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溪县“农民讲习所”发展建设探究

2021-12-24徐昌姮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6期
关键词:巫溪讲习所农民

徐昌姮

(重庆市巫溪县委党校,重庆 巫溪 405809)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农民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和当前乡村振兴任务要求培养高素质农民来讲,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多渠道多方位地提升农民素养,是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巫溪县近几年来通过在农村广泛开办“农民讲习所”,为培养高素质农民,有效提高农民素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本情况

1.1 思想文化生活较为单调,渴望得到改善。调查显示,“对自己的思想文化生活现状如何看待”,回答“一般,没有多大改善”和“单调,不满意”的分别为41.9%、6.1%,占比近半;回答“较丰富,比较满意”和“丰富多彩,非常满意”的分别为35.0%、17.0%。在问及“认为本村(社区)、乡镇(街道)文化工作能否满足居民日常文化需要”时,52.9%的被调查者选择“一般”,仅15.1%选择“能”,而选择“不了解”“不能”的分别为23.0%、9.0%。

1.2 获取知识信息渠道单一,愿意接受培训。调查显示,农民群众获得知识信息、提升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和亲戚朋友交流”,占比52.0%,其次是“报刊广播电视”和“会议”,分别占比23.6%、18.5%,网络及其他共占比10.0%。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多为与邻居拉家常,没有较为固定渠道,随意性大。

1.3 农民支持开办“农民讲习所”,内容偏于实用。对“参与所在辖区农民讲习所开展的活动对您有哪些影响”这一问题,回答“掌握了一定使用技术”“增加了信息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综合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融洽了干群关系”“没感觉”分别为30.9%、30.0%、23.2%、18.0%、16.1%、11.1%。

2.背景与意义

2.1 背景。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高。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重庆集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农业资源匮乏,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巫溪是农业大县,要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找到一条快速致富的路子,必须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和创新、创业和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

2.2 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农民是学习型社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巫溪“农民讲习所”是结合巫溪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和建设实际,对广大农民群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致富本领,坚定其理想信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2.2.1 举办“农民讲习所”是坚定民众理想信念所需。一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各种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坚定民众理想信念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二是在经济建设浪潮中农民群众趋向对物质的追求,在经济建设浪潮中农民群众多趋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化。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三是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农村群众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和政府存在一定程度的质疑。

2.2.2 举办“农民讲习所”是促进农村持续发展所需。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渴望得到有效培训,增强致富本领,举办“农民讲习所”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农民加强培训,提高他们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积极推广普及先进农业技术成果,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有助于加快农村市场化。以现代科学文化武装农民,努力拓展农民视野,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自觉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导向,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这有助于加快农村市场化。三是有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灵活多样地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较强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3 举办“农民讲习所”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所需。一是农民主人地位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农民讲习所”作为对农民群众加强教育培训的机构和与之有效沟通的阵地,发挥着广泛吸纳农民参与、征询农民意见、获得农民支持的重要作用。二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得以快速推进。对农民加强教育培训,使农民群众真正能够从田头走向企业,从农村走向城镇,由农民变市民,实现在城乡之间、一二三产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有序流动转移。三是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得以全面提高。农民群众已不能满足于“吃饱穿暖”,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3.做法与成效

3.1 做法。巫溪在各乡镇开办农民讲习所,整合成人教育学校资源,组建教师团队,开展巡回讲课,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有效培训,素质大幅提升,对党委政府满意度显著提高。

3.1.1 “主场”与“客场”相结合,场地选择灵活机动。“农民讲习所”分别设在镇(乡)、村级办公场所,并坚持主客场结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集中授课点。以镇(乡)、村级办公楼为主场地进行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国防知识、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家庭美德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教育和引导;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赶集场地等为“客场”,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种养技术培训;结合“乐和家园”建设,以乐和大院、议事堂、农家书屋为有益补充,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组织村庄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培训。

3.1.2 “主讲”与“特邀”相结合,教员安排合理得当。“农民讲习所”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从教师、医生、镇村干部中选拔业务骨干和政治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主讲员;聘请县级以上的专家、创业典型、先进模范开设专题讲座或做报告;邀请本乡本土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大户”为农民群众传经送宝;依托三级宣讲团和农民宣讲队,不断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力度,加强认同感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及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不断汇集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正能量。

3.1.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方式丰富多彩。“农民讲习所”不断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单调培训模式,坚持做到课堂讲授、现场问答、讨论交流、实践考察、看电教片等相结合,不断丰富培训形式,寓教于乐。围绕文化素养、形势政策、技能培训、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日常礼仪、健康问答等主题,编写浅显易懂的乡土教材,设置相应课程;设立实训基地,根据培训需要组织农民群众到基地学习实践、参观考察、现场解惑,结合地方实际,在各镇乡和村药材、蔬菜、水果、生猪、土鸡、肉牛基地及工业园区等地方开班授课,在专家的指导下,就家电保养、人工急救、火灾逃生等项目,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实践活动。

