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2021-12-24曹明玉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6期
关键词:机械化高产病虫害

曹明玉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南 27110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农业的健康生产和收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受农民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无法理解和掌握先进的种植理念和管理技术,因此,很难有效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尤为重要。

1.我国玉米种植现状分析

1.1 玉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在耕地保护与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同时,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动下,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升,这使得玉米种植大幅度减少了人力投入,也促进了玉米种植效率的提升。由于我国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尤为明显,而机械化的推广无疑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除此之外,随着玉米品种的改善以及种植技术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玉米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再加之近年来玉米价格不断上涨,使得玉米种植效益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1.2 更加重视玉米种植。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因此国家在发展玉米种植的同时也在重视和支持玉米种植技术的研发,同时也大力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除此之外,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民群众认识到了玉米种植的优势,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其更加重视玉米种植。我国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迅速,而玉米作为主要饲料源,为了保障饲料的平价以及饲料源的安全和稳定,会更加重视玉米种植。

2.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密度控制不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加密度意味着增加每单位面积的玉米植株数量,这样可以带来更多的产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密度越高,产量就越高,需要合理监控玉米种植密度,确保玉米优质高产。但在实际玉米种植过程中,密度控制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种植密度很高,种群将出现郁闭,通风效果将受到影响,个体将争夺水和营养。同时,也会增加个体高度,使茎秆变细,从而增加玉米倒伏的风险。

2.2 机械化作业受多种因素影响。黑龙江地区耕地面积大,土地平坦,有利于农民机械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更好地弥补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工操作的缺陷。机械化经营还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低,分散经营模式是主要方式,难以实施有效的机械化经营。农机推广效果有待提高,尤其是大型农机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其次,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农机应用的积极性和技能缺乏。

2.3 有害生物危害。在我国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主要是大叶斑、蚜虫和螟虫等。大叶斑会损害玉米叶片,导致玉米叶片上出现黄褐斑,对玉米健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蚜虫和螟虫主要对玉米的茎秆破坏,会导致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目前害虫防治方法单一,主要是化学防治,严重危害土壤环境。

3.玉米栽培技术

3.1 玉米选种。玉米在种植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选种。首先,购买种子后,应测试发芽率,标准值至少应为90%。大多数农民播种他们自己新购买的种子,这将对未来的玉米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种子大小不一且含有患病种子。其次,需要好好处理种子,将残种病种剔除,最好使用整粒种子和大粒种子。最后,在种子选择过程中,要确保所选择的种子适合当地生长,同时兼顾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降低玉米生长病虫害的概率。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和包衣以控制害虫,并确定与特定害虫结合使用农药。

3.2 田间管理。首先是肥料管理。玉米在种植前必须进行科学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同时,需要科学地施肥,玉米发芽后生长很快,磷、氮等肥料必须结合玉米的特性。施肥完成后,应及时灌水,保证玉米根部能保持正常呼吸,开深沟,排出积水,改善土壤通气。

二是施用除草剂。首先,应该选择一种针对玉米地的除草剂,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该除草剂,则应谨慎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例如,草甘膦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滥用会对玉米造成更大的损害。在苗期喷洒玉米叶片会导致红苗问题,并且容易导致玉米枯死。其次,在施加任何药物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长状况。最后,必须严格控制施用方法和药物浓度,使用前释放除草剂剂量,防止喷洒损失。为避免对苗产生不良影响,芽后喷洒时不要喷洒玉米粒。

3.3 合理把握种植密度。合理把握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玉米产量,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玉米的实际生长,过大会导致植物数量增加,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过小就会降低产量。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耕地利用率低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但也会造成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种植玉米的数量,以达到玉米高产,提高耕地利用率。玉米密植必须以充足的光照、营养和水分为基础,保证耕地的通风效果,因此必须合理控制行距和株距,并结合种植的土壤光照条件、土壤肥力和供水能力进行合理紧密的种植,只有保证合理的密度,才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真正促进玉米的高产。

3.4 追肥。玉米种植前要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同时施一定量的化肥,以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玉米发芽比例。要做好追肥,由于玉米发芽后生长速度快,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通过追肥补充生长所需的氮、磷等养分。在这个阶段,追肥后及时灌水,可促进肥料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一次灌溉完成后,应将玉米的生长与第二次表土结合灌溉。二次追肥可以促进玉米秸秆的生长,不仅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还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二次追肥应以复合肥为主,能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还可以注意施肥,通过在收获季节提供足够的营养来确保玉米产量。

