,且有遗忘的概率;排他性——范围上,主要集中在师徒之间。笔者认为,作为师傅的教师,可按教材章节建立知识库,积累教案、素材、反思,突破排他性,让本校的教师在后续的备课中都能够有章可循,同时也避免了师资调动造成的知识流失。
2.规范校园数字信息管理办法,改善信息服务
应突出学校信息中心“软磨硬泡”的作用,除了维护各类信息化装备(硬件)外,更要让它承担起管理各类信息平台(软件)的责任,成为师生数字信息的扎口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汇总和检索服务。例如,江苏省学籍管理平台不支持导出家长联系电话,只能逐个点击查看,而使用JSOUP开发框架可完成网络数据抓取和HTML页面分析,进而以自动化的方式模拟人工逐个点击并保存信息(页面抓取需要遵循Robots协议)。当然,合理调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需要完善该部门的人员配置和管理、保密制度。
3.根据节约、安全、高效的愿景,改善后勤服务
一方面,中小学校园的水电使用具有明显的时间特性,主要集中在上学时段,在放学、放假时段需求量极少。但在实际统计中不难发现,计算机、日光灯、热水炉、水龙头不按要求关闭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电器无人值守运行也会带来火灾隐患。因此,可以对学校的水路和电路进行改造,借助物联网技术为教学区、活动区、办公区、生活区分别部署智能控制总阀,其开关状态既能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定时控制,又能根据各类临时性加班、补课任务远程集中控制。另一方面,维修以及办公用品的购买是中小学后勤部门的重要职能,也是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开支之一。建立数字化“进消存”平台,提供统一的报修与申领入口,可以让教师了解流程进度,缓解办理期间的焦躁心理;让管理人员了解物品库存情况,及时补充短缺物资;让学校领导了解各项后勤服务开支情况,为定制预算和优化后勤管理办法提供数据支撑。
● 循序渐进,迭代创新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按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级[5](如下图),当低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时,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追求高一级需求的满足。从前文论述可知,常规的师生教学活动和校园管理活动并不完全集中在自我实现的层级,因此,在创建智慧校园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教师在低需求层级遇到的突出问题,只有如此,教师才会在自我实现这一层级探索更高的追求,即以创新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改革。
面对普通公办中小学在创建智慧校园时的经费紧张、人手不足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育管理者需要转变思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方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需求有效结合,让智慧真正发生,让师生切实受益。总之,中小学创建智慧校园的基本路径应该是在自身人力与财力可行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师生打造前进的轮子,而不是制造装在信息化盒子里的负担。
参考文献:
[1]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12.
[2]潘勇,全丽莉.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70-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彭泽农,林圃.波浪式发展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之一[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6(02):136-150.
[5]林炜鹏.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体育创新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9(12):150-151.
作者简介:李棚(1986—),汉族,男,山东济南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