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英语多样化教学探析
2021-12-24于航航
于航航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创新。作者认为,可以采用课前了解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运用微课资源,开展翻转式教学;课中促进输出,开展理解性教学;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思维提升教学;改变课后作业,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方式,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英语;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4-0066-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度的变革。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的传统方式,逐渐向着多样化、创新性教学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越来越好,多样的课堂交互、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氛围变得既高效又有趣,学习效率明显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一谈“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多样化教学探究。
● 课前了解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
当前,很多学校都建构了自己的云平台和智慧课堂系统,借助平板电脑、液晶一体机等设备可以很好地打造初中英语立体化教学。借助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方便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 提升学习兴趣,开展情境化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学生只顾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下去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让他们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而信息技术能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英语课堂气氛。例如,在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环节,可以为学生播放提前录制的微课资源,微课中多样的动画效果以及简洁生动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升学习兴趣。而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搜寻网络资源,以贴合模块主题的短视频、歌曲、形象直观的图片等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此外,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穿插各种课堂活动,如小组竞赛、單词连连看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英语课堂,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运用微课资源,开展翻转式教学
微课是一种在信息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学习资源,其特点是短小精悍、实用、灵活,因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中,让微课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叩开英语教学现代化、科技化的方便之门。运用微课资源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为“课外翻转”和“课内翻转”的转换提供施展的舞台,真正实现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课外的翻转式教学新结构。初中英语对语法学习的要求为:可以归纳语法规则并运用语法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借助微课资源可以很好地为这一要求服务。
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八年级Animals in danger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自创情境的微课,在微课中罗列了大量相关句子供学生归纳语法规则,设置相关语境,进而引出对不定式和双宾语句子的学习和掌握“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此外,设置情境展开动物保护的大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微课中,笔者将所学的语法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让整个语法结构在学生脑海里成型。
● 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思维提升教学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发散性的图形思维工具,又是一种可视的知识表征工具,它用相关的层级结构将新旧知识建立起记忆链接,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词汇的各种语意组块,构建词汇心智图,合理、系统地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习得词汇并形成长时记忆。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联想、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创新等多种思维品质都可得到训练。
例如,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话题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还可以使其学会举一反三。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帮助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如上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可以用来辅助同字母组合记忆。
● 改变课后作业,开展混合式教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作业以识记基础知识为主,很少涉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缺乏合理规划、随意性较强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混合式作业模式改善学生原有的英语学习状况。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根据六到九年级每个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研究,根据网络教学平台中的不同模块,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落实学生的读写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结束语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单调,师生间缺乏互动,且教学资源有限。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制订教学设计,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同时切实掌握好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程度,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和“学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