3.5 病虫害防治。由于病虫害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而且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为保证玉米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方法的使用。玉米播种中常见的玉米害虫包括螺旋心丝虫、螟虫和念珠菌等。选择玉米品种时,重要的是选择抗病性强且需要在播种前进行良好的追肥和整地的品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将玉米病虫害的天敌引入玉米产区,根据玉米病虫害的生物习性,引入相应的物理防治,如悬挂灭虫灯、粘板、性诱剂等。并捕获并杀死其他材料害虫控制设备、药物和玉米害虫。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可以在避免农药残留问题的同时达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6 提升机械化水平。在我国以往的玉米种植过程中,人工种植是主要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针对这种情况,应注重提升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与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相比,机械化种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栽培的效果,有助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例如,通过机械化方式进行玉米栽培,可以更好地保障玉米的出芽率和齐苗率。提升机械化水平,要从制约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入手,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的提升,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奠定基础。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提升农民群众购买和应用农机的积极性,推动玉米栽培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4.病虫害防治

在我国,玉米属于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但在栽培期间,若种植者没有妥善管理,易于导致各类病虫害的发生,难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而,种植者应当针对本地的种植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

4.1 瑞典蝇、蓟马。主要危害早播和带茬播种玉米田。玉米一叶一心或二叶时被害株率达2%~3%时,马上进行药剂防治。可亩用25%快杀灵1000倍喷雾或10%吡虫啉亩20~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4.2 玉米螟。于玉米心叶末期进行颗粒灌心,用玉米螟专用颗粒剂100毫升,加适量水拌在10~15公斤细砂中进行灌心。防治标准:玉米花叶率达20%用药。

4.3 玉米耕葵粉蚧。主要危害玉米幼苗。亩用快杀灵75~100毫升,兑水150~200近,去掉喷雾盖,点喷玉米茎基部,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

4.4 红蜘蛛。亩用1.8%齐满素30毫升,兑水30公斤,于7月下旬喷雾防治。

4.5 玉米蚜。在玉米天穗抽出后亩用40%氧化乐果60毫升,加80%DDV30毫升兑水30公斤围绕天穗喷雾。

4.6 农业防治

这种防治方式主要是采用严格的田间管理措施,合理安排作物的播种时间,为玉米的健康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其抵御病虫害能力,防止在栽培期间出现玉米螟、大斑点等类型的病虫害。

4.7 化学防治。通常而言,化学农药可以在玉米播种之前以及生长期用于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播种之前,种植者可使用化学农药浸种,或直接在种子表面喷洒化学农药,然后再进行播种,这样就可以防治发芽的时候受到病虫害影响,提升发芽的比例。对于玉米栽培来说,常见的病虫害有大型水蚤、丝黑穗病水蚤、玉米螟等,在防治时可大面积使用真菌性杀菌剂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大斑病的效果,在玉米秸秆上喷洒白僵菌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由于玉米病虫害的类型不同,种植者应当按照其特征选用合适的化学农药。

4.8 物理防治。相对于化学防治,这种技术对环境破坏较小,也不会对本地原本的生态结构产生影响,但需要种植者为此投入较多的资源。这种防治方法的主要手段包括划锄和除草等。在栽培期间,若种植者没有及时对地块及周围的杂草加以清理, 就会出现杂草和玉米争夺土壤养分的现象,导致玉米难以获得充足的养分,病虫害现象从而产生。因而,种植者要及时进行划锄和除草等工作,创造良好的玉米成长环境,提升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4.9 生物防治。这种方式一般是借助自然界中的物种来防治虫害。例如,对于玉米螟、玉米黏虫等,可以有效利用它们的天敌如沙蝇和蚜茧蜂,对虫害加以控制。当前,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这种虫害防治手段对生态环境损害小,且防治效果良好,逐渐受到重视。但与其他防治手段比较,生物防治方式尚不成熟,仍然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5.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方法

5.1 不断创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玉米种植经验,今天的玉米种植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我国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高性能玉米种植技术,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需要研究应适合当地新种植和生长技术的环境和生产条件,开发种植高性能玉米的新技术。同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可以为玉米种植技术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2 推广栽培技术。通过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政府需要加强领导,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农民与相关农业部门合作,实现双赢。政府也有责任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农民不仅要种植自己的作物,还要学习相关技术,丰富知识。政府机构必须增加对作物研发的投资,必须确保为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同时,必须不断完善种植高性能玉米的技术体系,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民学习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积极性。

5.3 政府宏观调控博弈。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推进创新农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这是科技兴国的必由之路。政府的主体性将逐渐弱化,只有正确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才能对农业市场的良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政府不发挥作用,这项技术在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将处于被动状态,在此基础上,相关政府服务部门应更加重视这项技术的推广,创新方法,,给予相应的指导,积极推动农业技术推广,采用市场化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相关信息管理平台,对应用该技术进行玉米种植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以逐步了解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

6.结论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产量至关重要,提高玉米产量是玉米栽培的主要研究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选择合理的种植技术来提升玉米的产量,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推广以及普及玉米种植技术,不论在玉米生长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具备细心的态度。虽然我国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由于玉米受温度、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在玉米种植和栽培过程中,要选择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及时播种,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有效避免玉米病虫害,还需要施用基肥,以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最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机械化高产病虫害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