3.1.4 “听得懂”与“做得到”相结合,讲授内容实在实用。开办“农民讲习所”,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热情是前提,使他们听得懂做得到是关键。“农民讲习所”实行“特色套餐”加“菜单点学”的教学模式,在内容安排上尽量让农民群众既听得懂,又做得到。在念好“山”字经、发展特色农业,和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的大背景下,“农民讲习所”围绕“三朵金花”(马铃薯、山鸡、山羊)的种养殖技术、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知识,开出多个培训套餐供农民选择,并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反馈,因地制宜地对套餐做出修改。

3.2 成效。经过“农民讲习所”的学习,不少农民掌握了一定技术,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坚定了发展信心,拓宽了发展空间。

3.2.1 民风淳厚,民众信念坚定。近年来,巫溪以“农民讲习所”为主阵地,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根本,开设并上好“思品课”,大力挖掘、培育、宣传“巫溪好人”,积极打造道德高地,涌现了李志银、吴显才、郑子全、赵世术、刘坤贤、唐丽、陈礼燕等一大批全国、全市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广受各方关注和赞誉。“农民讲习所”开展的“好婆媳对夸”“认同感教育”等活动获得上级好评,各村庄乡风更文明,村容更整洁。凤凰镇双凤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羊桥村获得“全国生态示范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随着巫溪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坚定了摘掉“穷帽子”,共创美好生活的信心。

3.2.2 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度高。“农民讲习所”成为“官”“民”“公开亲密接触”的重要阵地,地方党政领导、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为农民群众授课,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为农民群众释疑解惑,消除官民间的隔阂,凝聚思想共识。近年来,巫溪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一个个“信访村”变成了“乐和村”。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连续多年群众安全感达95%以上,无重大集访事件发生,无恶性治安案件发生,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3.2.3 收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巫溪通过对农民群众加强知识技能培训,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十三五”期间,巫溪经济总量迈上百亿新台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10.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山羊出栏量、马铃薯总产量、中药材在地面积、烤烟收购量分别达到30万头、50万吨、20万亩、6万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1家;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4个,总产量达到121.4万吨;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125个、家庭农场902个;累计培育各类种养大户、职业农民、科技示范户8000 余人。

4.存在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问题。巫溪在开办“农民讲习所”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具体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

4.1.1 学习氛围不浓厚。“农民讲习所”在教学中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记忆力衰微,学习能力匮乏,参加学习活动耽搁劳动时间,减少经济收入,得不偿失,学习积极性不高。

4.1.2 组织保障不到位。一是组织领导不力。“农民讲习所”尽管采取了县、镇乡、村三级管理模式,但地方机构在具体设置上不科学、不明确、不健全,出现机构设置空缺或重复,职能定位不准确,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农民讲习所”的教师多为义务授课,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利于长期发展。三是师资队伍不稳。老师多为年龄大、业务能力弱、责任心不强的兼职老师。四是教育教学不系统。“农民讲习所”多数没有严密的教学计划,或者有计划但调整多、变化快,规范性不强,整个教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4.1.3 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民讲习所”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管理目标模糊,责、权、利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督查、考核措施。

4.2 对策建议。开办“农民讲习所”的目的在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山区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组织科学、保障有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2.1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橱窗、现场宣讲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促进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学习培训有助于发家致富的重大意义。“农民讲习所”要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农民讲习所”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基层的阵地作用,坚持用农民群众自己的语言宣讲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系列理论知识,加大普及力度,加强感恩教育,加强认同感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及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不断汇集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正能量。

4.2.2 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必要的物质投入和条件保障是“农民讲习所”正常运行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投资机制,确保“农民讲习所”的投入到位。一方面对“农民讲习所”的投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每年的财政预算,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并随着财力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投入,确保每年有较为充足的专项资金保障“农民讲习所”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办学格局。鼓励校企联办,订单培训,既能解决“农民讲习所”经费不足问题,又能为企业储备人才,促进农民就业,实现校企之间互利共赢。尤其要充分整合政府公务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等现代通讯信息网络资源,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积极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培训,通过以网络、卫视、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网络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教育问题,为农民搭起致富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2.3 健全机制,加强考核,注重教学实效。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建立常设的组织协调机构,编制规划,制订政策,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建立监督机制,为“农民讲习所”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和组织保证,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加强对过程的考核,研究建立日常工作考核工作机制,加强跟踪问效,使“过程控制”与“结果管理”相统一。

做好农民群众的学习教育工作,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事关“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影响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农民讲习所”还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全力抓好各项工作。国家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农民群众的学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综合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巫溪讲习所农民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大革命时期苍梧农民运动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新时代农民 (市民) 讲习所工作大事记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精气神“习”出好日子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